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科学博物馆】“大灭绝展览:生命史上的五大巨兽”报告。通过最新研究揭示灭绝和进化的历史。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国立科学博物馆目前正在举办名为“大灭绝:生命史上的五大灭绝”的特展,该展览聚焦于地球40亿年历史上发生的五次“物种大灭绝”,通常被称为“五大灭绝” 。展览将于2025年11月1日(星期六)至2026年2月23日(星期一,国定假日)举行。

场地景色

在生命史上,“灭绝”与“进化”密不可分。灭绝是指一个物种在没有留下任何后代的情况下消亡,通常认为每百万年约有10%的物种灭绝。另一方面,大规模灭绝是指不同分类群的物种在地质时间尺度上极短的时间内同时灭绝。

历史上曾有大约90%的物种灭绝,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这或许会让人对物种大灭绝现象产生负面印象。然而,尽管大约66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终结了“恐龙时代”,但哺乳动物迅速占据了陆地生态系统,留下了物种空缺,随后的多样化进化过程最终孕育了人类。如此一来,新物种取代灭绝物种的现象在生命史上不断重演。换言之,物种大灭绝是生命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也可以被视为推动生命进化和多样化的重要动力。

“大灭绝——生命史上的五大灭绝”特展聚焦于对生命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五次重大物种灭绝事件,通常被称为“五大灭绝”。展览运用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每次灭绝事件的成因以及灭绝前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场馆一角,中心是“大灭绝球体”。

介绍结束后,参观者将看到球形视频展览“大灭绝球”,其中展示了五大物种的精彩影像。

以“大灭绝球体”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着六个区域,其中包括一个逐一讲解“五大灭绝”事件的区域,以及一个介绍新生代之后世界的区域。参观完一个区域后,游客会回到“大灭绝球体”中心。这种展馆结构在国立科学博物馆的特展中较为少见,其关键在于各个区域之间可以轻松穿梭。

展览内容如下:

第一集:“OS边界:海洋环境的多样化”
第二集“FF边界:陆地生态系统的发展”
第三集:“PT 边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第四集:“TJ Boundary:向恐龙时代的巨大转变”
第五集:白垩纪-古近纪界线:中生代的终结
第六集:“新生代生物多样性:后五大洲时代”

“XX界线”是用来划分地质时期的术语;例如,“OS界线”代表奥陶纪和志留纪之间的界线,大约在4.44亿年前,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于此。

第一集“OS边界:海洋环境的多样化”展览现场/以奇虾(Anomalocaris)为代表的放射齿目动物展览,奇虾主要生活在寒武纪至奥陶纪时期。
第一集“OS边界:海洋环境的多样化”展览现场 / 展出了Actiramus和Eurypterus,这两种海蝎是志留纪第一次大灭绝后水生生态系统中多样化的动物之一。
展览现场图 2 “FF 边界:陆地生态系统的发展” / 菊石出现于早泥盆世,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繁衍生息,直到白垩纪末期的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经历了多次灭绝和复苏。

为了筹备此次展览,博物馆还在与“五大生物”有着密切联系的摩洛哥开展了研究,其中包括费祖阿塔化石遗址。该遗址让我们得以一窥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之前的世界,此外,博物馆还收集了三叶虫和其他生物的标本,并调查了与三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相关的火山活动。这些调查结果将首次向世人展示。其中一项研究成果便是巨型甲胄鱼——邓氏鱼(一种盾皮鱼)的化石标本,它将在第二集中亮相。

第二集“FF边界:陆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展览现场/邓氏鱼展区
展览现场图:第二集“FF边界: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化”/ 邓氏鱼化石发现于摩洛哥南部,东京市立大学藏品

大约在3.8亿至3.6亿年前的FF界线(对应于晚泥盆世)附近,发生了一次分阶段的大灭绝事件。据信,该事件是由火山爆发导致的骤冷和海洋酸化共同作用造成的。尽管它是五大灭绝事件中规模最小的一次,但海洋生物受到的破坏却最为严重,18%至41%的属和42%至69%的物种灭绝。此外,珊瑚礁也遭到大规模破坏,几乎所有无颌鱼类都消失了。

邓氏鱼是一种体型巨大的盾皮鱼,体长超过4米,头骨上长有强有力的颌骨。它曾主宰着晚泥盆世的海洋,但盾皮鱼似乎并没有存活到钙质纪。

展览现场图:第二集“FF边界:陆地生态系统的发展”/瓦蒂尔扎化石(茎叶)复制品,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另一方面,在陆地上,没有根和叶的植物在整个泥盆纪时期经历了快速的身体结构演化。从泥盆纪中期开始,出现了几个具有粗壮树干并最终成为树木的分类群。其中,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树木是原始蕨类植物瓦氏蕨(Wattiersa),发现于美国纽约州(本次展览展出了其复制品)。早期裸子植物和小叶植物也相继出现,历史上最早的森林形成于泥盆纪晚期。

也有人指出,这些森林的出现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的消耗,这可能加剧了气候变冷,并导致了海洋生物的大规模灭绝。

