[采访报道]“我们从何处看待西方绘画?”展在国立西洋美术馆开幕。提出从各个角度欣赏作品的方法

国立西洋美术馆
展览场景

“我们从哪里看西洋画?——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vs. 国立西洋美术馆”(俗称“我们从哪里看它?”展)在东京上野国立西洋美术馆开幕该活动将于 2025 年 3 月 11 日至 6 月 8 日举行。
我参加了之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所以我想分享一些会场的照片。

场馆入口
展览视图,前景是彼得·保罗·鲁本斯和他的工作室,圣家族与圣弗朗西斯、圣安妮和婴儿施洗者约翰,约。 1625,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展览场景,从左至右:华金·索罗拉 (Joaquín Sorolla) 的《拉格兰哈的玛丽亚》,1907 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瓦伦西亚海滩》1908 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饮水壶》1904年,国立西洋美术馆

两家博物馆的藏品互动,从不同角度探索其吸引力

展览汇集了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和美国国立西洋美术馆的藏品共88件,追溯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600年间的西洋美术历史,并提供了欣赏作品的技巧。

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是美国西部最早全面收藏西方古典绘画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因与西班牙殖民者建立的圣地亚哥有着文化和历史渊源,所以其收藏以西班牙艺术为主。

展览囊括了多幅西班牙艺术杰作,包括“bodegón”(西班牙静物画)之父胡安·桑切斯·科坦的《静物与榅桲、卷心菜、甜瓜和黄瓜》以及埃尔·格列柯、苏巴朗、索罗拉等人的作品。来自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的49件藏品均为首次在日本展出

另一方面,国立西洋美术馆拥有东亚地区唯一的西洋画综合收藏。策展人河濑优介(国立西洋美术馆首席研究员)这样介绍此次展览的背景:

“在仅由从一家博物馆借来的作品组成的艺术展中,即使可以欣赏到每件作品,也往往很难了解艺术家的个性或艺术家在艺术家艺术生涯中的地位等背景。国立西洋美术馆的常设展也是如此。因此,这次,我们决定合并两家博物馆的藏品,将同一艺术家或主题的作品分组排列,进行更深入的挖掘。通过这样做,我们试图传达西方美术的有趣世界,而这通常会因主题的难度和时代的年龄而避免,以及从哪里开始寻找。这次展览的举办旨在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西方美术的有趣世界。

第一章展览,从左至右:Luca Signorelli,圣母加冕,1508 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乔托,《天父与天使》,c. 1328-35,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第一章展览,从左至右:安德烈亚·德尔·萨托的《圣母子》,约 1516 年,国立西方艺术博物馆;卡洛·克里维利的《圣母子》,约 1468 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正如川濑所说,展览实际上分为 36 个子主题。例如,第 1 章探讨了从乔托到博斯(工作室)意大利和低地国家(今比利时和荷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发展,将乔尔乔内(1477 / 78-1510)和雅格布丁托列托(1518-1594)的作品并列为“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肖像”。

第一章展览,从左至右:雅格布·丁托列托《伪装成大卫的青年男子肖像》约 1555-60 年,国立西方艺术博物馆 / 乔尔乔内《男子肖像》1506 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乔尔乔内三十多岁就去世了,因此留存的文献非常少,他的一生依然笼罩在神秘之中,但他被认为是威尼斯绘画盛期文艺复兴风格的创始人。他的《男子肖像》 (1506 年)现藏于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虽然尺寸不大,但却是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的杰作之一。对身体特征的精确描绘和柔和的阴影达到了创新的真实感水平。

另一方面,丁托列托在乔尔乔内去世后与提香、委罗内塞并列为16世纪威尼斯绘画三大大师。展览将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藏乔尔乔内的《老人肖像》 (约1550年)和国立西洋美术馆藏的《大卫像》 (约1555-1560年)与乔尔乔内的作品并列展示,并附有说明文字,展示了丁托列托如何发展乔尔乔内的通过色彩渐变来表达体积的技巧。

西班牙最重要的静物画家的杰作即将登陆日本,他曾对戈雅和毕加索产生过影响

第二章按地区介绍了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特点,并展示了展览的亮点——胡安·桑切斯·科坦(1560-1627)的《静物与榅桲,卷心菜,甜瓜和黄瓜》 (约1602年)。

第 2 章,胡安·桑切斯·科坦 (Juan Sánchez Cotán),《静物与榅桲、卷心菜、甜瓜和黄瓜》,约 1602 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16 世纪末至 17 世纪初,静物画开始在整个欧洲独立创作,在西班牙,一种被称为“bodegón”的静物画风格得到了特别发展,这种风格以与食物和餐桌相关的主题为特色。桑切斯·科坦(Sánchez Cotán)是1600年前后活跃于托莱多的一位画家,他设计了一种独特的构图技巧,将少量常见的蔬菜和水果(如这幅作品中所示)排列在石框上,并用类似聚光灯的灯光照射它们,以突出明暗对比。它为西班牙静物画树立了持久的典范。

策展人迈克尔·布朗(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欧洲艺术策展人)评价这幅作品的吸引力时说,“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构图,但中心的一处黑暗空白却散发着无限的元素和一种神秘而不可触及的氛围。”

