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國立博物館
被稱為古墳時代眾多粘土中最偉大的傑作的國寶“埴輪鎧甲武士”被指定為國寶,並舉辦了特別展覽“為了紀念這一時刻,將在東京國立博物館(以下簡稱東博)舉辦「埴輪」活動。展覽期限至2024年12月8日。
埴輪是在 3 世紀至 6 世紀的古墳時代活躍創作的,是並排放置在古墳中的無釉雕像,古墳是國王和其他有權勢人物的墳墓。在早期,它們是簡單的圓柱體形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發展成為獨特的造型,包括人物、馬、鳥等可愛的動物泥人,以及模仿精緻武器和房屋的具象泥人。它是一份將古代人們的生活和習俗傳承至今的珍貴文獻。
本次展覽匯集了從日本各地精選的約120件珍品,包括從古墓中出土的泥人等陪葬品。這將是半世紀以來東北地區首次舉辦的大型陶土展。
在第一個會場的入口處迎接遊客的是“跳舞埴輪” ,它以其可愛而傻乎乎的表情被公認為埴輪的標誌。埴輪是在日本列島獨特出現和發展的,其特點是服裝、面部、手勢等的表達簡單化,且圓潤,是體現其獨特的“鬆散”的代表作品。據說它是按照儀式中的舞蹈設計的,也是東伯的吉祥物東伯君的模型。
1930年從埼玉縣熊谷市的野原古墳挖掘出來後,很快就得到了修復和恢復,但近年來它已經嚴重老化,不再可供出租。因此,東京國立博物館和文化財產利用中心透過群眾募資等方式籌集捐款,將於2022年10月開始拆除和修復該建築。修繕將於2024年3月完成,本次展覽將是其修繕後首次亮相。
修復後有幾處發生了變化,但最大的變化可能是發紅的程度。清理過程中發現,這件作品的顏色比實際顏色更黃,這是因為埋藏時附著的污垢,以及多年展出時空氣中積累的污垢。舊的出土物品通常不會被強行移除以顯示其出處,但在這次修復中,他們決定盡可能去除污垢,以便他們可以看到它們最初製作時的樣子。這樣出現的原始顏色正是關東北部常見的紅燒色,含有較高的鐵含量,含有火山礦物質。
不過,根據東博大學研究員山本亮介紹,最近有一種理論認為「他們不是在跳舞,而是在拉馬」。
埴輪的單手舉起姿勢經常與馬一起出土。似乎還有證據表明,較短的埴輪腰間掛著的絞繩代表韁繩,背上的鐮刀代表用來割草為馬提供食物的東西。如果是馬引的話,我早就把他們當作「舞者」來熟悉了很多年,所以我感到有點失望…
「另一方面,埴輪通常是由原來的發展而來,具有不同的含義。在這次展覽中,我們稱它們為埴輪群雕像,但它們是由不同類型的埴輪組合而成,例如獵人的埴輪可以表現的故事有很多,例如用泥人或野豬表達狩獵場景。未來的研究值得期待。
下一個展區名為“王者出現”,是一個豪華的空間,所有展品均由國寶組成。
在古代墓葬中,除了黏土泥人之外,還可能發現豪華的隨葬品。例如,在古墳時代初期(3世紀至4世紀),國王扮演卑彌呼這樣的祭司角色,因此出土了許多銅鏡和寶石製成的臂飾等寶物。
展覽介紹了一件國寶,一把劍首裝飾獨特的鑲金劍,是從建於 4 世紀末的東大寺山古墳中出土的。這件作品被認為是日本出土的最古老的銘劍,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是中國王朝的卑彌呼所傳下來的。
古墳時代(5世紀)中期,由於朝鮮半島的動亂,國王變得更加武士化,武器變得更加突出。古墳時代後期(公元六世紀),大和王權的集權性日益增強,騎馬風俗也日益盛行,出現了鍍金和青銅飾物,將國王和他的馬裝飾得更加華麗,顯示了他們的崇高權威。我會。
這樣一來,隨葬品也隨著國王的角色的變化而變化,從它們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製作泥人的文化和習俗是如何變化的。
在古墳上放置泥人的習俗,以與大和王權的關係為中心,從古墳文化中心的近畿地區,到北部的岩手縣和南部的鹿兒島縣,遍布日本列島。根據各地風俗習慣的差異、技師的熟練程度以及與大王關係的深淺,這些埴輪可能與大王陵墓中發現的埴輪一樣精緻,也可能非常獨特、獨特。各自的地區顯現出來。 「埴輪造型」展區集中展示了多種形式的發展。
例如三重縣鈴鹿市石藥東古墳群出土的「馬形埴輪」 ,無論是直鬃毛還是頭飾,都具有獨特的頭部表情,即使在日本也是獨一無二的。據說在茨城縣出土的「埴輪男子」 ,捲髮,頭戴尖頂帽子,酷似圖畫書中的仙女。像這樣留著長鬍鬚的埴輪,是六世紀以來具有濃鬱鄉土氣息的典範。
暗中引起參觀者註意的是“有臉的圓柱埴輪”,這是一個圓柱埴輪上不知為何帶有面部表情。
圓柱形埴輪的根源是彌生時代吉備地區(現在的岡山縣)的禮器,被稱為“德喜體”的陶器,是作為甕的台座而製作的,其面部沒有任何起源。 。從埴輪的誕生到消失,圓筒埴輪一直是主流,在北關東地區也曾出土過帶有面孔的圓筒埴輪的實例,例如群馬縣玉村町的下鄉天神塚古墳、行木平山長古墳等。是黏土製作者的頑皮認為“只是圓柱形很無聊嗎?”