展览现场照片(选自第三集“PT边界:历史上最大的灭绝”)/群马县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旋齿鲨化石,这是一种软骨鱼,牙齿呈奇特的螺旋状,在第二次物种大灭绝之前的二叠纪时期繁盛一时。
展览现场照片(选自第三集“PT边界:历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 栃木县立博物馆收藏的科蒂洛林库斯(Cotylorhynchus)完整骨骼化石(复制品),科蒂洛林库斯是一种在二叠纪时期主宰陆地的合弓纲动物。
展览现场图,出自第四集“TJ边界:向恐龙时代的伟大转变”/雷东达龙(一种在第四次大灭绝之前的三叠纪晚期繁盛的植龙)和冰脊龙(一种在灭绝之后的侏罗纪时期繁盛的恐龙)的对比展览。
展览现场图:第四集“TJ边界:向恐龙时代的伟大转变”/ 恐龙足迹化石(复制品),现藏于瑞士侏罗纪博物馆,造型可爱,令人惊艳。

第 5 集“K-Pg 界线:中生代的终结”解释了发生在白垩纪末期(大约 6600 万年前)的第五次生物大灭绝,这次灭绝是由一颗直径约 10 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引发的。

火灾的冲击能量产生了大量的含硫蒸汽,这些蒸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盐气溶胶。这些气溶胶与森林火灾产生的烟尘共同作用,阻挡了阳光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不仅阻碍了作为食物链基础的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导致了酸雨的形成,对生物体造成了严重破坏。

该场馆展出了一块 CM2 型碳质球粒陨石,据信与 1969 年坠落在澳大利亚默奇森地区的陨石属于同一类型,此外还展出了小行星撞击时引发的地震和巨大海啸所形成的地质层标本。

展览现场图(第五集“白垩纪-古近纪界线:中生代的终结”)/ 左侧为默奇森陨石,现藏于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此外,重点介绍在第五次大灭绝中幸存下来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和森林恢复的章节,展出了许多从美国丹佛自然科学博物馆运到日本的珍贵化石标本。该博物馆拥有世界领先的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收藏之一。

第五集“白垩纪-古近纪界线:中生代的终结”展览现场 / 化石展品由丹佛自然科学博物馆提供

说到珍稀标本,第六集“新生代生物多样性:五大生物之后的世界”首次公开展示了在东京多摩川发现的一具完整的斯特勒海牛骨骼化石。斯特勒海牛是生活在北太平洋的大型食藻哺乳动物,展出的这具化石长约6米,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斯特勒海牛化石。该物种最后一次被发现是在1768年,一些人认为人类活动可能加速了它们的灭绝。

展览现场图:第六集“新生代生物多样性:五大巨兽之后的世界”/斯特勒海牛完整骨骼化石(部分复制品),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近年来,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被认为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这已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一些人甚至将当前形势描述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参观本次展览的观众将了解到,运用自然科学研究(例如本文所介绍的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来预测当前物种灭绝和气候变化在未来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利用这些知识制定应对措施和对策,是多么重要。

本次展览的总监制是矢部纯和福山正治。

在活动开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本次展览的特邀导航员福山雅治登台亮相。

福山曾担任NHK自然纪录片节目《热点:最后的乐园》的主持人,并在之后的15年中走遍世界各地,探寻濒危野生动物令人惊叹的生态和进化之谜。在第二个展馆,正在举办福山拍摄的27幅动物摄影作品的特别展览,并附有题为“生命之声,大地之歌”的说明文字。

2号展厅展览现场

福山表示,她的创作灵感源于她的祖母。祖母独自抚养四个孩子,同时坚持务农,与自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从小我就觉得大自然既美丽又遥远,但同时也是一个难以生存的地方。所以,当我接到自然节目的邀请时,我并非只是想去欣赏美景,而是更关心我们家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她这样解释自己对这个节目的想法。

福山还表示,通过这次展览,他感受到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是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生命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一部分。“当发生大规模灭绝时,70%甚至90%的生物都会灭绝。这是否是地球为了生长和进化而做出的牺牲?如果我们认为幸存的生物对地球至关重要……如果是这样,那么如果我们把现在视为‘第六次大灭绝’,我们作为地球这个生命体,究竟在为地球做些什么?或许我们最终也会成为地球生长和变化的牺牲品。”他反思着脑海中萦绕的诸多思绪说道。

福山雅治

最后,他向即将参观展览的孩子们传达了以下信息:

看完展览后,我深感我们无法生存,既离不开与生俱来的东西(比如环境和运气),也离不开我们努力奋斗争取来的东西。有些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上学。但我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在这个贫困、歧视、分裂和疏离并存的世界里,我们能够接受义务教育,拥有一个可以学习的环境,是多么幸运。即使“大灭绝”展览让你感到恐惧,我也希望它能让你思考如何与你挚爱的家人和朋友一起生存下去,并让你明白你需要竭尽全力。

“大灭绝:生命史上的五大物种”特展概述

日期 2025年11月1日星期六 – 2026年2月23日星期一(假日)
场地 国立科学博物馆(东京上野公园)
营业时间 9:00-17:00(16:30前停止入场
休息日 2026年1月1日(星期四)、11月25日(星期二)、12月28日(星期日)至2026年1月1日(星期四)、1月13日(星期二)
*但是,博物馆将于11月3日(星期一,国庆节)、11月24日(星期一,闭馆)、1月12日(星期一,国庆节)、2月16日(星期一)和2月23日(星期一,国庆节)开放。
入场费 成人及大学生:2300日元;小学生、初中生及高中生:600日元

*学龄前儿童免费。
*持有残疾证明者及其一名陪护人员可免费入场。
*更多详情请查看展览官方网站。

组织者 国立科学博物馆、NHK、NHK推广公司、读卖新闻
询问 050-5541-8600(Hello Dial)
官方展览网站 https://daizetsumetsu.jp/

*本文内容截至发稿时有效。请访问展览官方网站获取最新信息。


查看其他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