河濑评价这幅作品是“桑切斯·科坦现存六幅静物画中最为均衡的一幅,是清晰传达出桑切斯·科坦独有的庄严与静谧的杰作”,并表示“这幅作品来到日本,本身就是一件大事”。

第二章展览,胡安·范德阿门《静物与水果篮和猎鸟》,约 1621 年,国立西洋美术馆

比较西班牙的静物画,有继桑切斯·科坦之后的代表人物胡安·范德阿芒特(Juan van der Ament ,1596-1631)的华丽而装饰性的《水果与野禽静物篮》 (c.1621),以及因画了许多圣人肖像而被称为“僧侣画家”的弗朗西斯科·德·苏巴兰( Francisco de Zurbarán ,1598-1664)的《上帝的羔羊》 (c.1635-40)唤起人们安静的冥想和祈祷。无论从构图还是手法上,他们都明显地继承了桑切斯·科坦的传统。

第 2 章展览,从左至右:弗朗西斯科·德·苏巴朗《圣弗朗西斯在洞穴中祈祷》约 1658 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 《圣多米尼克》1626-27 年,国立西部艺术博物馆 / 《圣杰罗姆》约 1640-45 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艺术家本人的4件作品,包括其拿手好戏——大型单人画《圣多米尼克》 (1626-27年)以及其成熟时期的慈悲杰作《圣母子与圣约翰》 (1658年)。它简洁地阐述了他的艺术生涯的演变,从深刻的雕塑现实主义到甜美的理想化表达,仿佛被一层光的面纱笼罩着。他的作品总是弥漫着一种优雅、宁静的气息,让人感受到艺术家一贯的审美意识。

第二章展品,前景是埃尔·格列柯的《忏悔中的圣彼得》,约 1590-95 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第二章展览,从左至右:安东尼奥·德·贝利斯 (Antonio de Bellis),《手拿歌利亚头颅的大卫》,约 1642-43 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格尔奇诺,《手持歌利亚头颅的大卫》,约 1650 年,国立西方艺术博物馆藏

真实的威尼斯与想象中的罗马:意大利城市风景画朝不同方向发展

第 3 章重点介绍引领 18 世纪艺术的意大利和法国绘画的发展,并研究每种流派的特点:风景画、肖像画和风俗画。这里正在展出威尼斯和罗马城市景观的引人注目的对比展。

18世纪的英国及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国家流行“壮游”,上流社会的子弟为了获取文化知识,游历欧洲各个城市,其中包括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意大利。他们回国时寻找的纪念品之一是城市景观画,或称“vedota”,这种画作在“大旅行”的两个主要中心威尼斯和罗马十分盛行。

第三章展览,从左至右:贝尔纳多·贝洛托 (Bernardo Bellotto),《从威尼斯圣马可湾看到的莫洛墙》,大约 1740 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弗朗西斯科·瓜尔迪,《从南面看大运河和里亚托桥》,约 1775 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威尼斯城市风景画方面,展览将展出贝尔纳多·贝洛托(1721-1780)与弗朗西斯科·瓜尔迪(1712-1781)的作品,他们与加纳莱托并称为威尼斯风格三大大师。每件作品都以高度逼真的方式捕捉了这座壮丽水城的标志性风景。而罗马的展览,虽然同样位于意大利,却不再对特定地点的再现,而是呈现了一个现实与虚幻交织的怀旧世界。

第三章展览,从左至右:Hubert Robert,《想象中的罗马风景:蒙特卡瓦洛巨像和大教堂》,《想象中的罗马风景:马可·奥勒留的骑马雕像、图拉真柱和圣殿》,1786 年,国立西方艺术博物馆

例如,被称作“废墟中的罗伯特”的于贝尔·罗伯特(Hubert Robert,1733-1808)在其两幅风景画中,就将实际上位于不同地点的著名古代作品聚集到了一起,如卡比托利欧广场上的马可·奥勒留骑马雕像和图拉真柱,其中还包括一座可能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巨大神庙。由于人物身着 18 世纪的服装,该作品强烈反映了当时人们想要欣赏古建筑废墟的视角。

这些画作被称为城市景观画中的“Capriccio”(奇幻的画作)。罗马的城市景观中有许多摇摇欲坠、风化的废墟和历史建筑,似乎成为画家的重要灵感来源,画家自由奔放的思想激发了旅行者的想象力。威尼斯变得真实,罗马变得幻想。由此可见,地域特征对于某一绘画流派的兴盛有多么大的影响。

通过两位女画家卡佩和贝诺伊斯特了解从洛罗科到新古典主义的转变

第三章中,有两位女画家玛丽-加布里埃尔·卡佩(Marie-Gabrielle Capet ,1761-1818)和玛丽-吉耶米娜·伯努瓦(Marie-Guillemine Benoît ,1768-1826)的肖像画对比展,清晰地展现了18世纪法国审美价值观的转变,从光鲜亮丽、贵族气息浓厚的洛可可风格,到强调秩序和理性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第三章展览,从左至右:玛丽·加布里埃尔·卡佩《自画像》,约 1783 年,国立西方艺术博物馆 / 玛丽·吉尔米纳·贝诺伊斯特《女人肖像》,约 1799 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从18世纪下半叶起,法国开始涌现出女性艺术家,卡佩和伯努瓦都是代表性画家,她们的名字均在1791年的沙龙(官方展览)中展出,这是法国大革命后女性首次被允许参加展览。

在卡佩的自画像(约1783年)中,年轻的艺术家身着华丽的蓝色连衣裙,戴着典型的洛可可风格的丝带和卷发,而年轻艺术家注视着我们的表情是如此明亮和欢快,让人难以停止凝视。你可以看到他的自信,就好像他对自己的技能感到自豪一样。相比之下,伯努瓦的《女子肖像》 (约 1799 年)则明显展现出新古典主义倾向,其寻求从古典艺术中汲取的灵感,其古典风格的白色衬裙以及雕塑般、稳定的身体描绘。

不仅作品本身的质量很高,而且就像上面提到的城市景观画一样,很容易知道应该看哪里来欣赏展览,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必看的展览。

栅栏的绘画方式如何改变绘画的印象?

