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科學博物館】特別展覽「鳥」報道報道。 600餘件標本大館藏,基因組分析最新研究揭示鳥類魅力

國立科學博物館
展會風光

鳥類大約分為11,000個物種,是陸地脊椎動物中數量最多的物種,並且在世界各地的各種環境中繁衍生息,包括天空、地球、水,甚至極地。日本的鳥類分類以日本鳥類學會出版的《日本鳥類目錄》為基礎,時隔12年進行了首次修訂。

目前正在東京上野國立科學博物館舉辦的特別展覽“鳥類:基因組分析揭示的新鳥類譜系” (持續至2025年2月24日)根據基因組譜系的最新分類解釋了多樣性。魅力,包括它們令人驚嘆的生態。展出了 600 多件鳥類標本,是國立科學博物館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展覽,適合從初學者到鳥類愛好者再到狂熱的觀鳥者的廣泛人群。

在會場入口處,迎接您的是兩隻象徵鳥類美麗和可愛的小鳥。左起: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印度孔雀(Phaseriformes)標本剝製標本 / 國立科學博物館長尾山雀(長尾山雀亞種,雀形目)標本剝製標本
展會風光

擔任本次展覽總監督的西海功先生(國立科學博物館動物研究部研究主任)在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到了舉辦本次展覽的意義。

「鳥類在生態係金字塔中發揮著多種作用,例如,食花蜜的鳥類參與授粉,食種子的鳥類參與種子傳播,它為各種無法自己打洞的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如鳥和貓頭鷹。近年來,許多鳥類的數量有所減少,有些瀕臨滅絕,我相信在考慮全球環境時,了解鳥類並適應它們是極其重要的。

西凱認為,在所有動物中,鳥類特別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保守估計,由於人類活動,已有1430個物種滅絕,這意味著12%的物種已經滅絕。作為本次展覽的前奏,設置了一個以“滅絕”為主題的專區,可以感受到策展人“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人們了解鳥類的現狀”的強烈願望。

鳥類滅絕專區展示有1920年在對馬收集的大型啄木鳥、紅耳啄木鳥等,其雄性和雌性是最後滅絕的。
以多種方式進化的鳥類翅膀的比較展覽。翅膀適合快速逃離掠食者,而翅膀適合長距離移動。
也根據化石骨骼標本和其他材料解釋了導致現代鳥類的進化過程。 /恐爪龍化石骨架(複製品),國立科學博物館

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是展示了真人大小的桑德斯佩拉戈爾尼斯模型,這是歷史上最大的飛鳥,生活在約2600萬年前,翼展長達7公尺。

Pelagornis sandersi 真人大小的活體模型,國立科學博物館
與上面相同。它的骨架讓人想起鵜鶘和信天翁等海鳥,但最新的理論是它屬於鹿角鴨家族。

該模型的監督者Takanobu Hiji先生(國立科學博物館) 「據我們目前所知,這是歷史上最大的飛鳥。」考慮到這隻鳥的潛力,根據它的身體結構,我們不知道它能有多大。 「我接受了挑戰。恢復它是因為我想我想探索化石中已知形狀的多樣性,例如它們是否可以飛行,以及形狀的限制。

犀鳥展覽。許多鳥類,例如紅頭犀鳥和大尾犀鳥,喙上都有獨特的突起,稱為木桶。

本次展覽最吸引人的特點就是標本數量之多。

根據西貝介紹,他們從國立科學博物館收藏的約3000件標本中精心挑選了最美麗的標本。與日本唯一專門研究鳥類的博物館-我孫子市鳥類博物館和姬路博物館合作展出了來自世界各地的600多件鳥類標本。這個展覽的口號是“你可以看到值得一生珍藏的鳥類!” ,但作為指導,如果你能觀察到超過400種鳥類,就可以說你是一個相當有經驗的觀鳥者了。

近年來,獼猴桃因其可愛而越來越受歡迎。 / 小斑點奇異鳥(幾維形目)標本剝製標本,國立科學博物館
世界上最大的鴿子-大鴿子,重約2.5公斤,分佈於新幾內亞島,其冠羽狀似孔雀,似花邊。 / 鴿子標本,國立科學博物館
達爾文雀的高品質鳥雕作品集,達爾文雀生活在加拉巴哥群島,根據所吃的食物進化出不同的喙形狀和身體大小。

