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都美術館] “創造的樂趣:DIY生活”報告。這是一個培養DIY精神的機會。

東京都美術館
Dunhill & O’Brien 展覽「欣賞 ABC 的方法和設備 – Mata Iroha」2025 年展覽現場

東京都美術館目前正在舉辦一場名為「創造的樂趣: DIY生活」的展覽,該展覽聚焦於人人皆有的創造力,鼓勵人們思考如何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得更好」。展覽以「DIY」(自己動手)為主題,將於2025年7月24日(週四)至2025年10月8日(週三)期間展出。

以下是參展藝術家進行演講的新聞預覽報告。

■參展藝術家(依展覽順序/省略標題): Wakaki Kurumi、Seo Natsumi、Noguchi Kengo、Dunhill & O’Brien、Hisamura Taku、Ito Akihiro 設計與建築設計事務所、Studio Megane 建築設計事務所

展覽現場

 

DIY 是一種運用自身智慧解決眼前問題的方法。本次展覽將 DIY 視為一種改善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種克服不便和困難的手段,並著重展現“製作的樂趣”,例如創作過程中獲得的成就感和成就感。展覽將展出五位對 DIY 方法和理念感興趣的當代藝術家和兩位建築師的作品,鼓勵人們反思 DIY 的本質——它依賴於個人的方法和感受;以及藝術的存在——它與生活息息相關。

展廳分為四個章節。第一章節「從觀看開始的DIY」展出版畫家若木久美(1985-)的作品。若木久美從DIY的開端-「觀看」中汲取創作動力,將文具、廚房用具、空罐頭、家具等日常用品重新加工成版畫。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左側為若木久留美的《CAN Bell Soup》(2024)

「開管」系列以生漆管塑造魚片造型,靈感源自於工匠將昂貴的生漆管打開,直到用盡最後一點。管子獨特的紋理展現了其凹凸不平和的光澤,賦予「魚紋」一種神秘的魅力。透過這種實驗性的行為,藝術家得以為平凡的日常物品注入新的圖像和意義,同時也以一種幽默、平易近人的方式展現了創造的樂趣。

由左至右:若木久留美「野狗黑」、「填充竹莢魚」、「填充比目魚」2024
若木狂三《Tower Mansion》2025

這件觸及天花板的作品《高街宅邸》 (2025 年)是用若木自獨自生活以來使用了20多年的一台冰箱製作的。由於這台冰箱的使用壽命已接近尾聲,若木“決定親手製作一幅版畫來終結它”,於是將其用於此次展覽。

這件作品的靈感源自於一張貼在冰箱上的德國畫家保羅·克利(Paul Klee)展覽門票。門票本身融入作品之中,構成了一座立體主義風格的塔樓公寓,令人聯想到克利的作品,其音樂感和詩意繽紛的世界令人著迷。

若木狂三《最後的印表機》2025
由左至右:Wakaki Kurumi,《My Meta Print by Me》2025,《Face Print》2018

 

第二章「DIY:失去後的重建」介紹了瀨尾夏美野口健吾的作品,重點講述了那些因自然災害或經濟困難而遭受巨大損失的人們為重建生活所做的努力。

瀨尾夏美(1988-)出生於東京,在東日本大地震後移居東北,是一位在記錄災難中生活的人們的話語和景觀變化的同時創作出各種作品的藝術家。本次展覽的空間以素描和繪畫為中心。

開幕作品《環》 (2011 年)是在災難發生的當晚創作的,但他不明白為什麼「它變成了和昨天一樣的線條」。他說,從那時起,他便前往現場,在與當地人交流的同時,真誠地思考該畫什麼。

徐夏美《Ring》2011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左側為瀨尾夏美的《美麗的地方》(2015)

2015年,瀨尾目睹了岩手縣陸前高田市重建過程中地面抬升的過程,熟悉的山脈被砍伐,城鎮遺址被填埋,這讓他意識到故事的必要性。本章也收錄了多幅與「雙重城鎮」相關的圖畫。 「雙重城鎮」講述了2031年陸前高田市的故事,舊城鎮的居民與居住在地下的新城鎮的居民彼此相連。

瀨尾夏美《Double Town》2015
由左至右:瀨尾夏美,《Blooming Underground》和《Continuing to the Faraway》2015

每當他前往能登半島地震等受災地區等各地時,都會受到「雙重城鎮」的啟發,與人和地方建立意想不到的聯繫,創造出分享經驗和感想的對話機會。在不可逆轉的變化中,那些不再被提及的記憶和思緒被創造出來,並被他人拾起,支撐起他們的生活。他用感同身受的語言,向觀眾傳達了在小社區中連結人們的活動的潛力。

