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科學博物館
聽到「冰河時期」這個詞,有些人可能會想像一個冰雪覆蓋的嚴酷世界,與現在截然不同。然而,從學術角度來看,冰河時期指的是冰蓋(覆蓋陸地的厚厚冰塊)在大陸範圍內廣泛存在的時期。
冰河期(氣候寒冷,冰蓋不斷擴大)與間冰期(氣候相對溫暖,冰蓋不斷消退)交替出現,週期約為10萬年,因此冰河期並非總是寒冷的。即使我們生活在2025年,格陵蘭島和南極洲仍有冰蓋,但如果你明白我們正處於間冰期(或者說冰期)中期,每天都在遭受極端高溫的折磨,那麼這一年或許會有所不同。
目前正在國立科學博物館舉辦的特別展「冰河時期展~4萬年前人類眼中的世界」 (2025年7月12日至10月13日)重點介紹了約4萬年前,即上一次冰河時期的地球狀況。
展覽將利用最新的科學知識和強大的展品,展示生活在與現代完全不同的環境中的人類和動物的生活以及環境的變化,包括首次在日本展出的尼安德特人和克羅馬農人的實際頭骨,以及滅絕動物的骨骼標本、生態重建模型和考古材料。

負責此次展覽的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館長篠田健一在媒體預覽會上表示:
世界上有80億人,但其實我們都是同一個物種:智人。歐洲和亞洲曾經存在過其他人類物種,但到了1.2萬年前,只剩下了智人。我們的祖先在6萬年前離開非洲後,遇到了什麼樣的人和動物?本次展覽的主要目的是讓參觀者體驗那些已經滅絕的動物曾經生活在哪裡,以及它們的外觀。我們希望這次展覽不僅能鼓勵參觀者反思我們迄今為止的旅程,還能讓他們思考在全球暖化導致的環境變化下,我們應該如何生活。

走進展廳,映入眼簾的是雄偉的猛獁象。據說,這尊猛獁像在數千年前就生活在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島嶼上,現藏於德國的賴斯-恩格爾霍恩博物館。猛獁像是本次展覽的亮點之一,其氣勢令人嘆為觀止。不過,也別忘了欣賞一下它面前那塊略帶槍傷的洞獅肋排。
在距今3萬至2萬年前的最冷時期,歐亞大陸高緯度地區經歷了降溫,形成了廣闊的草原苔原(寒冷草原和永久凍土區)。在這種環境下,草原棲息的猛獁象動物群,包括長毛象、洞獅、披毛犀和草原蟒蛇,繁衍。這些動物群,連同自間冰期以來在森林中倖存的鉅鹿和洞熊,以及許多其他現存物種,構成了末次冰期的巨型動物群。

「第一章:冰河時期的歐洲動物」展出巨型動物的化石、全身骨骼標本和復原模型,探索它們興衰的奧秘,並講解滅絕物種和現存物種的生態。這些動物擁有令人震撼的身軀和抵禦嚴寒的長毛,展現了當時嚴酷的環境。



麝牛以其如同裹著布的長毛和巨大的蹄子為特徵,是猛獁象群中倖存的成員,也是山羊亞科的成員。兩萬年前,地球突然變暖導致草原苔原面積縮小,適應寒冷氣候的物種和草原物種逐漸消失。然而,麝牛和北極狐卻能夠將它們的棲息地遷入北極圈,並因此得以生存至今。

克羅馬農人的祖先大約在3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大約在6萬年前遍布歐亞大陸。當時,另一種名為尼安德特人的人類生活在歐洲,但他們在大約4萬年前消失了。


尼安德特人體格強健,肌肉發達;克羅馬農人則體型相對纖細,四肢修長。乍一看,尼安德塔人似乎更適合在嚴酷的冰河時期生存,但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他們兩人的命運呢? 「第二章:尼安德塔人與克羅馬農人」將透過石器、裝飾品等考古遺跡揭開這一謎團。而被稱為「世界最著名」的「拉費拉西1號」和「克羅馬農1號」這兩個生活在同一時代的人類物種的頭骨實物,也首次在日本展出。

