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報告]「我們從哪裡看西方繪畫?」展覽在國立西洋美術館開幕。提出從各個角度欣賞作品的方法

國立西洋美術館
展覽場景

「我們從哪裡看西洋畫?——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 vs. 國立西洋美術館」(俗稱「我們從哪裡看它?」展)在東京上野國立西洋美術館開幕活動將於 2025 年 3 月 11 日至 6 月 8 日舉行。
我參加了之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所以我想分享一些會場的照片。

場館入口
展覽視圖,前景是彼得·保羅·魯本斯和他的工作室,聖家族與聖弗朗西斯、聖安妮和嬰兒施洗者約翰,約。 1625,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
展覽場景,由左至右:華金·索羅拉 (Joaquín Sorolla) 的《拉格蘭哈的瑪麗亞》,1907 年,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 《瓦倫西亞海灘》1908 年,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 《飲水壺》1904年,國立西洋美術館

兩家博物館的收藏互動,從不同角度探索其吸引力

展覽匯集了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和美國國立西洋美術館的藏品共88件,追溯了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末600年間的西洋美術歷史,並提供了欣賞作品的技巧。

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是美國西部最早全面收藏西方古典繪畫的藝術博物館之一,因與西班牙殖民者建立的聖地牙哥有著文化和歷史淵源,所以收藏以西班牙藝術為主。

展覽囊括了多幅西班牙藝術傑作,包括「bodegón」(西班牙靜物畫)之父胡安·桑切斯·科坦的《靜物與榅桲、捲心菜、甜瓜和黃瓜》以及埃爾·格列柯、蘇巴朗、索羅拉等人的作品。來自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的49件藏品均為首次在日本展出

另一方面,國立西洋美術館擁有東亞地區唯一的西洋畫綜合收藏館。策展人河瀨優介(國立西洋美術館首席研究員)這樣介紹此次展覽的背景:

「在僅由從一家博物館借來的作品組成的藝術展中,即使可以欣賞到每件作品,也往往很難了解藝術家的個性或藝術家在藝術家藝術生涯中的地位等背景。國立西洋美術館的常設展也是如此。因此,這次,我們決定合併兩家博物館的藏品,將同一藝術家或主題的作品分組排列,進行更深入的藝術。展覽的舉辦旨在以易於理解的方式傳達西方美術的有趣世界。

第一章展覽,由左至右:Luca Signorelli,聖母加冕,1508 年,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喬托,《天父與天使》,c. 1328-35,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
第一章展覽,由左至右:安德烈亞·德爾·薩託的《聖母子》,約 1516 年,國立西方藝術博物館;卡洛·克里維利的《聖母子》,約 1468 年,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

正如川瀨所說,展覽實際上分為 36 個子主題。例如,第 1 章探討了從喬托到博斯(工作室)意大利和低地國家(今比利時和荷蘭)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發展,將喬爾喬內(1477 / 78-1510)和雅格布丁托列托(1518-1594)的作品並列為“威尼斯文藝復興時期肖像”。

第一章展覽,由左至右:雅格布·丁托列托《偽裝成大衛的青年男子肖像》約 1555-60 年,國立西方藝術博物館 / 喬爾喬內《男子肖像》1506 年,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

喬爾喬內三十多歲就去世了,因此留存的文獻非常少,他的一生依然籠罩在神秘之中,但他被認為是威尼斯繪畫盛期文藝復興風格的創始人。他的《男子肖像》 (1506 年)現藏於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雖然尺寸不大,但卻是文藝復興時期肖像畫的傑作之一。對身體特徵的精確描繪和柔和的陰影實現了革命性的真實感。

另一方面,丁托列託在喬爾喬內去世後與提香、委羅內塞並列為16世紀威尼斯繪畫三大大師。展覽將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藏喬爾喬內的《老人肖像》 (約1550年)和國立西洋美術館藏的《大衛像》 (約1555-1560年)與喬爾喬內的作品並列展示,並附有說明文字,展示了丁托列托如何發展喬爾喬內的透過色彩漸變來表達的技巧。

西班牙最重要的靜物畫家的傑作即將登陸日本,他曾對戈雅和畢卡索產生影響

第二章按地區介紹了17世紀巴洛克藝術的特點,並展示了展覽的亮點——胡安·桑切斯·科坦(Juan Sánchez Cotán ,1560-1627)的《靜物與榅桲,捲心菜,甜瓜和黃瓜》(約1602年)。

第 2 章,胡安·桑切斯·科坦 (Juan Sánchez Cotán),《靜物與榅桲、捲心菜、甜瓜和黃瓜》,約 1602 年,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

16 世紀末至 17 世紀初,靜物畫開始在整個歐洲獨立創作,在西班牙,一種被稱為“bodegón”的靜物畫風格得到了特別發展,這種風格以與食物和餐桌相關的主題為特色。桑切斯·科坦(Sánchez Cotán)是1600年前後活躍於托萊多的一位畫家,他設計了一種獨特的構圖技巧,將少量常見的蔬菜和水果(如這幅作品中所示)排列在石框上,並用類似聚光燈的燈光照射它們,以突出明暗對比。它為西班牙靜物畫樹立了持久的典範。

策展人邁克爾布朗(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歐洲藝術策展人)評論這幅作品的吸引力時說,“乍一看,這似乎是一個簡單的構圖,但中心的一處黑暗空白卻散發著無限的元素和一種神秘而不可觸及的氛圍。”