第四章重点关注19世纪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其中展出了印象派画家的“树篱表面”的比较展,这多少让人有些惊讶。

第四章展览,从左至右:卡米耶·毕沙罗《站立对话》约 1881 年,国立西洋美术馆,松方收藏 / 西奥多·罗宾逊《入侵者》1891 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展览的重点是树篱图案,这是乡村地区的常见特征,曾在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的作品中出现过。毕沙罗是最年长的印象派画家,他离开巴黎去研究蓬图瓦兹周围农民的生活,而美国画家西奥多·罗宾逊(1852-1896)则在莫奈居住的西尔维尼学习艺术技巧。书中解释了栅栏如何与人物心理相联系,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栅栏作为创造空间的装置。

由于展览提出了从如此小众的视角欣赏艺术品的方式,即使是希望深入了解西方艺术的中级和高级爱好者也可以期待有一些新的发现。

第四章展览,从左至右: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牧羊女》1885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 《溪边》1875年,国立西洋美术馆(由井内收藏馆借出)

不拘泥于思维,随心欣赏——藤冈靛的电影欣赏方式

展览的语音导游员藤冈靛 (Dean Fujioka) 也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藤冈靛

回顾语音导览的录制过程,藤冈说:“如果像‘Koko Miru展’那样过于强势,意图就会改变。在会议期间,我被告知了作为判断标准的关键点,例如不同时代的背景、社会氛围、宗教观点、如何选择要绘制的主题、触感和绘画方法,我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解读,希望将它们作为一种指导和导航来传达。”

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影方式,他说:“我觉得当你创作自己的故事时,它会产生你自己的视角,以及你在每一天、每一刻的享受方式。(当主持人问这是否意味着你先面对作品,然后再与自己的内心情感对话)说得更直白一点,是的。这就像在你的脑海里不断循环着笑话和回应。”

“宗教主题和背景多种多样,有些作品具有相当多的讽刺潜力。我试着以一种随意的方式欣赏它们,不受任何限制,”他继续说道。看着苏巴朗的《圣多米尼克》,他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艺术家的魅力,“他仰望天空,双手摆出可爱的心形姿势”,引得在场观众大笑。

藤冈模仿圣多米尼克摆出同样可爱的姿势

另外,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为期四天(夜间开放日)的“夜见妖怪”活动。如果您穿着自己的风格并宣布您被邀请参加晚会,您将获得一张原创明信片,因为展览中有许多令人着迷的人物。会场内还设有拍照区,以及面具、扇子等“晚会拍照道具”。
*详细日程及注意事项请查看展会官方网站

语音导游的解说员日比·马诺科(Hibi Manoko)假扮卡佩的自画像来宣传这次活动。 *这纯粹是一场演出,游客不得穿着不适合观看博物馆艺术品的服装。

除本次展览外,从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借来的五幅画作也在永久收藏中展出,其中包括戈雅的《维森特·玛丽亚·德·维拉·德·阿拉贡,拉罗卡公爵》(约 1795 年)。如果您持有当天有效的“Dokomiru展”门票,则可以免费参观常设展览,所以千万不要错过。

“我们应该从哪里看西方绘画?——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VS 国立西方艺术博物馆”摘要

日期 2025 年 3 月 11 日星期二 – 2025 年 6 月 8 日星期日
场地 国立西洋美术馆(东京上野公园)
营业时间 9:30~17:30(每周五、周六至20:00)
*最后入场时间为闭馆前 30 分钟。
休息日 5 月 7 日,星期一、星期三
*但是,博物馆将于 3 月 24 日星期一、5 月 5 日星期一(国定假日)和 5 月 6 日星期二(节假日)开放。
入场费(含税) 成人:2,300日元、大学生:1,400日元、高中生:1,000日元

※初中生以下、身体或精神残障人士及陪同人员1人免费(需出示学生证或年龄证明、残障证明)
*展览门票还包含参观当天的常设展览的门票。
更多详情,敬请留意官方票务页面

组织者 国立西洋美术馆、圣地亚哥美术馆、日本经济新闻、TBS、TBS Gloudia、东京电视台
询问 050-5541-8600(你好拨号)
展会官方网站 https://art.nikkei.com/dokomiru/

*本文内容为采访时的最新内容。最新信息敬请关注展会官方网站。

文章提供者: Kokosil Ueno


查看其他报告

[上野之森博物馆] 2024年度“森林展”颁奖典礼报告台东区长称赞该作品“是一件展现出丰富表现力和个性的精彩作品”。

上野之森博物馆

2024年“森林展”于2025年3月7日星期五至3月11日星期二在上野之森博物馆举行。


台东区正在开展“残疾人艺术项目”,支持残疾人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并促进对残疾人的理解。作为此项工作的一部分,由台东区和上野之森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森林展”旨在通过为残疾人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帮助他们发现参与艺术的乐趣。

展览场景
展览场景

虽然有作品必须是平面的并且可以在墙上展示的限制,但作品的主题和形式通常是自由的。今年是该比赛第四次举办,参赛作品面向在台东区居住、学习或工作的残疾人,或使用区内残疾人设施或组织的残疾人。

