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都美術館「聆聽大地:符號與質感」開幕報告

東京都美術館
東京都美術館「聆聽大地:符號與紋理」新聞預覽

我們收到了東京都美術館關於2024年7月20日星期六開幕的特別展覽「聆聽大地:符號與紋理」的報導。


東京都美術館的特別展覽「聆聽大地:符號與觸摸」於7月20日星期六開幕。在本次展覽中,五位當代藝術家持續創作與自然有著深厚連結的作品,傳達出在我們以人類為中心的生活中很難聽到的大地氣息。 7 月 19 日星期五舉行了新聞預覽,大樓向媒體開放。我們將報道負責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大橋夏子以及參展藝術家的展覽評論。

■讓你傾聽大地聲音的標誌和紋理
■2024年7月20日星期六至2024年10月9日星期三

「傾聽地球:跡象與觸摸」場地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大橋夏子

負責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大橋夏子解釋了該計畫的背景:「過去十年,隨著東日本大地震和新冠病毒的傳播,我們感受到了生活在大房子裡的便利。」城市及其脆弱性。 「除了意識到城市的脆弱之外,我還意識到自然感覺有點遙遠,我感知的能力不僅是季節的變化,而且是基於這些個人的狀態和變化。於是,我進行了研究,並創作了一個展覽,展出了那些離開大都會、在大自然中磨練感官、創作作品的藝術家。

參與的藝術家有河村喜一、古坂遙、美羅子真智子、倉科光子、榎本佑一等,他們都與自然有著深厚的淵源。

參加本次展覽的藝術家:河村喜一
展覽場地(C館)

當你從入口處的自動扶梯進入展廳(C畫廊)時,你會發現在一個高高的天花板的開放空間裡排列著川村喜一的攝影作品。河村(1990 年出生)在東京出生並長大,但於 2017 年移居北海道知床半島並繼續他的寫作生涯。

「一個被稱為世界自然遺產的地方。棕熊、虎鯨,有時甚至鯨魚也來到這裡,所以雖然這裡有豐富的自然,但它也生活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中。方括號中的’自然’ ,如相反,我創作作品的目的是表達自己作為一個生活在那裡的人,用自己的觸覺感受當地的氣候。搬到這裡的第二年秋天,他拿到了狩獵證,進山打獵。雖然一開始他想更了解大自然和動物,但一開始他覺得自己不被森林接受,也很難見到動物。如果你不了解那裡的地形和生物的生態,你將無法在該地區行走或接近你的獵物。

「我住在知床,因為我對住在城市時無法理解和感受不到的事物有認識,但我不是透過狩獵從外部觀察生態系統,而是深入其中並作為生物的一員體驗靈性。「我創作作品的目的是希望將行動的過程與攝影的表達連結起來。

印在織品上的照片記錄了川村的日常生活,包括他與家人的阿伊努狗Upashi的生活,以及知床的風景。這些照片裝在北海道製造的木框裡,懸掛在戶外露營繩上,構成了展覽空間。出於對環境的考慮和對博物館建築的尊重,沒有建造新的牆壁來展示作品。作品在空間中舒適的佈置方式會給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個木製相框是可折疊的。所有作品均裝進藝術家的汽車,並運至場地展出。展覽結束後,它將再次折疊並返回知床。這也是川村所說的重視生活、生產和展覽之間連續性的過程。

參加本次展覽的藝術家:古坂遙
展覽場地(C館)

古坂遙,木刻版畫藝術家,出生於大阪府。在芬蘭和挪威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生活後,他於 2017 年開始在青森製作作品,同時採訪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人們。本次展覽分為三個主題展出作品。這是一系列名為“Doodge of the Reindeer Mountain”的版畫,其靈感來自北歐薩米游牧民族的手工作品“Soma no Boat”,是經過對北歐山區反复研究而創作的。言語之聲」。

古坂將木版畫視為他與大自然互動的一種方式。他之所以產生這種想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 2003 年他第一次住在薩米村莊的影響。從那時起,透過電子郵件等方式與他們交流,我逐漸了解了與嚴酷的大自然相處的滋味。