河瀨表示,在桑切斯·科坦現存的六幅靜物畫中,這幅畫“最為均衡,是他的傑作,清晰地表達了桑切斯·科坦獨有的莊嚴與寧靜”, “這幅作品來到日本,本身就是一件大事”。

第二章展覽,胡安范德阿門《靜物與水果籃與獵鳥》,約 1621 年,國立西洋美術館

比較西班牙的靜物畫,有繼桑切斯·科坦之後的代表人物胡安·范德阿芒特(Juan van der Ament ,1596-1631)的華麗而裝飾性的《水果與野禽靜物籃》 (c.1621),以及因畫了許多聖人肖像而被稱為“僧侶”的《巴蘭科·德·齊蘭科( Francisde (c.1635-40)喚起人們安靜的冥想和祈禱。無論從構圖還是手法上,他們都明顯地繼承了桑切斯·科坦的傳統。

第 2 章展覽,由左至右:弗朗西斯科·德·蘇巴朗《聖弗朗西斯在洞穴中祈禱》約 1658 年,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 / 《聖多米尼克》1626-27 年,國立西部藝術博物館 / 《聖傑羅姆》約 1640-45 年,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

此外,展覽還展出了藝術家本人的4件作品,包括其拿手好戲——大型單人畫《聖多米尼克》 (1626-27年)以及其成熟時期的慈悲傑作《聖母子與聖約翰》 (1658年)。它簡潔地闡述了他的藝術生涯的演變,從深刻的雕塑現實主義到甜美的理想化表達,彷彿被一層光的面紗籠罩著。他的作品總是瀰漫著一種優雅、寧靜的氣息,讓人感受到藝術家一貫的美學意識。

第二章展品,前景是埃爾·格列柯的《懺悔中的聖彼得》,約 1590-95 年,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
第二章展覽,由左至右:安東尼奧·德·貝利斯 (Antonio de Bellis),《手拿歌利亞頭顱的大衛》,約 1642-43 年,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格爾奇諾,《手持歌利亞頭顱的大衛》,約 1650 年,國立西方藝術博物館藏

真實的威尼斯與想像中的羅馬:義大利城市風景畫朝不同方向發展

第 3 章重點介紹引領 18 世紀藝術的義大利和法國繪畫的發展,並研究每種流派的特徵:風景畫、肖像畫和風俗畫。這裡正在展出威尼斯和羅馬城市景觀的引人注目的對比展。

18世紀的英國及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國家流行“壯遊”,上流社會的子弟為了獲取文化知識,遊歷歐洲各個城市,其中包括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意大利。他們回國時尋找的紀念品之一是城市景觀畫,或稱為“vedota”,這種畫作在“大旅行”的兩個主要中心威尼斯和羅馬十分盛行。

第三章展覽,由左至右:貝爾納多·貝洛托 (Bernardo Bellotto),《從威尼斯聖馬可灣看到的莫洛牆》,約 1740 年,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弗朗西斯科·瓜爾迪,《從南面看大運河和里亞托橋》,約 1775 年,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

威尼斯城市風景畫方面,展覽將展出貝爾納多·貝洛托(1721-1780)與弗朗西斯科·瓜爾迪(1712-1781)的作品,他們與加納萊托並稱為威尼斯風格三大大師。每件作品都以高度現實主義的方式捕捉了這座宏偉水城的標誌性風景。而羅馬的展覽,雖然同樣位於義大利,卻不再對特定地點的再現,而是呈現了一個現實與虛幻交織的懷舊世界。

第三章展覽,由左至右:Hubert Robert,《想像中的羅馬風景:蒙特卡瓦洛巨像和大教堂》、《想像中的羅馬風景:馬可·奧勒留的騎馬雕像、圖拉真柱和聖殿》,1786 年,國立西方藝術博物館

例如,被稱為“廢墟中的羅伯特”的於貝爾·羅伯特(Hubert Robert ,1733-1808)在其兩幅風景畫中,就將實際上位於不同地點的著名古代作品聚集到了一起,如卡比托利歐廣場上的馬可·奧勒騎馬雕像和圖拉真柱,其中還包括一座想出來可能是他憑空的神廟。由於人物身著 18 世紀的服裝,作品強烈反映了當時人們想要欣賞古老建築廢墟的視角。

這些畫作被稱為城市景觀畫中的“Capriccio”(奇幻畫作)。羅馬的城市景觀中有許多搖搖欲墜、風化的廢墟和歷史建築,似乎成為畫家的重要靈感來源,畫家自由奔放的思想激發了旅行者的想像。威尼斯變得真實,羅馬變得幻想。由此可見,地域特徵對於某一繪畫流派的興盛有多大的影響。

透過兩位女畫家卡佩和貝諾伊斯特了解從洛羅科到新古典主義的轉變

第三章中,有兩位女畫家瑪麗-加百列·卡佩(Marie-Gabrielle Capet ,1761-1818)和瑪麗-吉耶米娜·伯努瓦(Marie-Guillemine Benoît ,1768-1826)的肖像畫對比展,清晰地展現了18世紀秩序、新銳主義的純正、新鮮主義的經典風格。

第三章展覽,由左至右:瑪麗·加布里埃爾·卡佩《自畫像》,約 1783 年,國立西方藝術博物館 / 瑪麗·吉爾米納·貝諾伊斯特《女人肖像》,約 1799 年,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

從18世紀下半葉起,法國開始湧現女性藝術家,卡佩和伯努瓦都是代表性畫家,她們的名字均在1791年的沙龍(官方展覽)中展出,這是法國大革命後女性首次被允許參加展覽。

在卡佩的自畫像(約1783年)中,年輕的藝術家身著華麗的藍色連身裙,戴著典型的洛可可風格的絲帶和捲髮,而年輕藝術家注視著我們的表情是如此明亮和歡快,讓人難以停止凝視。你可以看到他的自信,就好像他對自己的技能感到自豪。相較之下,伯努瓦的《女子肖像》 (約 1799 年)則明顯展現出新古典主義傾向,其尋求從古典藝術中汲取的靈感,其古典風格的白色襯裙以及雕塑般、穩定的身體描繪。

不僅作品本身的品質很高,而且就像上面提到的城市景觀畫一樣,很容易知道應該看哪裡來欣賞展覽,因此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是一個必看的展覽。

柵欄的繪畫方式如何改變繪畫的印象?