可愛的鳥、獨特的鳥、稀有的鳥。有這麼多樣的物種,無論您要尋找哪種鳥類,您都一定會從中獲得樂趣。

「企鵝聚會」區

場館依照分類序排列,其中亮點是企鵝序展和「企鵝聚集」專區。

展出的是現存 18 種企鵝目中 11 種的 15 件標本。雖然有些標本具有獨特的姿勢,例如帝企鵝正在註視著它的雛鳥,但也有一些標本在其排列中講述了一個故事,例如一群海角企鵝和麥哲倫企鵝凝視著同一個方向,彷彿它們對企鵝感興趣。風景連貫,有動物園的氣氛。

海雀(Ploveriformes)標本,國立科學博物館

它看起來像企鵝,但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家族,有趣的是它隨意地與海雀混在一起,海雀是鴴科的成員。雖然企鵝的分佈僅限於南半球,但據說海雀等與企鵝類似的不會飛的鳥類即使在北極也經歷了趨同進化(*)。

(*) 當來自不同譜系的生物體放置在同一環境中時,它們會獲得相似的特徵和功能,例如鯊魚(魚類)、海豚(哺乳動物)、鳥類的翅膀和蝙蝠(哺乳動物)的翅膀。

大賊鷗(Ploveriformes)的標本剝製標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當你看向「企鵝聚集」角的上空時,你會看到捕食企鵝蛋和雛鳥的掠食者大賊鷗正在張開翅膀,顯然是在瞄準企鵝。很容易錯過懸掛的展品,所以我們建議360度環顧會場。

這個角落極為莊嚴,有禿鷹、虎頭海雕等鷹目標本。

此外,透過基因組分析進行系統發育研究是本次展覽的支柱,展覽也介紹了遊隼目作為主要分類的建立,作為這項研究的標誌性成果。根據主要基於形態差異的遊隼常規分類,它們被歸類為鷹科成員,這一點很少受到質疑。目的關係更密切。

遊隼(隼科)標本剝製標本,國立科學博物館
鸚鵡眼睛展示

雀形目有 44 個目,雀形目有 6,700 多種,幾乎分佈於世界各地,但雀形目只有一種,是亞馬遜河流域特有的,但分佈範圍很廣。 。

這種一目一種的稀有鳥類是樹棲的,飛行能力較差,是唯一具有獨特生態、主要以樹葉為食的鳥類。這個形象與猛禽猛禽的形象完全相反,猛禽會猛烈地飛行來捕食獵物,但從系統發育角度來看,鷹和貓頭鷹等猛禽可能起源於此目。

蝸牛(Tsumebaciformes)的標本剝製標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基本上,鳥類的「眼睛」在幾乎相同的年齡發生了分化,而「眼睛」是從6600萬年前恐龍因小行星撞擊而滅絕到大約5000萬年前分化的群體。目前尚不清楚蛹目是否已經超過 5000 萬年沒有分化,僅作為一個物種倖存下來,或者是否除了一個物種之外的所有物種都已滅絕,但它是一個神秘的存在。

國鳥雉雞先前被認為是生活在歐亞大陸的日本雉雞的亞種,但基因組分析結果顯示,它是日本的國鳥。它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日本鳥」。 / 雉雞(石馬雉亞種,雉科)標本,國立科學博物館

不要錯過「鳥類的秘密」專區,該專區由人氣動物插畫家沼笠渡(Watari Numagasa)創作。

這個角有「杜鵑蛋會毀掉它的宿主嗎?」以及鳥類也有的「方言」和「單字」等23個主題,並以知識問答形式介紹最新的研究成果。沼笠渡的插圖以幽默的方式幫助參觀者理解,讓人發笑。

「鳥類的秘密」角落、「建立領地的得與失」展覽
「鳥的秘密」角落、「飛越喜馬拉雅山的鳥」展覽

其中一位監督者浜尾正司(國立科學博物館動物研究部研究主任)說:「透過這次展覽,我們想強調鳥類和人類看待世界的差異。」我提到展覽「鴿子教會我們鳥類的心臟。

「鳥的秘密」角落、「鴿子教鳥心」展覽

那裡介紹的是一項實驗的結果,在該實驗中,向受過訓練以區分日本和西方繪畫的鴿子展示了一幅打亂的繪畫,其中原始繪畫被分為 1,024 個部分並重新排列。人們很難分辨原畫是日本畫還是西洋畫,但鴿子即使第一次看到這幅畫,也能輕易分辨出來。