「馴鹿毛皮」的靈感源自薩米人,他們自古以來就在氣溫可達攝氏-40度的地區穿著馴鹿毛皮生存。當他們捕獲馴鹿時,他們會利用所有的東西來生存,包括皮毛、骨頭和肌腱。木刻版畫之於故鄉,就像馴鹿之於薩米人一樣。製作木版畫讓我想要像馴鹿一樣生活,我開始利用實木的外觀和紋理,並用我收集的土壤作為顏料。這就是「馴鹿山Duodge」系列的開始。

「織工」是指在森林中將經線綁在樹木上,一邊在大自然中用手勞動一邊調整張力,感受身處其中的輕盈與舒適的人們。 「我透過記錄他們關於如何在大自然中表現的話語來創作作品,」他說。

2017年,我將注意力轉向日本,開始前往青森採訪那些經歷過嚴冬的人們。為了這次展覽,我們創作了與場地天花板高度相匹配的大型木版畫。這是一幅新作品,使用青森的漆液和他自己種植的靛藍印刷而成,他親眼目睹了漆林中砍伐木材作為木版的過程。會場內不僅展示了木刻版畫,還展出了這些版畫,營造出一個類似青森樹林的展覽空間。也展出了家鄉用作顏料的天然材料,如漆液、靛藍和泥土。在「製作線的容器」中,青森柏木中填充了一層薄薄的青森收集的泥。當裝置乾燥時,它會逐漸破裂,形成線條,你可以看到它隨著展覽的進行而改變。

我們還展示了一段視頻,記錄了與家鄉自然和諧相處的作品創作過程。從夏天的採藍、冬天的砍木、收集泥土、雕刻印刷的過程,我們將了解你的家鄉是如何與自然相連,直到木版畫的製作,以及你如何您可以看到,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開始生產。影片由本次展覽的參展藝術家河村喜一拍攝。

參展藝術家:Machiko Miroko
展覽場地(A館)

Miroko Machiko 充滿活力的作品世界在樓下的中庭展覽室(A 畫廊)展開。 Miroko Machiko 出生於大阪府,在東京工作 11 年後,於 2019 年搬到奄美大島。展覽空間中央打造了一座“島”,周圍陳列著許多以奄美大島為主題的作品。

美羅子真知子說,奄美大島的人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所以他們對大自然的感知能力很強。

「我意識到我根本沒有感知自然的能力。」我想看看它是否存在,但島上的自然很吵鬧,它的運動就像生物一樣,我創造了它。肉眼無法看到的生物。

構成島嶼的牆壁內側的畫作是在這個地點花費四天時間繪製的。外面是2023年出版的繪本《Mienai Ryu》的原畫。

「我想讓你在進去之前先感受一下隱形龍的故事。一切都是相互影響的,風一吹,波浪就起來,小浪就濺起來,互相撞擊,所以,我意識到了這種聯繫。 ,我一開始就沒有打算這樣做,但我是即興創作的,所以我表達了很多我在島上看到的世界,如果人們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沙沙聲,我會很高興。 )

島上的地板被泥土染紅了。 Miroko 搬到奄美大島已經五年了,她逐漸意識到島上汲取地球能量的天然材料非常適合她想要表達的東西。
您還可以在會場一角搭建的小屋中觀看描繪奄美大島森林中“光的沙沙聲”的現場繪畫視頻“Umimatou”。

「當我在戶外畫畫時,我會接收到風的移動、光線的變化和大量的能量,然後將它們一次性釋放出來。然後,由這些東西形成的東西對我來說就像生物一樣可見。

對奄美大島的人們來說,山脈和森林是神靈居住的聖地。我沒有不必要地進去,而是說:「我已經到了入口處。森林裡到處都是樹根和石頭,移動起來很困難。我想畫很多東西,但我畫不出來。」這感覺就像是一場鬥爭。

影片中小屋的外牆還塗有一種名為Hikagehego的植物的染料,這種植物在奄美野生生長。

參加本次展覽的藝術家:倉科光子
展廳(B館)

倉科光子(Mitsuko Kurashina)的作品在 B 畫廊展出,她出生於青森縣,目前居住在東京。我從2001年開始畫植物。

他觀察東日本大地震(2011年)引發的海嘯對植物生長環境的變化,從2013年開始定期造訪現場,用水彩畫植物。展覽展出了他在無法前往災區期間繪製的兩幅關東地區植物畫,以及他在岩手縣、福島縣和宮城縣考察後繪製的15幅作品。