第四章聚焦在19世紀人物形象的多樣性,其中展出了印象派畫家的「樹籬表面」的比較展,這多少讓人有些驚訝。

第四章展覽,由左至右:卡米耶·畢沙羅《站立對話》約 1881 年,國立西洋美術館,松方收藏 / 西奧多·羅賓遜《入侵者》1891 年,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

展覽的重點是樹籬圖案,這是鄉村地區的常見特徵,曾在卡米耶·畢沙羅(1830-1903)的作品中出現。畢沙羅是最年長的印象派畫家,他離開巴黎去研究蓬圖瓦茲周圍農民的生活,而美國畫家西奧多·羅賓遜(1852-1896)則在莫奈居住的西爾維尼學習藝術技巧。書中闡述了柵欄如何與人物心理聯繫,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柵欄作為創造空間的裝置。

由於展覽提出了從這個有些小眾的視角欣賞藝術品的方式,即使是希望深入了解西方藝術的中級和高級愛好者也可以期待有一些新的發現。

第四章展覽,由左至右: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牧羊女》1885年,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 / 《溪邊》1875年,國立西洋美術館(由井內收藏館借出)

不拘泥於思維,隨心所欲欣賞-藤岡靛的電影欣賞方式

展覽的語音導遊藤岡靛 (Dean Fujioka) 也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藤岡靛

回顧語音導覽的錄製過程,藤岡說:「如果像『Koko Miru展』那樣過於強勢,意圖就會改變。在會議期間,我被告知了作為判斷標準的關鍵點,例如不同時代的背景、社會氛圍、宗教觀點、如何選擇要繪製的主題、觸感和繪畫方法,我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解讀,希望將它們作為一種指導和導航來傳達。」

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觀影方式,他說:「我覺得當你創作自己的故事時,它會產生你自己的視角,以及你在每一天、每一刻的享受方式。(當主持人問這是否意味著你先面對作品,然後再與自己的內心情感對話)說得更直白一點,是的。這就像在你的腦海裡不斷循環著笑話和回應。」

「宗教主題和背景多種多樣,有些作品具有相當多的諷刺潛力。我試著以一種隨意的方式欣賞它們,不受任何限制,」他繼續說道。看著蘇巴朗的《聖多明尼克》,他以獨特的視角描述了藝術家的魅力,“他仰望天空,雙手擺出可愛的心形姿勢”,引得在場觀眾大笑。

藤岡模仿聖多明尼克擺出同樣可愛的姿勢

另外,展覽期間還將舉辦為期四天(夜間開放日)的「夜見妖怪」活動。如果您穿著自己的風格並宣布您被邀請參加晚會,您將獲得一張原創明信片,因為展覽中有許多令人著迷的人物。會場內還設有拍照區,以及面具、扇子等「晚會拍照道具」。
*詳細行程及注意事項請查看展會官方網站

語音導遊的解說員日比·馬諾科(Hibi Manoko)假扮卡佩的自畫像來宣傳這次活動。 *這純粹是一場演出,遊客不得穿著不適合觀賞博物館藝術品的服裝。

除本次展覽外,從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借來的五幅畫作也在永久收藏中展出,其中包括戈雅的《維森特·瑪麗亞·德·維拉·德·阿拉貢,拉羅卡公爵》(約 1795 年)。如果您持有當天有效的「Dokomiru展」門票,則可以免費參觀常設展覽,所以千萬不要錯過。

「我們該從哪裡看西方繪畫?——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 VS 國立西方藝術博物館」摘要

日期 2025 年 3 月 11 日星期二 – 2025 年 6 月 8 日星期日
場地 國立西洋美術館(東京上野公園)
營業時間 9:30~17:30(每週五、六至20:00)
*最後入場時間為休館前 30 分鐘。
休息日 5 月 7 日,星期一、星期三
*但是,博物館將於 3 月 24 日星期一、5 月 5 日星期一(國定假日)和 5 月 6 日星期二(假日)開放。
入場費(含稅) 成人:2,300日圓、大學生:1,400日圓、高中生:1,000日圓

※國中生以下、身體或精神殘障人士及陪同人員1人免費(需出示學生證或年齡證明、殘障證明)
*展覽門票還包含參觀當天的常設展覽的門票。
更多詳情,請留意官方票務頁面

主辦單位 國立西洋美術館、聖地牙哥美術館、日本經濟新聞、TBS、TBS Gloudia、東京電視台
詢問 050-5541-8600(你好撥號)
展會官方網站 https://art.nikkei.com/dokomiru/

*本文內容為訪談時的最新內容。最新資訊請關注展會官方網站。

文章提供者: Kokosil Ueno


查看其他報告

[上野之森博物館] 2024年度「森林展」頒獎典禮報告台東區長稱讚該作品「是一件展現出豐富表現力和個性的精彩作品」。

上野之森博物館

2024年「森林展」於2025年3月7日星期五至3月11日星期二在上野之森博物館舉行。


台東區正在進行“殘疾人藝術計畫”,支持殘疾人參與文化和藝術活動,並促進對殘疾人的理解。作為這項工作的一部分,由台東區和上野之森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森林展」旨在透過為殘疾人提供展示作品的機會,幫助他們發現參與藝術的樂趣。