「人類善於從大局出發,找出特徵,而鴿子則很誠實,或者更確切地說,它們會一一觀察細節並記住它們。這就是它們感知事物的方式。換句話說,它們有感知世界的方式不同。

濱尾先生也提到了一個關於雄性和雌性鳥類之間意想不到的配對關係的展覽。有些人可能會有這樣的印象:鳥類結成一夫一妻制,和諧地撫養孩子,就像「押鳥夫婦」這句話所暗示的那樣。然而,例如,當一隻雄性雉雞與處於交配關係的雌性雉雞生下孩子時,它就會放棄築巢、孵化、撫養孩子和配對關係,並開始陸續向其他雌性求愛,從而導致一夫多妻制。

雉雞(雉科)雌性(正面),雄性(背面),標本剝製標本,國立科學博物館

人類的常識會讓我們皺起眉頭,想:「一隻小雞怎麼能從一隻雌性轉移到另一隻而不養育自己的孩子呢?」然而,實際上,小雞成熟得很快,似乎只需要一隻小雞就足以撫養他們自己的小雞。 Hamao說,這是每個個體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進化以產生更多後代的結果。

據說,分佈於澳洲的紅背澳洲鶯,50%的雛鳥是透過異對交配出生的。 / 澳洲紅鶯(雀形目),動物標本,國立科學博物館

「這樣一來,我們所認為的「因為人類這樣想,鳥類也會這樣想」的想法,令人驚訝地是不正確的。鳥類承受著嚴峻的進化選擇壓力,我已經獲得了留下後代所需的所有特質。因此,我覺得我們不應該把它和人類聯繫起來。

基因組分析顯示,鳥類看起來與我們過去的影像有所不同。它們具有什麼樣的生態特徵,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在生態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又發現它們有怎樣的魅力呢?此次展覽將是更新基因組時代鳥類形象的絕佳機會。

「鳥類:基因組分析揭示的新鳥類譜系」特別展覽概述

時期 2024年11月2日(星期六)~2025年2月24日(星期一/休館)
場地 國立科學博物館(東京上野公園)
開放時間 9:00-17:00(入場截止時間為16:30)
休息日 週一、11月5日(週二)、12月28日(週六)~1月1日(週三)、1月14日(週二)
*但是,博物館將於11月4日(星期一、假日)、12月23日(星期一)、1月13日(星期一、假日)、2月17日(星期一)、2月24日(星期一、假日)開放。
*演出日期可能會有所變動。
入場費(含稅) 一般民眾、大學生2,100日圓、小學生、國中生、高中生600日元
*學齡前兒童免費。
*持有殘障人證的人士和一名護理人員可免費入場。
*如果您有學生證或其他證件,請在入學時出示。
贊助商 國立科學博物館、日本經濟新聞、BS 東京電視台
詢問 050-5541-8600(您好撥號)
展會官方網站 https://toriten.exhn.jp/

*文章內容截至報導日。最新資訊請關注展會官方網站。


查看其他報告

【國立科學博物館】舉辦特別展覽「貝類展:為什麼人們對貝類著迷」的通知

國立科學博物館
特別展覽《貝類展:人們為何對貝類著迷》海報

國立科學博物館將舉辦特別展覽「貝類展覽:人們…我們將舉辦題為「你為什麼對貝類著迷?
[詳細網址:https://www.kahaku.go.jp/event/2024/11shells/ ]

貝類不僅作為食物,也作為裝飾品的材料支撐著人類的生活。即使在今天,它仍然以各種方式繼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文化。貝類的生物學特性和多樣性自古以來就讓我們著迷。本次展覽將介紹貝殼世界的深層本質。

・活動概要

特別展覽“貝類展覽:人們為何對貝類著迷?”

【地點】國立科學博物館(東京都上野公園)1樓日本館、特別展示室、中央大廳

[舉辦期間] 2024年11月26日(令和6年)(星期二)~2025年3月2日(令和7年)(星期日)

[開放時間] 9:00 至 17:00 *最後入場時間為閉館前 30 分鐘

[休息] 每週一(如遇假日則週二)、12月28日(週六)~1月1日(週三、假日)
*但是,12月23日(星期一)和2月17日(星期一)開放。

[入場費]一般/大學生:630日圓(團體510日圓)、高中生以下、65歲以上:免費
*只需支付常設展入場費即可觀看此展覽。
*有關如何參加的詳細信息,請參閱我們的網站。
https://www.kahaku.go.jp/