作品標題中的數字是所描繪植物的經緯度。倉科說,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他想“不僅表明這個地方確實存在,而且描繪了只有當時才能看到的場景。”透過仔細觀察和詳細繪製這些植物(我們將其命名為「海嘯植物」),我們可以了解這些植物的種子是否被海嘯帶走,是否因海嘯的攪動而發芽。植物是否是通過重型機械運送到那裡的,那個地方發生了什麼,以及為什麼這些植物在那裡紮根。

正在進行中的作品也在展出。這是倉科為這次展覽傾注心血創作的白色紫藤。紫藤,俗稱紫藤,藤蔓向上生長,纏繞在紫藤架上,花朵下垂。然而,這是一棵爬在地上的藤蔓,長出葉子,開著白色的花。 2016年,倉科有機會看到一張白色紫藤在該地區爬行的照片,他知道他真的很想畫它,所以他研究了該地區,並在去年開始畫它。據說地上開白花的情況很少見。倉科大概有很多能量才能讓它綻放吧。這也是一個能夠看到正在進行的工作的寶貴機會。

榎本雄一展覽館(B畫廊)
榎本雄一展覽館(B畫廊)

榎本雄一(1974 年出生)在東京出生長大,自 2018 年起在北海道根室市和新潟縣糸魚川市設立工作室,在三個地點工作。
本次展覽展出了名為《冰雪奇緣》的新作品,以根室風景為基礎的油畫和鋁板模仿冰塊。

從遠處看,《沼澤與樹林》就像一幅黑白抽象畫,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可以在黑色的畫面中看到一片樹林。

大橋策展人轉述了榎本的話:「我記得在無人的森林深處突然出現的景色讓我感到驚訝、喜悅,甚至感到害怕。」——榎本介紹說,這件作品是用一種新鮮的方式捕捉他所遇到的自然。因為作品只是簡單的黑白剪裁,所以給觀者留下了連結自己記憶、自由展開想像的空間。

另一方面,10件新作品《冰雪奇緣》是在鋁板上創作的,捕捉了海風吹來的雪所產生的表情。

策展人大橋說:“儘管你沒有在冰上行走的經驗(一般來說),但排列如此多的此類作品會創造出一個讓你感覺自己被冰包圍的空間。”排列的 10 件作品讓人想像冬天的根室大自然創造出無數美麗的形狀。順便說一句,在最後展示的小片中,可以在雪地裡看到動物的腳印。乍一看,世界似乎安靜而單色,但它表達了生物的存在以及榎本在根室中感受到的生命的光芒。

 

場地的盡頭展示著代表春天的作品。這件器皿造型的作品以 Ezospermia japonica 為主題,Ezospermia japonica 是一種在北海道發現的多年生植物,從四月到五月開花。這是榎本在展覽結束時創作的新作。

旁邊播放著榎本拍攝的照片作為其作品創作素材的幻燈片,讓您可以看到根室從春天到季節的變化。榎本不僅充分傳達了根室吸引他的新鮮感,這裡的景色與東京完全不同,而且還包括與展出作品密切相關的照片,例如冰湖上的風景和有趣的是它包括了紫堇花。

當您在展示五位當代藝術家的照片、版畫、油畫、水彩畫和裝置等各種作品的空間中來回走動時,您將體驗到人類與自然的聯繫感,這是我們經常會忘記。

此外,本次展覽的圖錄還包括在奄美大島染色的泥染布。
這是由參與藝術家之一 Machiko Miroko 用來創作作品的泥染工作室製作的。

東京都美術館「聆聽大地:符號與紋理」新聞預覽

攝影:鈴木涉


 

展覽概況 ●展覽名稱 聆聽大地:符號與感動
低語之地:藝術家與大自然的呼應
●期間:2024年7月20日(星期六)至2024年10月9日(星期三)
●會場東京都美術館畫廊A、B、C
●每週一休館,9月17日(週二)、9月24日(週二)※8月12日(週一·假日)、9月16日(週一·假日)、9月23日(週一·假日)開放●開放時間9:30~ 17:30、週五9:30~20:00 ※最後入場時間為閉館前30 分鐘●入場費:普通1,100 日元、大學、專門學校生700 日元、老年人以上65,800 日圓、高中生、高中生免費更年輕 *【夏夜博物館折扣】等折扣詳情請參考展覽官方網站。
●主辦:東京都歷史文化財團、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合作:株式會社津川 ●協辦:Hokuryaku LLC、三島社株式會社、山茶花畫廊、青森公立大學國際藝術中心青森 ●聯絡方式: 東京都美術館03-3823 -6921
請登入展會官方網站了解最新活動資訊等。
https://www.tobikan.jp/daichinimimi