展覽場景
展覽場景

雖然有作品必須是平面的並且可以在牆上展示的限制,但作品的主題和形式通常是自由的。今年是該比賽第四次舉辦,參賽作品面向在台東區居住、學習或工作的殘疾人,或使用區內殘疾人設施或組織的殘疾人。

展覽場景
展覽場景
展覽場景

本次展覽也將頒發獎項給美術、書法專家評選為特別優秀的作品。比賽評審包括武藏野美術大學校長樺山由一、書法家高雄社會長吹野政信、上野之森美術館館長坂本章美,以及擔任兼職評審的藝術工作坊講師上久保京子和吉永晴彥。從投稿的274件作品中,最後選出「台東區長獎」1件、「上野之森博物館獎」1件、「優秀獎」3件、「優秀獎」6件,並於3月8日舉行了頒獎典禮。

台東區區長 服部幸雄

頒獎典禮在台東區區長服部正男的致詞中拉開序幕。 「你們的作品都非常精彩,真正展現了你們豐富的表現力和個性。我希望這個獎項能夠激勵你們繼續創作更多作品。」他鼓勵獲獎者,並呼籲參觀者“感受創作者的個性和才華,以及作品中傾注的想法,我希望這將成為你們進一步加深對殘疾理解的機會。”

上野之森美術館館長宮內正芳

接下來,上野之森博物館館長宮內正義上台。他在致詞後談到了對此次展覽的感想,他表示:“我們的博物館旨在讓更多的人體驗到創作的樂趣和展示的興奮,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和情感的藝術交流場所。我們打算繼續與台東區合作,將這次展覽發展成一個通過多種表達方式加深相互理解的場所。”

書法家、高雄社社長吹野政信

另外,書法家兼貴勇社理事長吹野政信也作為評審代表進行了點評。

「我們評審們對274件作品進行了逐一審閱,並與老師們進行了討論,最後通過投票選出獲獎作品。我想補充一點,有些作品雖然最終沒有獲獎,但我還是投了票,所以作品的內容並不一定有優劣之分。」談到評選過程,他這樣解釋自己選擇獲獎作品的理由:

「我們寫書法時會用到墨水。墨水是黑色的,但根據書寫方式的不同,可能會變成灰色,或者成品看起來是白色。我嘗試將這三種顏色混合在一起,即使是在黑色中,但除此之外,我還會思考應該如何寫這件作品。例如,我會在寫作時思考是否應該用有力還是溫和的方式表達某種東西,所以它們展出最後,他勉勵大家:“希望大家在家人的支持下,明年繼續努力。”

頒獎典禮

隨後,在獲獎者家屬和嘉賓的祝賀下,大會為獲獎者頒發了證書和獎品,頒獎典禮在和諧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作家佐藤基在其作品《貓》旁高舉得獎證書,作品榮獲台東區區長獎。

以單色水彩畫《貓》榮獲台東區長獎的佐藤基表示,自己是經就讀的機構介紹才來參加這次展覽的。這是他第二次參賽,他笑著說:“作品能展出就很有趣,能獲獎也讓我很驚喜。”

他說他喜歡可愛的動物,這部影片捕捉到了一隻貓用一種眼神看著他的瞬間,那種眼神彷彿在說:「你要給我食物嗎?」雖然乍一看銳利的眼睛可能顯得很嚇人,但藝術家卻特別注重表現一種柔軟、蓬鬆的外觀。對於未來的計劃,她表示:“比起特殊的地方,我更想拍攝和畫下那些讓我感到‘哇’或覺得可愛或美麗的日常生活場景。”

上野之森美術館獎「收據」與藝術家關口宗榮

榮獲上野之森博物館獎的關口宗榮的《收據》是一幅以大小各異、色彩繽紛的收據為特色的傑作。關口原本喜歡收集收據,在他經常光顧的機構的工作人員建議將收據製作成藝術品後,他決定創作一件藝術品。這些物品都是關口最珍貴的回憶,例如他和家人外出時吃過的食物,以及他最喜歡的便利商店裡的熱小吃。顯然藝術家用他最喜歡的顏色塗上了多層顏料,色彩的厚度傳達了他感情的強度。

此外,為了籌備本次展覽,藝術指導員也造訪了該區17個殘障設施並舉辦了工作坊。在那裡創作的作品也進行了展出,包括水彩畫、蠟筆畫、色鉛筆畫和拼貼畫。

得獎作品《我在不忍池邊散步》的作者渡邊彰和美術老師吉永晴彥。這件作品是在一次研討會期間創作的。

藝術家兼藝術講師吉永晴彥在這次展覽上再次觀看了這些作品,感慨道:「親眼觀看作品,我被作品中散發出的能量所感動。」在研討會上,我們專注於創造一個讓參與者集中註意力並融入遊戲元素的環境。他說,他也注重場地的氛圍,以便緊張的氣氛不會扼殺藝術家的自由創作慾望或每個人所擁有的天賦。

「看到參加研討會的人們全神貫注,我感到非常鼓舞。相反,我總是感覺自己從他們身上獲得了能量。最讓我高興的是聽到『時間過得真快』或『我今天感覺很累』這樣的評論,」吉永說。