展览场景
展览场景
展览场景

本次展览还将对被美术、书法专家评选为特别优秀的作品颁发奖项。比赛评委包括武藏野美术大学校长桦山由一、书法家高雄社会长吹野政信、上野之森美术馆馆长坂本章美,以及担任兼职评委的艺术工作坊讲师上久保京子和吉永晴彦。从投稿的274件作品中,最终评选出“台东区长奖”1件、“上野之森博物馆奖”1件、“优秀奖”3件、“优秀奖”6件,并于3月8日举行了颁奖典礼。

台东区区长 服部幸雄

颁奖典礼在台东区区长服部幸男的致辞中拉开帷幕。 “你们的作品都非常精彩,真正展现了你们丰富的表现力和个性。我希望这个奖项能够激励你们继续创作更多作品。”他鼓励获奖者,并呼吁参观者“感受创作者的个性和才华,以及作品中倾注的想法,我希望这将成为你们进一步加深对残疾理解的机会。”

上野之森美术馆馆长宫内正芳

接下来,上野之森博物馆馆长宫内正义上台。他在致辞后谈到了对此次展览的感想,他表示:“我们的博物馆旨在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和展示的兴奋,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情感的艺术交流场所。我们打算继续与台东区合作,将这次展览发展成一个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加深相互理解的场所。”

书法家、高雄社社长吹野政信

另外,书法家兼贵勇社理事长吹野政信也作为评审代表进行了点评。

“我们评委们对274件作品进行了逐一审阅,并与老师们进行了讨论,最后通过投票选出获奖作品。我想补充一点,有些作品虽然最终没有获奖,但我还是投了票,所以作品的内容并不一定有优劣之分。”谈及评选过程,他这样解释自己选择获奖作品的理由:

“我们写书法时会用到墨水。墨水是黑色的,但根据书写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变成灰色,或者成品看起来是白色。我尝试将这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即使是在黑色中,但除此之外,我还会思考应该如何写这件作品。例如,我会在写作时思考是否应该用有力还是温和的方式表达某种东西。这里展出的每一件(获奖)作品都充满感情,而且技巧也很高超,所以我认为它们都很棒,”他将其与自己的艺术活动进行了比较。最后,他给大家寄语:“希望大家在家人的支持下,明年继续努力。”

颁奖典礼

随后,在获奖者家人和嘉宾的祝贺下,颁奖仪式在和谐的氛围中结束。

作家佐藤基在其作品《猫》旁高举获奖证书,该作品荣获台东区区长奖。

凭借单色水彩画《猫》荣获台东区长奖的佐藤基表示,自己是经就读的机构介绍才来参加这次展览的。这是他第二次参赛,他笑着说道:“作品能展出就很有趣,能获奖也让我很惊喜。”

他说他喜欢可爱的动物,这部影片捕捉到了一只猫用一种眼神看着他的瞬间,那种眼神仿佛在说:“你要给我食物吗?”虽然乍一看锐利的眼睛可能显得很吓人,但艺术家却特别注重表现一种柔软、蓬松的外观。对于未来的计划,她表示:“与特殊的地方相比,我更想拍摄和绘制日常生活中那些让我感到‘哇’或觉得可爱或美丽的场景。”

上野之森美术馆奖“收据”和艺术家关口宗荣

荣获上野之森博物馆奖的关口宗荣的《收据》是一幅以大小各异、色彩缤纷的收据为特色的杰作。关口原本喜欢收集收据,在他经常光顾的机构的工作人员建议将收据制作成艺术品后,他决定创作一件艺术品。这些物品都是关口最珍贵的回忆,比如他和家人外出时吃过的食物,以及他最喜欢的便利店里的热小吃。显然艺术家用他最喜欢的颜色涂上了多层颜料,色彩的厚度传达了他感情的强度。

此外,为了筹备本次展览,艺术指导人员还走访了该区内17个残疾人设施并举办了工作坊。在那里创作的作品也进行了展出,包括水彩画、蜡笔画、彩色铅笔画和拼贴画。

获奖作品《我在不忍池边散步》的作者渡边彰和美术老师吉永晴彦。这件作品是在一次研讨会期间创作的。

艺术家兼美术讲师吉永晴彦在本次展览上再次观看了这些作品,感慨道:“亲眼观看这些作品,我被其中所获得的能量所感动。”在研讨会上,我们注重创造一个让参与者集中注意力并融入游戏元素的环境。他也十分注重场地的氛围,以免紧张的气氛扼杀艺术家自由的创作欲望或每个人所具有的天性。

“看到参加研讨会的人们全神贯注,我感到非常鼓舞。相反,我总是感觉自己从他们身上获得了能量。最让我高兴的是听到‘时间过得真快’或‘我今天感觉很累’这样的评论,”吉永说。

此外,即使人们对自己想要创作的作品没有具体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在不让他们被信息淹没的情况下提供潜在的起点,或者在创作过程中共同努力,来支持他们拓展想象力。其目的是“始终发现新的乐趣”,因此即使在同一设施举行研讨会,也不会变得单调乏味。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场充满多元艺术表现的展览中,背后那些幕后人员的努力,支撑着它的魅力。