 

文章提供: Kokosil Ueno


查看其他展會資訊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別展覽「神護寺-空海與真言宗密宗的開端」的報導。被認為是日本雕刻史上最偉大傑作的藥師如來雕像的主像首次在寺廟外揭幕。

東京國立博物館
展會風光

紀念寺廟創建1200週年的特別展覽“神護寺-空海與真言宗密宗的起源”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介紹了京都神護寺傳世的眾多寺院寶物。展覽期至2024年9月8日星期日。

*部分作品在展覽期間會有不同的展示方式。
早期展覽:7月17日(三)-8月12日(週一/休館)
晚展:8月14日(週三)-9月8日(週日)

入口處巨大的「神護寺」牌子是由神護寺住持谷內耕翔書寫的。

真言宗密宗聖地,1200年寶藏在一處

位於京都高尾市的神護寺(神國所真言寺)於 824 年由高尾山寺和新願寺兩座寺廟合併而成。高尾山寺是平安時代(774-835)提出遷都的和氣清麻呂的家寺,他在唐朝首都長安系統地學習了密宗佛教,回國後居住於此。 。

空海入寺後,因火災等原因年久失修,後在真言宗文覺上人的努力下,並得到後白河隱天皇和源賴朝的支持下得以重建。此後,儘管經歷了應仁之亂、明治維新廢佛、寺廟領地被拆除等各種危機,該寺仍繼續秉持佛法至今。

重要文化遺產《弘法大師像》鎌倉時代,14世紀,京都神護寺,全年展示

本次展覽是為了紀念2024年神護寺創建1200週年和空海誕辰1250週年而舉辦的。

展覽的核心是被譽為日本雕刻史上最偉大傑作之一的國寶“藥師如來立像”,以及與空海有關的國寶“高雄曼陀羅”歷經六年的修復,神護寺歷經1200年的風雨滄桑,保存下來了許多寶物。這次展覽的規模和數量都是空前的,介紹了約100件超越佛教藝術的日本藝術傑作,其中包括17件國寶和44件重要文化財產。

國寶《楓葉折風》,嘉納英賴著,室町安土桃山時代,16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上半年展出。

展覽旨在追溯神護寺的歷史。
一開始,象徵性地放置了一幅屏風,描繪了人們在清瀧河沿岸排成一排的楓樹上的盛宴,清瀧河流經高雄,俯瞰著雲間神聖的神護寺。傳達了神護寺的氛圍,神護寺自古以來就作為紅葉名勝而深受人們的喜愛,至今仍以美麗的景色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國寶,金銅密宗佛器(金剛盤、五尖鐘、五尖杵),中國,唐代,八世紀至九世紀,京都,京都護國寺(東寺)藏品,整個館內展出年份/據說是空海從他的老師惠卡那裡得到的佛教法器。
國寶《觀城曆名》 空海撰,平安時代,812年,京都,神護寺,展覽期間:7月17日至8月25日/參加觀城儀式的人名單。可以看到空海自由開放的書法風格,被認為是當時三大書法家之一,並被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右側是上半年展出的國寶“源賴朝將軍像”,鎌倉時代,13世紀,京都,神護寺,上半年展出/源賴朝勳爵的真人大小肖像支持神護寺。日本肖像畫的傑作,每一根頭髮都經過精心繪製,一直到髮際線和睫毛。

這裡有許多與國寶「高尾壇城」有關的寺院寶物!