此外,即使人們對自己想要創作的作品沒有具體的要求,在許多情況下,可以透過在不讓他們被資訊淹沒的情況下提供潛在的起點,或者在創作過程中共同努力,來支持他們拓展想像。其目的是“始終發現新的樂趣”,因此即使在同一設施舉行研討會,也不會變得單調乏味。從他們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場充滿多元藝術表現的展覽中,幕後人員的努力支撐著它的魅力。

(照片正面)優秀獎「幸福美滿」翼下課後俱樂部
榮譽獎:Ayumi Kunioka 的《鯨鯊》、榮譽獎:Katsuhiro Shimada 的《太空船》

部分獲獎作品將在台東區政府一樓的藝廊展出至4月18日星期五,所以一定要去看看。

2024年「森林展」概況

日期 2025 年 3 月 7 日(週五) – 2025 年 3 月 11 日(週二)
場地 上野之森博物館
入場費 自由的
得獎作品名單 https://www.culture.city.tatoto.lg.jp/ja/shogaisha_arts/morinonakanotenrankai/r06

*本文內容截至訪談時(2025年3月8日)。

 


查看其他報告

[採訪報道]「米洛展」在東京都美術館開幕。展覽將展出包括「星座」系列在內的約100件20世紀大師的傑作。

東京都美術館

一場回顧與畢卡索、達利並列西班牙三大大師的畫家胡安·米羅70年創作生涯的大型展覽,在東京上野的東京都美術館開幕。活動將於 2025 年 3 月 1 日至 7 月 6 日舉行。

*本文中的照片是在新聞預展時獲得許可拍攝的。

場館入口

胡安·米羅(1893-1983)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畫家,20世紀20年代作為超現實主義的主要人物之一而聞名。他以豐富多彩且獨特的詩歌風格而聞名,其中他將自然界中的圖案(例如太陽、星星和月亮)描繪為象徵性符號,但直到 90 歲去世,他仍在追求純粹和普遍的藝術,以新的表現形式挑戰自己。他被認為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胡安·米羅(摘自展覽面板)

本次展覽匯集了米羅的代表作《星座》系列以及代表其早期至晚年各個時期的繪畫、陶瓷、雕塑等作品約百件,全方位地介紹了米羅的整個藝術生涯。該計畫是為了響應米羅逝世40年後重新評價米羅的全球潮流而開展的,據說是自1966年米羅在世時合作舉辦的展覽以來,日本最大規模的回顧展。

展覽共分為五個篇章。

年輕人米洛因未能獲得父親推薦的會計工作而病倒。 1912年,米羅重返藝術學校,研究最新的藝術趨勢。
在第一章「年輕的米羅:對藝術的決心」中,有作品展現了米羅在這一時期嘗試了立體主義、野獸派,以及被當時的前衛藝術家視為父親的塞尚等多種繪畫風格,探索著自己的表達方式。

裝置視圖:“Forêt de Vibre”,1910 年,胡安·米羅基金會,巴塞隆納(存款)
展覽場景:自畫像,1919 年,巴黎國立畢卡索博物館

米羅留下了許多以羅伊格山的動人風景為主題的作品,包括他的早期傑作《棕櫚樹的房子》 (1918 年)。蒙特羅伊格是米羅藝術信念得以堅定的地方,也是他一生創作的源泉,是他深化藝術思考的地方,也是他重新確認加泰隆尼亞人身分的地方。本作品是米羅所謂「細密畫派時期」的代表作品,他放棄了先前對其影響很大的野獸派風格,開始注重精細細節的描繪。

展覽現場:棕櫚樹屋,1918 年,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家博物館

1920年,米羅終於如願來到了藝術世界的中心巴黎,這座城市的現代氣息和前衛藝術深深吸引了他。

受到與當地超現實主義作家和詩人的互動的啟發,他開始對一種遠離具體性的、更具詩意的表達風格感興趣。 1925 年至 1927 年間,米羅創作了 100 多幅“夢境畫”,他在代表空虛的廣闊背景中添加了無定形的動態線條,用它們作為象徵來展示夢境的進展。在其中《繪畫=詩》系列中,他將無形的詞語、短語當作主題來描繪,不與具體的物體區分開來,使其擺脫了原有的角色。

第 2 章「蒙特羅伊——巴黎:從鄉村到先鋒派之都」介紹了自 20 世紀 20 年代以來的這些活動。 「夢幻畫作」轟動了巴黎畫壇,米羅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著名超現實主義畫家。

展覽場景:從左到右:繪畫(吸煙男子的頭部)和繪畫(頭部和蜘蛛),均為 1925 年,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家博物館
展覽現場:繪畫 = 詩歌(愛上我的栗色頭髮女孩的幸福)1925 年,胡安·米羅基金會,巴塞隆納(存款)

《荷蘭室內裝飾 I》 (1928 年)是米羅深受 17 世紀荷蘭繪畫影響的作品,以亨德里克·索爾夫的《琵琶演奏者》(1661 年)為基礎創作。展覽還設有展示索爾夫原創作品和本作準備草圖的面板,透過對比可以發現,索爾夫將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場景變成了平面色彩和有機形態的超現實世界,消除了任何立體感和透視感。

展覽現場:荷蘭室內裝潢 I,1928 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米羅流亡海外,並在隨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繼續孤獨地創作,躲避戰爭的蹂躪。
第三章「逃離與詩學:以戰爭時代為背景」重點介紹了傑作「星座」系列,該系列是他於 1940 年從巴黎逃到諾曼底的一個村莊時開始創作的,並在從馬略卡島到蒙特羅伊格的途中完成。