[主辦]國立科學博物館

[合作]赤星直田博士文化遺產博物館、浦川鄉土博物館、鹿兒島縣立埋藏文化遺產中心、岸和田自然歷史博物館、東京大學博物館、鳥羽市海洋博物館、豐橋市自然歷史博物館、萩博物館、目黑寄生蟲博物館, 橫須賀市自然人文博物館

・展覽介紹

簡介:貝類的世界
貝類通常指軟體動物,是一組無脊椎動物,其貝殼由碳酸鈣製成,但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它也包括那些沒有貝殼的貝類。地球上繁衍生息的貝類是如何起源和發展的?在這裡,我們將首先了解貝類的演化路徑,並介紹它們驚人的體型多樣性。

水螺(藏品:國立科學博物館)
Pelecyogyra fezouataensis(收藏:國立科學博物館)

第一章 貝類多樣性的起源
據說,地球上有超過10萬種軟體動物,它們不僅在身體的整體結構上,而且在棲息地、生態和貝殼形態上都極為多樣化。有些貝類已經進化到失去了殼。在這裡,我們首先對軟體動物進行概述,然後從各個角度來看待多樣性及其原因。

Meothoyadrina(照片提供:國立科學博物館)
Maboroshi 蛤(圖片提供:國立科學博物館)
Harina Garinbo(圖片來源:國立科學博物館)

第二章:人類與貝類之間的悠久關係-從史前時代到現代
人類和貝類之間的關係從史前時代一直延續到今天。在食物匱乏的時期,貝類為維持人類生命提供了穩定的食物來源。另一方面,貝殼也被用作工具和裝飾品的材料。此外,它已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產品,它還參與了儀式和遊戲等文化活動。

貝類(Gohoura)(藏品:國立科學博物館)
貝類(蛤)(藏品:國立科學博物館)

第三章 人類與貝類的深厚關係-人們對貝類著迷
現代人與貝類的最終關係可以說是貝殼的集合。貝類因其易於標本採集、可保存多年的特點,作為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收藏而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參與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旨在收集某個地區的所有物種或專注於特定的分類群。

Adanson Okinaevis(圖片來源:國立科學博物館)
海坂榮模(圖片提供:國立科學博物館)

第四章:繼續長期從事貝類事業
人類和貝類有著悠久而深厚的關係。而現在,情況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的貝類也受到最近環境變遷和全球變遷的影響。我們與人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包括食物。在此,我們盤點現狀,思考未來。

Masuho小貝殼(Chidorimasuo)(照片提供:國立科學博物館)

・展覽監督

動物研究部海洋無脊椎動物研究組研究員
長谷川一典

他的專長是腹足動物(蝸牛)的分類學。從我記事起,貝類就在我心中佔有重要地位。這次展覽的出發點是重新檢視它的魅力。雖然貝類作為研究對象和食品成分的吸引力很容易理解,但欣賞手掌中的貝類所帶來的幸福感仍然很難解釋。為什麼生物體適應性演化的產物如此迷人,這一謎團正變得越來越神秘。

地球科學系環境變遷史研究小組研究主任
芳賀拓真

他的專業是利用貝類和軟體動物學進行演化古生物學。為什麼我對它著迷?即使有了38年的貝類經驗,我仍然不明白。如果非要我猜的話,我會說形狀的多樣性超乎想像。當我看到貝類時,我的手會根據脊髓反射而伸出,在夢中我會收集「華麗的夢中貝殼」。然而,真正讓我著迷的是千島街和二池街。看來你要找的答案就在那難以形容的形狀裡。

人類研究部人類史研究組研究員
森田涉

他的專業是牙科人類學。對於人類學研究人員來說,貝類的一大吸引力在於,它們可以保護寶貴的古代人類遺骸,例如繩文人的遺骸,使其免受日本酸性土壤的影響。雖然繩文人可能沒有想到他們的形象和生命會像時間膠囊一樣傳遞給他們的後代,但他們對貝類著迷,以至於他們希望死後被貝類包圍埋葬。

動物研究部海洋無脊椎動物研究組長
齊藤浩

他的專長是軟體動物(主要是有鱗動物)的分類學。小時候,我記得在附近巷子的花架上看過,因風吹雨打而發白的蠑螺、鮑魚殼。這是基於我自己的經驗,但當我想到我記得的這種常見貝殼及其缺乏顏色的事實時,我認為吸引人們的最大因素是它們的形狀。