(照片正面)优秀奖“幸福美满”翼下课后俱乐部
荣誉奖:Ayumi Kunioka 的《鲸鲨》、荣誉奖:Katsuhiro Shimada 的《宇宙飞船》

部分获奖作品将在台东区政府一楼的艺术画廊展出至4月18日星期五,所以一定要去看看。

2024年“森林展”概况

日期 2025 年 3 月 7 日(周五) – 2025 年 3 月 11 日(周二)
场地 上野之森博物馆
入场费 自由的
获奖作品名单 https://www.culture.city.taito.lg.jp/ja/shogaisha_arts/morinonakanotenrankai/r06

*本文内容截至采访时(2025 年 3 月 8 日)。

 


查看其他报告

[采访报道]“米洛展”在东京都美术馆开幕。展览将展出包括“星座”系列在内的约100件20世纪大师的杰作。

东京都美术馆

毕加索、达利并列西班牙三大画师的胡安·米罗,近日在东京上野的东京都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大型展览,回顾他70年的创作生涯。该活动将于 2025 年 3 月 1 日至 7 月 6 日举行。

*本文中的照片是在新闻预展时获得许可拍摄的。

场馆入口

胡安·米罗(1893-1983)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20世纪20年代作为超现实主义的主要人物之一而闻名。他以丰富多彩且独特的诗歌风格而闻名,其中他将自然界中的图案(例如太阳、星星和月亮)描绘为象征性符号,但直到 90 岁去世,他仍在追求纯粹和普遍的艺术,以新的表现形式挑战自己。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胡安·米罗(摘自展览面板)

本次展览汇集了米罗的代表作《星座》系列以及代表其早期至晚年各个时期的绘画、陶瓷、雕塑等作品约百件,全方位地介绍了米罗的整个艺术生涯。该项目是为了响应米罗逝世40年后重新评价米罗的全球潮流而开展的,据说是自1966年米罗在世时合作举办的展览以来,日本最大规模的回顾展。

展览共分为五个篇章。

年轻人米洛因未能获得父亲推荐的会计工作而病倒。在蒙特罗伊格山村的别墅中休养期间,他决定追寻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成为一名画家。 1912年,米罗重返艺术学校,研究最新的艺术潮流。
第一章“年轻的米罗:对艺术的决心”中,有作品展现了米罗在这一时期尝试了立体主义、野兽派,以及被当时的前卫艺术家视为父亲的塞尚等多种绘画风格,探索着自己的表达方式。

装置视图:“Forêt de Vibre”,1910 年,胡安·米罗基金会,巴塞罗那(存款)
展览场景:自画像,1919 年,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

米罗留下了许多以罗伊格山的动人风景为主题的作品,包括他的早期杰作《棕榈树的房子》 (1918 年)。蒙特罗伊格是米罗艺术信念得以坚定的地方,是他一生创作的源泉,是他深化艺术思考的地方,也是他重新确认加泰罗尼亚人身份的地方。本作品是米罗所谓“细密画派时期”的代表作品,他放弃了此前对其影响很大的野兽派风格,开始注重精细细节的描绘。

展览现场:棕榈树屋,1918 年,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博物馆

1920年,米罗终于如愿来到了艺术世界的中心巴黎,这座城市的现代气息和前卫艺术深深地吸引了他。次年,他在巴黎成立了工作室,开始往返于家和蒙特罗伊之间。

受到与当地超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的互动的启发,他开始对一种远离具体性的、更具诗意的表达风格感兴趣。 1925 年至 1927 年间,米罗创作了 100 多幅“梦境画”,他在代表空虚的广阔背景中添加了无定形的动态线条,用它们作为象征来展示梦境的进展。其中《绘画=诗》系列中,他将无形的词语、短语当作主题来描绘,不与具体的物体区别开来,使其摆脱了原有的角色。

第 2 章“蒙特罗伊——巴黎:从乡村到先锋派之都”介绍了 20 世纪 20 年代的这些活动。 “梦幻画作”轰动了巴黎画坛,米罗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著名超现实主义画家。

展览场景:从左至右:绘画(吸烟男子的头部)和绘画(头部和蜘蛛),均为 1925 年,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博物馆
展览现场:绘画 = 诗歌(爱上我的栗色头发女孩的幸福)1925 年,胡安·米罗基金会,巴塞罗那(存款)

《荷兰室内装饰 I》 (1928 年)是米罗深受 17 世纪荷兰绘画影响的作品,以亨德里克·索尔夫的《琵琶演奏者》(1661 年)为基础创作。展览还设有展示索尔夫原创作品和本作准备草图的面板,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索尔夫将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场景变成了平面色彩和有机形态的超现实世界,消除了任何立体感和透视感。

展览现场:荷兰室内装饰 I,1928 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米罗流亡海外,并在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继续孤独地创作,躲避战争的蹂躏。
第三章“逃离与诗学:以战争时代为背景”重点介绍了杰作“星座”系列,该系列是他于 1940 年从巴黎逃到诺曼底的一个村庄时开始创作的,并在从马略卡岛到蒙特罗伊格的途中完成。

展览现场:晨星,1940 年,胡安·米罗基金会,巴塞罗那

星座系列是纸上而非画布上的一系列小幅水粉画。据说他刻意逃避残酷的现实,从广阔美丽的星空和莫扎特、巴赫的音乐中寻求慰藉,并以此为灵感画出超越现实的希望之画。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总计 23 幅,其中三幅为《晨星》、《女人与鸟》以及《蜗牛磷光踪迹指引下的夜景》 (1940 年)。该系列以建立米罗的象征体系而著称,但由于每件作品都分散在世界各地,因此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将多件作品放在一起观看。