展覽現場:晨星,1940 年,胡安‧米羅基金會,巴塞隆納

星座系列是紙上而非畫布上的一系列小幅水粉畫。據說他刻意逃避殘酷的現實,從廣闊美麗的星空和莫札特、巴赫的音樂中尋求慰藉,並以此為靈感畫出超越現實的希望之畫。此次展覽展出的作品總計 23 幅,其中三幅為《晨星》、《女人與鳥》以及《蝸牛磷光蹤跡指引下的夜景》 (1940 年)。該系列以建立米羅的象徵體係而著稱,但由於每件作品都分散在世界各地,因此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將多件作品放在一起觀看。

展覽現場:《蝸牛磷光蹤跡指引的夜景》,1940 年,費城藝術博物館

另一方面,自1928年前後,米羅開始對藝術的商品化和對藝術家的過度關注進行批判,並產生了「謀殺繪畫」的衝動。漸漸地,他開始發展出一種可以稱為反藝術或反繪畫的風格,例如拼貼畫和與繪畫無關的材料和元素共存的物品,例如本章中介紹的《無題(夜之戀人) 》(1934 年),其中衛生紙被粘貼在鋁箔上。他繼續質疑傳統繪畫表達的本質。

展覽場景:從左到右,繪畫(蝸牛、女人、花朵、星星)和無題(夜晚的戀人),均為 1934 年,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家博物館

1947年,米羅首次訪問美國,受委託繪製壁畫,但早在六年前,他在美國就已聲名鵲起,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還舉辦了他的作品回顧展。在此期間,米羅受到了傑克遜·波洛克等年輕藝術家的啟發,回到日本後,他開始對各種創作活動產生興趣,包括蝕刻畫、石版畫、與工匠合作製作的陶瓷以及雕塑。
第四章「夢想工坊:內省與新創作」追溯了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戰後的發展。

第四章 展覽現場
第四章 展覽現場

順便說一句,雖然米羅的許多作品都有簡潔的標題,但他實際上喜歡賦予標題和作品之間的關係一種俏皮和詩意的感覺。 《一隻紅蜻蜓追逐一條向彗星盤旋的蛇》 (1951 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的描述性標題引導觀眾的目光沿著屏幕移動,誤導觀眾試圖找到彗星、蛇和紅蜻蜓,就像那條盤旋的蛇一樣。激發這種好奇心的是鮮豔的配色,蜿蜒的線條和怪誕的描繪,所有這些都是米羅的手段。我對其構思的巧妙程度感到驚訝。

展覽場景:紅蜻蜓追逐盤旋彗星的蛇,1951 年,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家博物館

本章也展示了他在 1956 年完成期待已久的馬略卡島大型工作室之後,受到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巨幅畫作的影響,他的作品如何變得越來越大。大型繪畫《太陽前的人物》 (1968 年)是米羅視覺語言的巔峰之作之一,其靈感來自日本畫家僧侶仙井義本的作品,他使用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形狀來表達宇宙。

米羅很早就對日本產生了興趣,在 1966 年訪問日本期間,他意識到自己與日本傳統藝術以及日本藝術家的理念有著密切的聯繫。這幅作品以其自信的筆觸讓人聯想到書法,是米羅東方情懷的重要體現,這也是約 40 年來它首次在巴塞隆納以外的地區展出。

展覽場景:由左至右:《月光下飛翔的鳥兒》,1967 年,納哈邁德收藏;《太陽前的人物》,1968 年,胡安·米羅基金會,巴塞隆納

第五章「走向繪畫的本質」展示的是他晚年(20 世紀 70 年代至 80 年代)創作的作品。儘管米羅已牢固確立了自己世界知名大師的地位,但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然繼續審視自己的作品,並毫不猶豫地進行大膽和非傳統的實驗。

例如, 《燒焦的畫布 2》(Burnt Canvas 2,1973 年)是一系列五幅畫作中的一幅,在這些畫作中,白色畫布被大力澆上油漆,踩踏,用刀劃破,最後澆上汽油並點燃。這幅作品並非一時衝動的創作,而是旨在探索隱藏在燒焦的畫布和紙張的物質性中的美感,同時也傳達出一種永不消退的能量和強烈的反叛精神,反對將藝術視為高雅文化,反對將藝術貶低為單純的財產。

展覽現場:《燒焦的畫布 2》,1973 年,巴塞隆納胡安·米羅基金會(存放)

晚年的米羅也開始運用更貼近身體動作的筆觸。在他的三聯畫《煙火I、II、III》 (1974年)中,其形象與水墨畫相似,他猛烈地潑灑顏料,然後用畫筆在因重力作用而滴落的顏料痕跡上塗抹。受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的影響,他的技巧是讓新的作品透過偶然的機會出現,從而指導他的創作過程。這是作品首次在日本展出。

展覽場景/前景為《煙火 I、II、III》,1974 年,巴塞隆納胡安·米羅基金會

第 4 章和第 5 章也探討了米羅透過海報創作所做出的積極的社會、政治和文化承諾。

1960、70年代,也就是西班牙佛朗哥獨裁統治的最後時期,米羅創作了大量海報,表達那些幾乎沒有機會公開表達自己意見的社會大眾的希望和要求。他還表示,“藝術家是在別人沉默時,大聲說出來的人”,而此次展覽也強調了米羅作為藝術家的立場,即他從事研究事業並不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興趣。