地球科學系環境變遷史研究組長
重田康成

他的專長是菊石研究。當你在大自然中用錘子敲擊地層時,帶有美麗螺旋的菊石就會露出來。打開時間膠囊的那一刻。還有發出彩虹色光芒的菊石。我不禁感到興奮,想知道滅絕已久的菊石能告訴我什麼。

[文化廳]摘自新聞稿

文章提供: Kokosil Ueno


查看其他展會資訊

【國立科學博物館】國立科學博物館全虛擬展覽「高山植物」即將舉辦! ~從虛擬登山到保護~

國立科學博物館

從 11 月 18 日星期一開始,國立科學博物館將舉辦一場名為「高山植物」的全虛擬展覽,可以在虛擬實境 (VR) 空間中線上體驗。
在本次展覽中,我們將透過虛擬體驗介紹在夏季為山脈增色的美麗高山植物,讓您無論什麼季節都可以探索它們。背景是北阿爾卑斯山的白真岳。我們在VR空間中再現了“虛擬白卷山”,您可以隨時攀登。這是第一個可以在VR空間中體驗隨海拔和地形變化的高山植物,同時以登山者的視角欣賞山景和地形的內容。即使沒有登山經驗的人也能輕鬆享受虛擬白卷山的樂趣。我們還將在稍後發佈內容,介紹高山生態系統面臨的危機以及博物館在自然棲息地之外培育和保護高山植物的努力。
本次展覽與上野本館舉辦的特別展「高山植物-多樣性的高山花卉與生命的連結」為主題,不僅在展場內,還可以在網路上體驗高山植物。

・虛擬展覽的歷史

國立科學博物館自2020年起推出“在家體驗Kahaku VR”,利用近年來發展的數位技術,讓您隨時隨地觀看展品。此外,從2023年開始,我們在網路上設立了與實際展覽不同的“虛擬展廳”,並發布了“坦克方針指南針VR”和“電子樂器”等全虛擬內容創作展”。

這次,我們將與今年在上野本館舉辦的特別展覽「高山植物——高山花卉的多樣性及其與生活的聯繫」共享主題,並利用我們積累的 VR 技術來製作我們創建了內容,讓您可以隨時隨地透過觀看來了解通常難以參觀的高山植物。利用無人機空拍將北阿爾卑斯山白真岳的主要景點再現為3D模型,讓參觀者能夠從登山者的角度體驗與在展廳中看到的不同的景觀和地形,欣賞形態各異的高山植物。我們不僅會介紹根據海拔和地形而變化的高山植物的魅力,還會介紹它們所處的危急狀況。正是因為高山生態系統面臨危險,博物館正努力克服危機。特別是,您將了解移地保護活動,包括在原生棲息地之外種植和保護高山植物。我們希望這些小而美麗的植物將成為您了解生物多樣性等各種環境問題的起點。

・活動概要

[主辦] 獨立行政機構國立科學博物館
[永久期間]2020年11月18日(星期一)起

[出版日程]
2020年11月18日星期一:《第一章 虛擬白馬山》大雪峽上游(秋道)場景公開
2020年11月29日星期五(預定):將公開「第一章虛擬白真岳」的花園、山頂住宿-白馬山莊、白真嶽山頂、旭岳方向等4個場景。
2020年12月(預定):《第二章:高山生態系的危機與保育》發布

[費用] 免費
[監督] 村井嘉典(國立科學博物館植物研究部多樣性分析與保護小組研究主任)
【合作】大町市山岳博物館、白馬五龍高山植物園、北海道大學植物園
【展覽地點】國立科學博物館虛擬展廳
https://www.kahaku.go.jp/3dmuseum/alpineplants/
[可觀看裝置] PC(網頁瀏覽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VR眼鏡等。

・展覽構成

【第一章虛擬白馬山】

利用無人機鏡頭和 360 度鏡頭創建的 3D 模型,在 VR 空間中再現了北阿爾卑斯山的白馬達岳,這是高山植物的寶庫。首先,從猿倉和白馬尻的影片開始,然後攀登由大雪峽上部(秋道)、花園、山頂住宿等5個地點組成的「虛擬白馬岳」——白馬山莊,白馬岳的山頂,以及根據海拔和地形而變化的旭岳方向,可以體驗高山植物的多樣性。

虛擬白馬山大雪峽谷上部(秋季道路)場景
高山植物說明

【第二章 高山生態系的危機與保育】

美麗的高山植物也面臨危機。保護工作也在取得進展。介紹在自然棲息地之外保存的高山植物以及與高山植物密切相關的動物,並展示保護高山植物不僅可以保護植物,而且可以保護整個馬蘇環境的多樣性。我們還將介紹博物館如何為這些生態系統的保護做出貢獻,重點關注與保育相關的「活標本」(活收藏品)。