展覽上半場的亮點是國寶靈界曼陀羅(高尾曼陀羅) ,它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靈界曼陀羅。展覽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Taizokai”,第二個部分是“Kongokai”。

國寶,靈界曼陀羅(高雄曼陀羅),平安時代,9世紀,京都,神護寺收藏,在“泰藏會”展出的該時期前半期的圖像

靈界曼陀羅是真言密宗所教導的兩幅以大日如來為中心的宇宙的觀想:金剛界,代表覺悟之道,胎界,代表慈悲的擴展。此作品因傳至高尾山神護寺而被稱為“高尾壇城”,是空海根據他在天長時代(824-834)從唐朝帶回的壇城直接製作的。極高的價值。

望著約4公尺見方的巨屏,斜紋絲上用金銀泥以自由線條畫出許多佛像,絲上用一種名為「『紫』的染料織成花鳳圖案」。工整,這在當時是很少見的。據說金剛界有1461個,子宮界有409個,這是壓倒性的。我不禁想到,每個人物的製作都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因為每個人的臉型、攜帶的物品都有詳細的規定,容不得半點差錯。

【良凱曼陀羅】右:「子宮世界」江戶時代,1795年(寬西7年),左:「金剛會」(江戶時代,1794年),京都神護寺,全年展示

同層也展示江戶時代製作的高雄曼陀羅的全尺寸複製品。兩種寬度均全年展示。與有明顯損壞的原件相比,絲綢上的線條和色彩的鮮豔度都清晰,將原件的優雅氣息完美地表達出來,因此值得將它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各尊神像的信息,您可以參考僅用墨水描繪輪廓的高雄曼陀羅圖標,或觀看在單獨房間中播放的解說視頻。

重要文化遺產《高雄曼陀羅圖》平安時代、12世紀、長谷寺收藏、奈良、《子宮世界第3卷》前半部所展示的圖像

據記載,高雄壇城曾兩度被修葺,第一次是鎌倉時代的高田天皇,第二次是江戶時代的1793年。這是繼 2016 年至 2022 年進行約 230 年來的首次大修之後,第三次向公眾開放。

國寶「高雄曼陀羅儀式」,高達天皇的模版,鎌倉時代,圓慶二年(1309年),京都大覺寺,上半部展出

舊的高雄曼陀羅儲物盒及其兩次修復的記錄等展品,以及豪達皇帝親自撰寫的修復歷史,將有助於將被認為是基礎和標準的高雄曼陀羅傳承給下一代空海手寫的曼陀羅傳達了我們祖先希望生存的一部分思想和信仰。

重要文化財產《大般若經》第一卷(深藍紙金字經),平安時代,12世紀,京都,神護寺,全年展示/鳥羽退位天皇委託後白河隱世皇帝在神護寺安裝了深藍色背景上金色油漆的美麗經文。
《高尾山神護寺圖》室町時代,15世紀,京都,神護寺藏品,全年展示 / 清晰描繪神護寺寺廟的中世紀導覽圖,主要以水墨表現。

還出現了一個特別的展覽室,裡面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像!藥師如來立像在主像嚴厲的目光中穿過

展覽的後半部分,出現了一系列神護寺的雕塑作品。

國寶《五大國藏菩薩坐像》平安時代,九世紀,京都,神護寺,全年展示

神護寺流傳最古老的密宗佛像-五大國藏菩薩坐像,是空海弟子心齋應仁明天皇之命所立,作為佛像供奉於多寶塔。這是神護寺一年兩次揭幕的隱藏佛像,此次展覽將首次將五尊佛像全部在寺廟外展出。

五大空藏菩薩據說具有無量的智慧與福報,據說將空藏菩薩的功德分為五種,傳授給人們,或金剛世界戈地如來的化身。該作品被認為是基於早期密宗佛教圖像,如高雄曼陀羅,其亮點包括長眼、豐唇的優雅面部特徵以及肉體的表情。

據說這座雕像本身就是空海的一種曼陀羅,在會場,四尊雕像圍繞著法海空藏排列成一圈,形成了三維曼陀羅的外觀。當我停在它面前時,我感覺自己彷彿被幾乎一模一樣的坐像所營造出的神秘氣氛所包圍。

《二天王立像》平安時代,十二世紀,京都,神護寺藏,全年展出/神護寺長梯盡頭的塔門處,一對二天王立像迎客。這個展覽是唯一的拍照點。
左起:重要文化財產:平安時代9世紀的月光菩薩立像;國寶:平安時代8-9世紀的藥師如來立像;重要文化財產:平安時代的日光菩薩立像;京都神護寺所有,全年展覽。