展覽現場

攝影師野口健吾(1984-)正在展出他的「隱居者」系列作品,這些作品是他走訪那些在河岸和公園裡建造了各自獨特居住空間的人們時拍攝的。這些「隱居者」用回收材料和藍色防水布拼湊而成,設計和外觀各異,有些人出於經濟原因而居住在那裡,而有些人則出於自己的選擇而繼續居住在那裡。然而,每一處都展現出不同的巧思和創造力,傳達出一種直率而真誠的「為了生存而DIY」精神,以及參與其中的人們堅韌不拔的精神。

野口健吾,《茨城縣取手市庵的人們》,2014年

野口勇在十年的研究過程中多次到訪同一個地方,展覽中的一個系列作品以相同的構圖聚焦於一個人和他的“隱居處”,記錄他們的變化。

野口健吾,《東京澀谷區隱士館的人們》,2011、2013、2014、2015

有些人,或許在你下次造訪時,依然面容如初;而有些人,或許早已老去。又或許,即便是同一個小屋,人們也像寄居蟹一樣,輾轉輾轉。又或許,有人親手搭建了一棟房屋,卻被颱風瞬間吹倒。這些人,在城市的角落裡,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小屋,終究只是暫時的棲身之所。我希望,欣賞這些作品的人們,也能思考生命的意義。 (野口勇)

由上至下:野口健吾,《大阪府大阪市淀川區庵的人們》2016年,《第21號颱風過後,大阪府大阪市淀川區庵的人們》2018年

 

第三章「DIY形式與關係」介紹了Dunhill & O’Brien和久村卓二人以雕塑手法為基礎從事各種表現活動強調了他們所創造的「形式」與人、社會產生新的「關係」的過程。

駐倫敦的藝術家二人組 Dunhill & O’Brien 受合作的挑戰與可能性所啟發,創作原創裝置藝術,並將表演與合作作品融為一體。所有展出作品均為專為本次展覽所準備的全新作品。這次新項目的靈感源自於他們與最上俊之的邂逅。這件以《伊呂波》為原型的戶外雕塑作品現藏於東京都美術館,其形式與文字的關聯令他們印象深刻。 (該作品可免費參觀。)

從那時起,我們聚集了來自英國和日本的100多位來自不同背景的參與者,包括藝術家、科學家、音樂家和作家,並舉辦了工作坊,讓他們根據描述戶外雕塑的文字創作泥塑。所有透過遠端「對話」創作的泥塑作品都被數位化並3D列印,最終以「形狀庫」的形式在現場發布。

Dunhill & O’Brien 的“形式圖書館”展覽“欣賞 ABC 的方法和設備 – Mata Iroha”2025
Dunhill & O’Brien 的“形式圖書館”展覽“欣賞 ABC 的方法和設備 – Mata Iroha”2025

進一步,透過將這些資料集融合,他製作了整體的3D模型。之後,他安裝了19世紀用於放大雕塑的縮放儀,將3D模型放大到與室外雕塑大致相同的尺寸,完成了大型裝置作品《欣賞ABC的方法和裝置——又伊呂波》 (2025年)。

Dunhill & O’Brien,《欣賞 ABC 的方法與設備-Mata Iroha》,2025 年

這個看似基座的東西,其實是 Dunhill & O’Brien 倫敦工作室的全尺寸複製品。兩人將其描述為一個“練習的木筏”,既是基座,也是創作的場所,更是一個如同家一般的空間。展覽中,一個縮放儀被放置在這個工作室風格的「木筏」之上,它的功能如同一件複雜的雕塑創作工具。

久村卓(1977-)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雕塑系,他是一位對藝術價值的變遷提出質疑的藝術家,遊走於各種體制框架之間。展覽中沒有一件雕塑作品堪稱典型的雕塑。久村卓試圖擺脫他所稱的「嚴謹而運動」的學院派雕塑,因此他選擇採用強調輕盈感、減輕身心壓力的材料,以及遊走於藝術邊緣的DIY和手工技法。

Hisamura 主要從事 parergon(使藝術作品成為可能的結構元素)的研究,例如基座、框架和展覽空間。

Taku Hisamura「PLUS_Ralph Lauren_黃色條紋襯衫」2025

例如,這件「穿戴式雕塑」 ——PLUS_Ralph Lauren_黃色條紋襯衫(2025)——是由二手Ralph Lauren服裝製成的作品。底座繡在胸前的標誌上,形成了一個雕塑,但Hisamura認為僅憑這一點還不足以超越手工藝的範疇,於是他將刺繡框起來,營造出一種繪畫般的效果。此外,他還在旋轉平台上製作了一個心軸,將襯衫放置在上面,並安裝了一個由回收廢料製成的階梯式底座,透過四層結構凸顯其藝術性。