展览现场:《蜗牛磷光踪迹指引的夜景》,1940 年,费城艺术博物馆

另一方面,自1928年前后,米罗开始对艺术的商品化和对艺术家的过度关注进行批判,并产生了“谋杀绘画”的冲动。渐渐地,他开始发展出一种可以称为反艺术或反绘画的风格,例如拼贴画和与绘画无关的材料和元素共存的物品,比如本章中介绍的《无题(夜之恋人) 》(1934 年),其中卫生纸被粘贴在铝箔上。他继续质疑传统绘画表达的本质。

展览场景:从左至右,绘画(蜗牛、女人、花朵、星星)和无题(夜晚的恋人),均为 1934 年,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博物馆

1947年,米罗首次访问美国,受委托绘制壁画,但早在六年前,他在美国就已声名鹊起,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还举办了他的作品回顾展。在此期间,米罗受到了杰克逊·波洛克等年轻艺术家的启发,回到日本后,他开始对各种创作活动产生兴趣,包括蚀刻画、石版画、与工匠合作制作的陶瓷以及雕塑。
第四章“梦想工坊:内省与新创作”追溯了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战后的发展。

第四章 展览现场
第四章 展览现场

顺便说一句,虽然米罗的许多作品都有简洁的标题,但他实际上喜欢赋予标题和作品之间的关系一种俏皮和诗意的感觉。 《一只红蜻蜓追逐一条向彗星盘旋的蛇》 (1951 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描述性标题引导观众的目光沿着屏幕移动,误导观众试图找到彗星、蛇和红蜻蜓,就像那条盘旋的蛇一样。激发这种好奇心的是鲜艳的配色,蜿蜒的线条和怪诞的描绘,所有这些都是米罗的手段。我对其构思的巧妙程度感到惊奇。

展览场景:红蜻蜓追逐盘旋彗星的蛇,1951 年,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博物馆

本章还展示了他在 1956 年完成期待已久的马略卡岛大型工作室之后,受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巨幅画作的影响,他的作品如何变得越来越大。大型绘画《太阳前的人物》 (1968 年)是米罗视觉语言的巅峰之作之一,其灵感来自日本画家僧侣仙井义本的作品,他使用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形状来表达宇宙。

米罗很早就对日本产生了兴趣,在 1966 年访问日本期间,他意识到自己与日本传统艺术以及日本艺术家的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幅作品以其自信的笔触让人联想到书法,是米罗东方情怀的重要体现,这也是约 40 年来它首次在巴塞罗那以外的地区展出。

展览场景:从左至右:《月光下飞翔的鸟儿》,1967 年,纳哈迈德收藏;《太阳前的人物》,1968 年,胡安·米罗基金会,巴塞罗那

第五章“走向绘画的本质”展示的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创作的作品。尽管米罗已牢固确立了自己世界知名大师的地位,但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然继续审视自己的作品,并毫不犹豫地进行大胆和非传统的实验。

例如, 《烧焦的画布 2》(Burnt Canvas 2,1973 年)是一系列五幅画作中的一幅,在这些画作中,白色画布被大力浇上油漆,踩踏,用刀划破,最后浇上汽油并点燃。这幅作品并非一时冲动的创作,而是旨在探索隐藏在烧焦的画布和纸张的物质性中的美感,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永不消退的能量和强烈的反叛精神,反对将艺术视为高雅文化,反对将艺术贬低为单纯的财产。

展览现场:《烧焦的画布 2》,1973 年,巴塞罗那胡安·米罗基金会(存放)

晚年的米罗也开始运用更贴近身体动作的笔触。在他的三联画《烟花I、II、III》 (1974年)中,其形象与水墨画相似,他猛烈地泼洒颜料,然后用画笔在因重力作用而滴落的颜料痕迹上涂抹。受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的影响,他的技巧是让新的作品通过偶然的机会出现,从而指导他的创作过程。这是该作品首次在日本展出。

展览场景/前景为《烟花 I、II、III》,1974 年,巴塞罗那胡安·米罗基金会

第 4 章和第 5 章还探讨了米罗通过海报创作所做出的积极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承诺。

20世纪60、70年代,也就是西班牙佛朗哥独裁统治的最后时期,米罗创作了大量海报,表达那些几乎没有机会公开表达自己意见的社会大众的希望和要求。他还表示,“艺术家是在别人沉默时,大声说出来的人”,而此次展览也强调了米罗作为一名艺术家的立场,即他从事研究事业并不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兴趣。

展览场景/前景:“巴萨足球俱乐部成立 75 周年”,1974 年,胡安·米罗基金会,巴塞罗那

画家米罗是如何在整个20世纪投身于前卫艺术并且确立自己的风格的同时又不断使自己处于创作张力之中的?欢迎来本次展览亲身感受这一探索过程以及这种独一无二艺术的魅力。

“米洛展”概况

场地 东京都美术馆特别展览室
日期 2025 年 3 月 1 日(周六)至 2025 年 7 月 6 日(周日)
营业时间 9:30-17:30,周五至20:00(入场截止时间为闭馆前30分钟)
休息日 5 月 7 日,星期一、星期三
*但是,该设施将于4月28日星期一和5月5日星期一(国定假日)开放。
入场费(含税) 成人2,300日元、大学生、专科学生1,300日元、65岁以上1,600日元

※3月1日(周六)~16日(周日)仅限大学生、专修生免费。
※持有身体障碍者证、恋爱证、康复证、精神障碍者保健福利证、原爆受害者健康证的人员及其陪同人员(最多一人)免费。
*18 岁以下及高中生以下免费。