第二章 空間影像(正在開發的影像)
第二章介紹的瀕危物種圖片(圖片正在開發中)

・虛擬導覽

第一章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研究主任村井嘉德將在虛擬白馬山進行虛擬導覽。為了讓大家更深入地欣賞這次展覽,我們正在準備參觀活動,詳情一旦確定,我們將立即公佈。

[文化廳]摘自新聞稿

文章提供: Kokosil Ueno


查看其他展會資訊

在正倉院“THE SHOW”,以完全不同的全新方式“感受”和“享受”正倉院珍寶的魅力。此刻的奇蹟」將在大阪和東京舉辦!

上野之森美術館

❖大阪會場/大阪歷史博物館 預計2025年6月開幕
❖東京會場/上野之森美術館 預計2025年9月開幕

全新的「正倉院體驗」開始

以全新的方式「感受」和「感受」「正倉院」及其「寶藏」的奇蹟,其中來自世界各地的稀有物品在大約 1,300 年後仍然完好無損地保存著「享受」展覽。西博覽會之際,在宮內廳正倉院的全面監督下。
採用最新數位控制的圖像、音樂、燈光,以及宮內廳正倉院研究製作的多件「複製品」(現代工藝大師精心再現寶物原貌的一組作品)透過這次合作,我們提供了一種體驗和享受正倉院世界的新方式。
我們還將介紹當今活躍的各個領域的藝術家以正倉院的美麗和歷史為主題創作的新作品。
在會場內,您不僅可以在拍照點拍照,還可以將其發佈到SNS上。這是一場充滿表演魅力的展覽活動,由新銳創作者團隊透過文字、音樂和空間指導讓您沉浸在正倉院的世界中。

【本屆展會亮點】
❖觸摸被紡成的“情懷”
正倉院的寶物被地球人保存並傳承了約1300年,是世間罕見的瑰寶。 保護這些東西的人們的雙手有一種保護它們的願望,正是因為這種願望多年來編織而成,才有了正倉院這個奇蹟今天的存在。在這次展覽中,我們將觸及光明皇后的思想所編織的各種「思想」。

❖3D數位數據深度領略寶藏世界
在正倉院辦公室,為了為子孫後代保存有關寶藏的準確信息,我們使用最新技術對寶藏進行 360 度掃描,獲取高清 3D 數位資料。展覽利用3D數位數據,更真實介紹寶物的細節與紋理,讓參觀者比以往更深入體驗正倉院寶物的世界。

❖以最新數位科技再現全新觀看體驗
即使盡最大努力,文化財產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退化。因此,宮內廳正倉院製作複製品的目的是忠實地再現寶物的材質、結構和工藝,使其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從複製品可以看出,這些寶物是採用先進技術精心製作的。本次展覽將透過展示複製品並結合最新的數控圖像、音樂和燈光來提供全新的觀看體驗。

❖與當代藝術家的合作
即使在現代也沒有褪色的正倉院寶物的美麗,將透過與藝術家的合作而轉化為新的魅力。活躍於各種流派的當代藝術家創作並展出受正倉院啟發的作品。詳情將適時發布。

[問候]
這次將舉辦<正倉院「THE SHOW」>。正倉院位於奈良東大寺舊址,是一座真正神奇的寶庫,保存著 9000 件寶物,並在地球上傳承了近 1300 年。正倉院展每年秋天都會舉辦,但這一次,我們將採取與觀看實物不同的方式,即我們將利用最新的數位技術,為您提供一種享受從未體驗過的珍寶的方式。我們希望透過這次機會,您能夠更深入地體會到這些寶藏的價值,也能體會到皇室的不可替代性以及支持這一傳統的人們的思想。 (宮內廳正倉院廳長飯田雄彥)

【活動概況】
展覽名稱:正倉院“THE SHOW”-Feel。奇蹟現在就在這裡
日期/地點:大阪會場/大阪歷史博物館預計2025年6月開幕
東京會場/上野之森美術館 預計2025年9月開館
贊助:正倉院「THE SHOW」執行委員會
主管:宮內廳正倉院事務所
官方網址: https://shosoin-the-show.jp
*詳情將於2025年4月左右於官網公佈。

[正倉院「THE SHOW」公關室]摘自新聞稿

文章提供: Kokosil Ueno


查看其他展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