進入第二個場館,終於看到了本次展覽的重頭戲──《國寶:勇士與戰友》展區。
東伯所擁有的「埴輪」出土於群馬縣大田市,是第一個被指定為國寶的黏土。還有另外四件類似的武士埴輪,被認為是與這件作品在同一工作室製作的,它們已經被完全修復,但這次展覽將總共展示五件這樣的“兄弟”,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其中一件目前被美國西雅圖藝術博物館收藏,因此這是一個寶貴的比較和欣賞的機會。
東伯系列是立體的,構造精巧,每個細節從頭到腳都覆蓋著鎧甲,左手拿著弓,右手拿著長劍,背上背著一支箭。順便說一下,滂沙是指用小鐵板縫製在上身的鎧甲。
東北大學研究員河野正則表示:“沒有其他埴輪的裝甲如此嚴格。”
「這些『鎧甲佛像』創作於6世紀下半葉,直到6世紀初期,當時的文化中心近畿地區以及其他地區都率先製作了埴輪。隨著佛教的傳入,價值觀發生了變化,近畿地區的鑰匙孔形土墩和粘土製作逐漸衰落,但在6世紀後期,群馬仍然在進行這種做法,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他們掌握了極其熟練的技術,留下了許多具有日本代表性的作品。
五名鎧武士的身材,包括面部表情,都非常相似,但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他們背上的箭架並不是眼瞼,而是眼六,睫毛之後出現的,也有一些區別。穿著袴而不是鎧甲。不可忽視的是,從最古老的東京博覽會藏品——群馬相川考古博物館,到最新的藏品——奈良天理大學天理資料館,細節的表達都被簡化了。
對於這次展覽,河野研究員表示:「我並不希望它只是一個傑作的展覽,而是我有強烈的願望以一種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大家傳達最新的研究成果,所以我想作為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指出了博物館藏品中「英國裝甲戰士」的彩色複製品。經過科學分析和詳細的目視觀察,發現整個表面被塗成三種顏色:白色、紅色和灰色。傳統形像被徹底顛覆。
展覽最後,在“會講故事的埴輪”專區,我們重點關注了前面提到的“埴輪群像”,它結合了人物、動物等多個泥塑人物,表達了各種故事。故事中,有許多場景,例如代表正式祭祀場景的“跪人”,讚揚已故國王的道德,宣誓效忠新國王,以及相撲選手用四足踩踏以避開敵人。上的邪靈。
還有大量可愛的動物埴輪。最常見的動物埴輪是馬,它是權力的象徵,但其他動物,如像徵黎明的公雞,以及形成狩獵場景的鹿、野豬和狗,也是與皇家儀式有關的他說。另一方面,有些水禽和魚類被認為是自然動物的真實複製品,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人對自然形態的認知。
這場埴輪大型展覽歷經五年左右的籌備得以奇蹟般地實現,匯集了各館藏的王牌傑作。何不藉此機會再次體驗埴輪世界的深度呢?
*本次展覽除部分作品外,展場內可拍照。
紀念鎧甲武士被指定為國寶50週年特別展覽「埴輪」概要
時期 | 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 – 12月8日(星期日) |
場地 | 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 |
開放時間 | 9:30-17:00
*每週五、週六、週日、11 月 3 日營業至 20:00 *最後入場時間為休館前 30 分鐘 |
休息日 | 週一
*但將於11月4日(週一)開放 *11月5日(二)僅開放主展 |
參觀費(含稅) | 一般2,100日圓、大學生1,300日圓、高中生900日元
※國中生以下、殘障人士及照顧者1人免費。進入設施時請出示學生證、殘障證明等。 |
贊助商 | 東京國立博物館、NHK、NHK宣傳、朝日新聞 |
詢問 | 050-5541-8600(您好撥號) |
展會官方網站 | https://haniwa820.exhibit.jp/ |
*文章內容截至報道時。最新資訊請查看展會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