详情请查看官网售票页面

组织者 东京都美术馆(东京都历史文化基金会)、胡安·米罗基金会、朝日新闻社、朝日电视台
询问 050-5541-8600(你好拨号)
展会官方网站 https://miro2025.exhibit.jp/

*本文内容为采访时的最新内容。请查看展会官方网站了解最新信息。

文章提供者: Kokosil Ueno


查看其他报告

[报道] 特别展“旧佐贺皇居、大觉寺”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欣赏 100 多幅屏风画作的壮丽景色

东京国立博物馆

位于京都佐贺的大觉寺,自平安京迁都后,作为观光胜地受到朝廷和贵族的喜爱。大觉寺是真言宗大觉寺派的总本山,其创始人是弘法大师空海(774-835)。
其前身是平安初期嵯峨天皇(786-842)所建的离宫嵯峨院,876年在其女雅子妃的请求下改建为寺庙,创建了大觉寺。从那时起,历代天皇和皇室成员都曾在这座享有盛誉的寺庙中担任门迹(住持),这座寺庙后来被亲切地称为“佐贺御所”。

2026年是大觉寺创建1150周年,东京国立博物馆为迎接这一天,举办了“旧佐贺皇居大觉寺~皇居相关绘画大全~”纪念展,展出了大觉寺的所有珍宝。展览将持续到 2025 年 3 月 16 日星期日。

※未注明地点的作品均为大觉寺作品。
*部分作品可能会被替换。未列出展览时间的作品将在整个展览期间展出。
第一期:2025年1月21日(星期二)至2025年2月16日(星期日)
第二展期:2025年2月18日(星期二)至2025年3月16日(星期日)
*本文内容为采访时的最新内容。最新信息敬请关注展会官方网站。

入口

会场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嵯峨天皇与空海~从嵯峨院离宫到大觉寺”展出了描绘大觉寺早期历史的艺术品。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五大明王像”,象征着大觉寺信仰的核心——五大明王信仰

五大明王是密宗中的五位佛明王,即不动明王、御三世、群陀利、大义德、金刚夜叉。相传其起源于中国唐代,而传入日本则是从唐代归来的空海开始。喜爱唐文化的嵯峨天皇与空海也是好友,在空海的敦促下,嵯峨天皇在别墅内的手佛堂中供奉了五大明王的像。

重要文化遗产 明庵《五大王像》 平安时代 安元 3 年(1177 年)
重要文化遗产 明庵制作的“五大王军都明王像” 平安时代安元 3 年(1177 年)

虽然当时的佛像已失传,但信仰却代代传承下来,大觉寺至今仍保有三座“五大明王”佛像。其中两件正在展出。其中之一就是大觉寺的本尊,是由缘派佛教雕刻家明圆在后白河天皇的宫殿中创作的,明圆在平安时代后期为皇室和高级贵族创作了许多佛像。虽然其外表严肃、愤怒,但其丰满的体格却散发着精致的优雅,是一件融合了力量和优雅的杰作。还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唯一现存的明庵。

五大天王像:不动明王像、军刀像、大义像为重要文化财产,由尹真于文纪元年(1501 年)室町时代制作;御三濑像和金刚夜社像为江户时代(17-18 世纪)制作

另一尊是从京都清凉寺五大堂搬来,高约 2 米,十分气势磅礴。其中三尊雕像据信是由室町时代佛教雕塑家印心制作的,两尊雕像是在江户时代修复的。

第 2 章“明治维新的开创者后宇多天皇 – 佐贺皇居的起源”主要讲述后宇多天皇 (1267-1324) 的功绩。后宇多天皇在镰仓时代建造了金堂和大觉寺的僧侣宿舍等大型寺庙建筑群,并修建了仙洞皇宫(退位天皇居住的宫殿),并以隐居的方式统治日本,因此这座宫殿被称为“佐贺皇居”。 “大觉寺大殿群”中展示的当时庞大寺院群的面貌,正是后宇多天皇被称为“大觉寺复兴的开山祖师”的原因。

“大觉寺建筑群” 江户时代,18-19 世纪

后宇多天皇是真言宗的虔诚信徒,出家后在大觉寺担任阿阇梨(上师),在培养弟子的同时留下了许多圣训和书法。展览还展出了多件珍贵的御书法(天皇亲笔书写),包括记录对空海崇敬的国宝《豪田天皇御书 弘法大师生平》和记录有关佛教密教回向仪式的各种理论的《豪田天皇御书 回向印明》

国宝“后田天皇手迹 弘法大师生平” 镰仓时代 1315 年(昭和 4 年) 展览前半部分

大觉寺作为从后佐贺天皇开始的皇室(大觉寺系,后来的南朝)的根据地,寺院规模庞大,设施完善,但是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就陷入战乱,在应仁之乱等一系列灾难中,寺院的大部分建筑被烧毁。第3章“天皇与宫廷文化”介绍了当时支持大觉寺的历代天皇和住持的功绩以及他们所带来的宫廷文化。

源氏物语(大觉寺版),室町时代,16 世纪
《十种香盒配幼松漆画》(细节)江户时代,19 世纪

本篇的看点之一是同时展示“臼杵(冰丸)”与“鬼切丸(镋切)”两把刀。这两把刀相传是平安中期源光仲制造的守护国家的利剑,并由清和源氏历代当家传承下来,是“姊妹刀”