展覽場景/前景:“巴薩足球俱樂部成立 75 週年”,1974 年,胡安·米羅基金會,巴塞隆納

畫家米羅是如何在整個20世紀投身於前衛藝術並且確立自己的風格的同時又不斷使自己處於創作張力之中的?歡迎您來本次展覽親身體驗這一探索過程以及這種獨特的藝術的魅力。

「米洛展」概況

場地 東京都美術館特別展覽室
日期 2025 年 3 月 1 日(週六)至 2025 年 7 月 6 日(週日)
營業時間 9:30-17:30,週五至 20:00(最後入場時間為閉館前 30 分鐘)
休息日 5 月 7 日,星期一、星期三
*但是,該設施將於4月28日星期一和5月5日星期一(國定假日)開放。
入場費(含稅) 成人2,300日圓、大學生、專科學生1,300日元、65歲以上1,600日元

※3月1日(週六)~16日(週日)僅限大學生、專修生免費。
※持有身體障礙者證、戀愛證、康復證、精神障礙者保健福利證、原爆受害者健康證的人員及其陪同人員(最多一人)免費。
*18 歲以下及高中生以下免費。

詳情請查看官方網站售票頁面

主辦單位 東京都美術館(東京都歷史文化基金會)、胡安·米羅基金會、朝日新聞社、朝日電視台
詢問 050-5541-8600(你好撥號)
展會官方網站 https://miro2025.exhibit.jp/

*本文內容為訪談時的最新內容。請查看展會官方網站以了解最新資訊。

文章提供者: Kokosil Ueno


查看其他報告

[報道] 特別展「舊佐賀皇居、大覺寺」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欣賞 100 多幅屏風畫作的壯麗景色

東京國立博物館

位於京都佐賀的大覺寺,自平安京遷都後,作為觀光勝地受到朝廷和貴族的喜愛。
其前身是平安初期嵯峨天皇(786-842)所建的離宮嵯峨院,876年在其女雅子妃的請求下改建為寺廟,創建了大覺寺。從那時起,歷代天皇和皇室成員都曾在這座享有盛譽的寺廟中擔任門跡(住持),這座寺廟後來被親切地稱為「佐賀御所」。

2026年是大覺寺創建1150週年,東京國立博物館為迎接這一天,舉辦了「舊佐賀皇居大覺寺~皇居相關繪畫大全~」紀念展,展出了大覺寺的所有珍寶。展覽將持續到 2025 年 3 月 16 日星期日。

※未註明地點的作品均為大覺寺作品。
*部分作品將被替換。未列出展覽時間的作品將在整個展覽期間展出。
第一期:2025年1月21日(二)至2025年2月16日(星期日)
第二展期:2025年2月18日(二)至2025年3月16日(星期日)
*本文內容為訪談時的最新內容。最新資訊請關注展會官方網站。

入口

會場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嵯峨天皇與空海~從嵯峨院離宮到大覺寺」展出了描繪大覺寺早期歷史的藝術品。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五大明王像”,象徵著大覺寺信仰的核心-五大明王信仰

五大明王是密宗中的五位佛明王,即不動明王、禦三世、群陀利、大義德、金剛夜叉。相傳其起源於中國唐代,而傳入日本則是從唐代歸來的空海開始。喜愛唐文化的嵯峨天皇與空海也是好友,在空海的敦促下,嵯峨天皇在別墅內的手佛堂中供奉了五大明王的像。

重要文化遺產 明庵《五王像》 平安時代 安元 3 年(1177 年)
重要文化遺產 明庵製作的「五大王軍都明王像」 平安時代安元 3 年(1177 年)

雖然當時的佛像已失傳,但信仰卻代代傳承下來,大覺寺至今仍保有三座「五大明王」佛像。其中兩件正在展出。其中之一就是大覺寺的本尊,是由緣派佛教雕刻家明圓在後白河天皇的宮殿中創作的,明圓在平安時代後期為皇室和高級貴族創作了許多佛像。雖然外表嚴肅、憤怒,但其豐滿的體格卻散發著精緻的優雅,是一件融合了力量和優雅的傑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唯一現存的明庵。

五大天王像:不動明王像、軍刀像、大義像為重要文化財產,由尹真於文紀元年(1501 年)室町時代製作;禦三瀨像和金剛夜社像為江戶時代(17-18 世紀)製作

另一尊是從京都清涼寺五大堂搬來,高約 2 米,十分氣勢磅礴。其中三尊雕像據信是由室町時代佛教雕塑家印心製作的,兩尊雕像是在江戶時代修復的。

第 2 章「明治維新的開創者後宇多天皇 – 佐賀皇居的起源」主要講述後宇多天皇 (1267-1324) 的功績。 「大覺寺大殿群」中所展示的當時龐大寺院群的面貌,正是後宇多天皇被稱為「大覺寺復興的開山祖師」的原因。

「大覺寺建築群」 江戶時代,18-19 世紀

後宇多天皇是真言宗的虔誠信徒,出家後在大覺寺擔任阿闍梨(上師),在培養弟子的同時留下了許多聖訓和書法。展覽中也展出了多件珍貴的御書法(天皇親筆書寫),包括記錄對空海崇敬的國寶《豪田天皇禦書 弘法大師生平》和記錄有關佛教密教迴向儀式的各種理論的《豪田天皇禦書 迴向印明》

國寶「後田天皇手跡 紅法大師生平」 鎌倉時代 1315 年(昭和 4 年) 展覽前半部分

大覺寺作為從後佐賀天皇開始的皇室(大覺寺系,後來的南朝)的根據地,寺院規模龐大,設施完善,但是從南北朝時期開始就陷入戰亂,在應仁之亂等一系列災難中,寺院的大部分建築被燒毀。第3章「天皇與宮廷文化」介紹了當時支持大覺寺的歷代天皇和住持的功績以及他們所帶來的宮廷文化。