Taku Hisamura「PLUS_Ralph Lauren_黃色條紋襯衫」2025

「單點結構」系列作品由一所已關閉學校捐贈的柵欄和建築工地使用的A型路障組成,其底座類似長凳,讓參觀者可以坐下,卻不會意識到它們是雕塑。這解決了藝術博物館面臨的困境:它們希望參觀者欣賞藝術,但往往很少有地方可以坐下來休息。

展覽現場,前景為久村卓的《單點結構7》2022-2024

東京都美術館(2025)的吧台式空間-紡織品吧台,旨在促進交流,並鼓勵人們在美術館停留更久。每週五,這裡都會舉辦活動,參觀者可以像在酒吧點飲料一樣,訂購自己喜歡的紡織紗線和布料,並製作自己的原創紡織品。 (需提前預約)

久村隆《東京都美術館紡織吧》2025

使用的線種類繁多,既有手工線廠商提供的線,也有用舊衣服撕碎製成的線。據說其中一些線是東京都美術館以前展覽的窗簾。一邊用藝術家的雙手編織這些線,一邊回想它們賦予生命的記憶,這將是一次豐富的體驗,這也是本次展覽的特色。

 

第四章「DIY站-自己動手做!」為參觀者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他們可以反思展品,並以第一章至第三章中看到的多樣化方法和獨創性為參考點,重新思考DIY。

展覽現場

該空間由伊藤彰弘設計事務所眼鏡工作室建築設計事務所兩大建築團隊共同設計,以「觀察與沉思」為主題。作為其像徵,空間中央展示了“DIY時間軸”,從對抗工業革命而興起的工藝美術運動開始,以DIY精神為視角,概括了歷史活動。

DIY時間軸

展覽周圍設有多個角落,可以體驗藝術家的創作技巧和方法,並展示與DIY和藝術家相關的材料。例如,Dunhill & O’Brien設計了一個裝置,讓參觀者可以伸手進入盒子,用手觀察裡面的雕塑,以滿足他們「觸摸和感受」雕塑的渴望。

展覽現場

按照由公眾擔任的展覽主持人「Tsukurun」的指導,參與者輪流講解盒子裡雕塑的特徵,而另一位參加者則根據講解創作圖畫。看到同一個雕塑如何根據每個參與者關注的紋理、形狀和文字產生完全不同的圖畫,非常有趣。

還有許多其他展覽鼓勵製作、交流和思考,例如,在一個角落裡,Wakaki Kurumi 用廢棄的柱子木雕刻了一塊木塊,參觀者可以使用拓印法(將紙放在紋理表面上,然後用鉛筆或類似物摩擦以轉移圖案的技術)將其變成藝術品。透過這個展覽,參觀者可能會遇到各種衝動和情感,例如他們想要嘗試的事情、困擾他們的事情、他們想要解決的事情,這可能會導致原創 DIY 項目的誕生。

《創造的樂趣:DIY生活》概述

日期 2025年7月24日(星期四)~2025年10月8日(星期三)
場地 東京都美術館A、B、C展廳
營業時間 9:30-17:30,週五 9:30-20:00 ※入場截止時間為閉館前 30 分鐘
休息日 9月16日星期一(星期二)
※但是,8月11日星期一(國定假日)、9月15日星期一(國定假日)、9月22日星期一,辦公室照常開放。
入場費(含稅) 成人 1,100 日圓 / 大學生、專科學校學生 700 日圓 / 65 歲以上 800 日圓 / 18 歲以下及高中生免費

※持有身體障礙者手冊、戀愛者手冊、康復者手冊、精神障礙者保健福利手冊、原爆受害者健康手冊的人員及其陪同人員(最多一人)可免費入場。
※18歲以下、高中生、大學生、職校生、65歲以上、持有各類證件者,須出示可證明身分的證件。
*無需提前預約。但尖峰時段可能會限制入場。
更多詳情請查詢展會官方網站。

主辦單位 東京都美術館(東京都歷史文化基金會)
詢問 03-3823-6921
展會官方網站 https://www.tobikan.jp/diy/

*本文內容截至報告時為止。最新資訊請以展會官方網站為準。


查看其他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