从左至右:重要文化遗产“太刀 □多田款(以浅绿色(Kneemaru)而闻名)”,镰仓时代,13 世纪 / 重要文化遗产“太刀 康纲款(以鬼切丸(Higekiri)而闻名)”,平安至镰仓时代,12 至 14 世纪,京都北野天满宫
重要文化遗产 “署名 □Tada 的太刀(著名的淡绿色“Kneemaru”)” 镰仓时代、13 世纪

“Usu Midori (Kneemaru)” 的刀刃宽大、大胆、弯曲,并具有小而不规则的刀刃图案,这些图案以低角度硬化。受到源氏家本系赖光、义经、赖朝等人的高度重视,并传给了大友、田原、西园寺等家族以及安井门迹,最后传到了大觉寺。鬼切丸(Higekiri)的外形略窄,刀刃优雅,中间呈曲线,刀纹粗犷。镰仓幕府灭亡后,此神社落入新田义贞之手,经过杀死义贞的司马高经及其子孙最上家,最终捐赠给北野天满宫。

基于“精心打造的宝剑拥有超越人类理解的精神力量”这一信念,这些“兄弟剑”也与各种超自然传说有关。它的传说与源氏家族的兴衰息息相关,二口宝珠不仅象征着源氏家族本脉的正统性和权威性,而且人们还相信它能引领其主人走向胜利。这将是两者首次在东京共同展出。配备了专门的展示柜和展示架,方便您欣赏美丽的刀片。

《光之绿剑传说》江户时代,17-18 世纪
第四章 展览现场

第四篇章“皇后宫观门画——主卧与皇帝宫殿”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位于大觉寺中心的亲殿是后水尾天皇赐予的亲殿式建筑,由1620年入主宫廷的和光(东福门院)的宫殿移建而成。西北面的“清心殿”是安土桃山时代建造的书院式建筑,作为历代住持的住所。

室内装饰的约240幅推拉门和障子画,大部分都是安土桃山时代至江户时代的代表画家狩野山乐(1559-1635)所作,他曾为丰臣氏和九条氏效力。这些画作均被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目前,该画正在进行历时14年的大规模修复,本次展览将以修复部分为重点,共展出两个时期的画作123幅(早期100幅,晚期102幅)。据说,如此规模的物品被带出寺庙尚属首次,其壮观景象必将令人着迷。

展览中展示了正式的“御贯之间”房间的复制品,据说后宇多天皇曾在这里以隐居天皇的身份统治国家。
重要文化遗产《牡丹》(共 18 幅),作者:狩野山乐,江户时代,17 世纪
重要文化遗产《松与鹰》(共 13 幅),作者:狩野山乐,安土桃山至江户时代,16 至 17 世纪,展览前半部分

装饰主卧室鹰室的 13 幅松鹰画是山乐的花鸟水墨画杰作,在一块长长的画布上描绘了一棵巨大的松树和一只勇敢的鹰。粗壮起伏的树干和蜿蜒曲折的树枝所营造出的动态感以及整体的平衡感,可能会让人想起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桧木屏风,它是由山乐的老师狩野永德 (1543-90) 创作的。

重要文化遗产《红白梅图》(八幅之一),作者:狩野山乐,江户时代,17 世纪

《红白梅图》(8 幅)是山乐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装饰着新田殿的红梅室,是现实主义和装饰主义的完美结合,大树在整个屏幕上的显示方式也显示出永德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两幅作品的描绘风格都比永德的粗犷豪放风格更为柔和、温和,这表明山乐在继承了大师的特色的同时,也提炼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

重要文化遗产 渡边子规《野兔》 江户时代 18 世纪
重要文化遗产《野兔》(共 12 幅),作者渡边子规,江户时代,18 世纪

正殿内廊下部障子屏风上的 12 幅画作名为“野兔”,是由江户时代中期画家渡边子规 (1683-1755) 创作的,他师从狩野派和尾形光琳。据说这幅画是近卫家广为了安慰他的儿子而委托创作的。他的儿子是兔年出生的,很小的时候就从近卫家进入了大觉寺。画中描绘了 19 只兔子,它们姿态各异,有的将耳朵放在后腿上,有的则紧紧地靠在一起,在茂盛的野花丛中悠闲地休息。

会场内的特设商店出售以“野兔画”中的兔子为主题的可爱钥匙链。 (目前已售完)

特别展“旧佐贺皇居大觉寺~皇居相关绘画的丰富多彩~”将举办至2025年3月16日,让游客能够沉浸在大觉寺的悠久历史和优雅氛围中。

纪念创建1150周年特别展“旧佐贺皇居大觉寺~皇居相关绘画大全~”概要

日期 2025 年 1 月 21 日(星期二)至 2025 年 3 月 16 日(星期日)

*展览期间,部分展出作品将会有所改变。
展览前半部分:1月21日(星期二)~2月16日(星期日)
展览下半场:2月18日星期二至3月16日星期日

场地 东京国立博物馆平成馆(上野公园)
营业时间 9:30-17:00
*最后入场时间为闭馆前 30 分钟。
休息日 周一(2月10日、24日开馆)、2月25日(周二)
组织者 东京国立博物馆、大觉寺、读卖新闻、日本电视放送网、BS日本电视台
询问 050-5541-8600(你好拨号)
展会官方网站 https://tsumugu.yomiuri.co.jp/daikakuji2025/

*本文内容为采访时的最新内容。最新信息敬请关注展会官方网站。

文章提供者: Kokosil Ueno


查看其他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