源氏物語(大覺寺版),室町時代,16 世紀
《十種香盒配嫩松漆畫》(細節)江戶時代,19 世紀

本篇的看點之一是同時展示「臼杵(冰丸)」與「鬼切丸(鎧切)」兩把刀。

由左至右:重要文化遺產“太刀 □多田款(以淺綠色(Kneemaru)而聞名)”,鎌倉時代,13 世紀 / 重要文化遺產“太刀 康綱款(以鬼切丸(Higekiri)而聞名)”,平安至鎌倉時代,12 至 14 世紀,京都北野天滿宮
重要文化遺產 「署名 □Tada 的太刀(著名的淡綠色「Kneemaru」)」 鎌倉時代、13 世紀

「Usu Midori (Kneemaru)」 的刀刃寬大、大膽、彎曲,並具有小而不規則的刀刃圖案,這些圖案以低角度硬化。受到源氏家本係賴光、義經、賴朝等人的高度重視,並傳給了大友、田原、西園寺等家族以及安井門跡,最後傳到了大覺寺。鬼切丸(Higekiri)的刀身略窄,刀刃優雅,中間呈曲線,刀紋粗獷。鎌倉幕府滅亡後,此神社落入新田義貞之手,經過殺死義貞的司馬高經及其子孫最上家,最終捐贈給北野天滿宮。

基於「精心打造的寶劍擁有超越人類理解的精神力量」這一信念,這些「兄弟劍」也與各種超自然傳說有關。它的傳說與源氏家族的興衰息息相關,二口寶珠不僅象徵著源氏家族本脈的正統性和權威性,而且人們還相信它能引領其主人走向勝利。這將是兩者首次在東京共同展出。配備了專門的展示櫃和展示架,方便您欣賞美麗的刀片。

《光之綠劍傳說》江戶時代,17-18 世紀
第四章 展覽現場

第四篇章「皇后宮觀門畫-主臥與皇帝宮殿」是本次展覽的亮點。位於大覺寺中心的親殿是後水尾天皇賜予的親殿式建築,由1620年入主宮廷的和光(東福門院)的宮殿移建而成。西北面的「清心殿」是安土桃山時代建造的書院式建築,作為歷代住持的住所。

室內裝飾的約240幅推拉門和障子畫,大部分都是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的代表畫家剋野山樂(1559-1635)所作所為,他曾為豐臣氏和九條氏效力。目前,該畫正在進行歷時14年的大規模修復,本次展覽將以修復部分為重點,共展出兩個時期的畫作123幅(早期100幅,晚期102幅)。據說,如此規模的物品被帶出寺廟尚屬首次,其壯觀景象必將令人著迷。

展覽中展示了正式的「禦貫之間」房間的複製品,據說後宇多天皇曾在這裡以隱居天皇的身份統治國家。
重要文化遺產《牡丹》(共 18 幅),作者:徠野山樂,江戶時代,17 世紀
重要文化遺產《松與鷹》(共 13 幅),作者:徠野山樂,安土桃山至江戶時代,16 至 17 世紀,展覽前半部分

裝飾主臥室鷹室的 13 幅松鷹畫是山樂的花鳥水墨畫傑作,在一塊長長的畫布上描繪了一棵巨大的松樹和一隻勇敢的鷹。粗壯起伏的樹幹和蜿蜒曲折的樹枝所營造出的動態感以及整體的平衡感,可能會讓人想起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的檜木屏風,它是由山樂的老師得野永德 (1543-90) 創作的。

重要文化遺產《紅白梅圖》(八幅之一),作者:徠野山樂,江戶時代,17 世紀

《紅白梅圖》(8 幅)是山樂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裝飾著新田殿的紅梅室,是現實主義和裝飾主義的完美結合,大樹在整個銀幕上的顯示方式也顯示出永德的影響。另一方面,這兩幅作品的描繪風格都比永德的粗獷豪放風格更為柔和、溫和,這表明山樂在繼承了大師的特色的同時,也提煉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個性。

重要文化遺產 渡邊子規《野兔》 江戶時代 18 世紀
重要文化遺產《野兔》(共 12 幅),作者渡邊子規,江戶時代,18 世紀

正殿內廊下部障子屏風上的 12 幅畫作名為“野兔”,是由江戶時代中期畫家渡邊子規 (1683-1755) 創作的,他師從徠野派和尾形光琳。據說這幅畫是近衛家廣為了安慰他的兒子而委託創作的。

會場內的特設商店出售以「野兔畫」中的兔子為主題的可愛鑰匙圈。 (目前已售完)

特別展「舊佐賀皇居大覺寺~皇居相關繪畫的豐富多彩~」將舉辦至2025年3月16日,讓遊客能夠沉浸在大覺寺的悠久歷史和優雅氛圍中。

紀念創作1150週年特別展「舊佐賀皇居大覺寺~皇居相關繪畫大全~」概要

日期 2025 年 1 月 21 日(星期二)至 2025 年 3 月 16 日(星期日)

*展覽期間,部分展出作品將會有所改變。
展覽前半部:1月21日(星期二)~2月16日(星期日)
展覽下半場:2月18日星期二至3月16日星期日

場地 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上野公園)
營業時間 9:30-17:00
*最後入場時間為休館前 30 分鐘。
休息日 週一(2月10日、24日開館)、2月25日(週二)
主辦單位 東京國立博物館、大覺寺、讀賣新聞、日本電視放送網、BS日本電視台
詢問 050-5541-8600(你好撥號)
展會官方網站 https://tsumugu.yomiuri.co.jp/daikakuji2025/

*本文內容為訪談時的最新內容。請查看展會官方網站以了解最新資訊。

文章提供者: Kokosil Ueno


查看其他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