「拉費拉西1號」於1909年在法國拉費拉西岩洞中被發現,是一具近乎完整的尼安德塔人骨骼,生活在距今4.5萬至4.3萬年前。 「克羅馬農1號」也是在法國克羅馬農岩洞的公路建造過程中發現的,據信是生活在距今2.8萬至2.7萬年前的人類。即使只是快速瀏覽一下展出的頭骨,也能發現頭骨長度、顴骨寬度和眉骨突出程度的顯著差異,因此,這是一個近距離比較兩者的絕佳機會。


據稱,在地下發現的 La Ferrassie 1 號屍體提供了證據,證明尼安德特人有埋葬死者的習俗,而尼安德特人傳統上被認為是野蠻人,文化水平低於克羅馬農人。

連接第二章和第三章的走廊裡,有一段視訊展覽,講解了冰河時期的基本知識,對初學者來說一定很有吸引力。此外,還有一個角落可以觸摸動物毛髮和牙齒的化石。描摹猛獁象和野牛牙齒獨特的輪廓,想像它們吃什麼以及牙齒形狀的由來,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第三章「冰河時期的日本列島」介紹了據信在大約38,000年前就已經抵達日本的人類的生活,以及當時生活的動物的生活,包括日本滅絕最多的三種動物——瑙曼象、矢部鉅鹿和日本長耳虎牛。
這次比較展覽展示了古代本州島晚舊石器時代中期石器的地域特徵,展出了從岩手、大阪和鹿兒島遺址出土的石器,但其中一件特別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從大阪水鳥園遺址出土的石刀。
第二個會場繼續展出“冰期-間冰期循環和植被”,其中包括一個可愛的(?)心形花粉化石的放大模型,這是一個從頭到尾都值得一看的展覽。


擔任此次展覽形像大使、熱愛歷史的藝人Abareru君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道:“如果從入口到出口仔細觀看,大概能學到相當於50個小時科學課的知識。”“一點也不浪費!一切都值得一看!”
「這對暑假期間的獨立研究或學習來說也非常棒。地球目前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但我認為在冰河時代倖存下來的動物與今天的我們有一些共同之處,」他熱情地說道,並推廣了他提供的語音導覽,「如果你配合我有趣的旁白和講解觀看,你會學到100倍的知識,也會更容易理解100倍。」
特別展「冰河時期:4萬年前人類眼中的世界」將展出至10月13日星期一(國定假日)。
特別展「冰河時期:4萬年前人類眼中的世界」概要
場地 | 國立科學博物館(東京上野公園) |
日期 | 2025年7月12日(週六)~2025年10月13日(週一、假日) |
營業時間 | 9:00 – 17:00(最後入場時間 16:30) |
晚上營業 | 博物館將於 8 月 8 日(星期五)至 17 日(星期日)和 10 月 10 日(星期五)至 13 日(星期一,國定假日)晚上 7 點休館(最後入場時間為晚上 6 點 30 分)。 ※8月9日(週六)至8月15日(週五)期間,常設展開放至下午6點。其他時間,常設展開放至下午5點(休館前30分鐘停止入場)。 |
休息日 | 9月1日(星期一)、8日(星期一)、16日(星期二)、22日(星期一)、29(星期一) |
票 | 成人、大學生:2,300日圓、小學生、國中生、高中生:600日元
*學齡前兒童免費。 |
主辦單位 | 國立科學博物館、TBS、TBS Gloudia、東京新聞 |
詢問 | 050-5541-8600(您好撥號) |
官方展覽網站 | https://hyogakiten.jp/ |
*本文內容截至報道當日為止。最新資訊請以展會官方網站為準。
文章提供: Kokosil Ue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