在最後的展廳裡,只有立像的傑作排列成行,營造出莊嚴的氣氛。中央是主像藥師如來立像,這也是首次在寺廟外展示。據認為,空海將這尊雕像帶到了神護寺,這並不是一座密宗佛像,而是供奉在以前的寺廟之一的雕像。

八世紀末至九世紀初,創作了許多獨特的佛教造像,但這尊佛像更為突出。他最顯著的特質就是那讓你挺直身姿的嚴厲眼神。再加上她堅定的嘴巴,充滿了尊嚴。

國寶:藥師如來立像,平安時代,8-9世紀,京都,神護寺,全年展示
國寶:藥師如來立像,平安時代,8-9世紀,京都,神護寺,全年展示

本次展覽的一大魅力在於,您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雕塑的美麗,而通常只能從正面看到它,因為它被保存在神護寺的祖師中。

它是由一整塊木頭製成的,除了手臂之外,大腿突出得從正面看根本無法想像,更強調了它的厚度。另外,左袖上有大圓波和小波交替的本帕式圖案,雕刻的深度營造出更深邃的感覺。丹波風格的袈裟圖案是早期平安雕塑的特徵,但據說如此美麗且清晰可見的雕像很少見。

空海為何選擇這尊非密宗佛像作為主像呢?原因尚不清楚,但東京國立博物館研究員丸山四郎表示如下。

「我認為空海本人對形式的興趣甚至超過了密宗對形式的重視。不知道空海看到這尊雕像時有何感想,如果你能把它送給我的話。”

【十二神將立像】吉野右京、大橋作右衛門等,《公雞神、野豬神》,室町時代,15世紀至16世紀,《童神-神神、犬神》,江戶時代,17世紀,京都,神護寺倉庫,全年展覽

主像周圍是四大天王十二將軍的立像。在神護寺,佛像排列得很近,但它們之間有一定的空間。此外,燈光使雕像獨特姿勢的剪影在背景中脫穎而出,完美凸顯其動態表情。一時間我被這壯觀的景象迷住了。

可以感受到空海思想和精神的特別展覽「神護寺 – 空海與真言宗密宗的開端」將持續至 2024 年 9 月 8 日(星期日)。

1200週年紀念特展「神護寺-空海與真言宗密宗的開端」概要

時期 2024年7月17日(星期三)至9月8日(星期日)

*展覽期間,部分作品的展示方式有所不同。
早期展覽:7月17日(三)-8月12日(週一/休館)
晚展:8月14日(週三)-9月8日(週日)

場地 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
營業時間 9:30-17:00

*週五、週六截止19:00(8月30日、31日除外)
*閉館前 30 分鐘為止可入場。

閉館日 8月13日星期一(星期二)

*但博物館將於8月12日(週一、假日)開放 *綜合文化展覽將於8月13日(週二)開放。

入場費 一般2,100日圓、大學生1,300日圓、高中生900日元

※國中生以下、殘障人士及照顧者1人免費。
*無需提前預訂(指定日期和時間)。
*憑此展覽門票還可觀賞活動當天的綜合文化展覽。
其他詳情請查看展會官方網站。

由…贊助 東京國立博物館、高尾山神護寺、讀賣新聞、NHK、NHK宣傳
詢問 050-5541-8600(您好撥號)
展會官方網站 https://tsumugu.yomiuri.co.jp/jingoji/

*文章內容截至報道時。最新資訊請查看展會官方網站。


查看其他報告

【國立科學博物館】特別展覽「Insect MANIAC」報道報道。從愛好者的角度深入探索昆蟲多樣性的世界!

國立科學博物館
《昆蟲狂人》場地景觀

昆蟲是最大的生物類群,佔地球上已通報物種的一半以上。國立科學博物館舉辦了一個名為「昆蟲狂人」的特別展覽,從多個角度和獨特的視角深入探討這個未知的世界。展覽期限至2024年10月14日(週一、假日)。

入口
展會風光
展會風光

人類已命名了大約100萬種昆蟲。儘管它們是人類生活中最常見的野生動物,但只有少數物種得到普遍認可。此外,儘管每個人都知道昆蟲的名字,但在許多情況下,它們的生態充滿了神秘感,或隱藏著只有研究人員知道的有趣秘密。

這次展覽的展覽範圍廣泛,從超過10公分的巨型甲蟲到不到1毫米的微小黃蜂,還有像昆蟲一樣被稱為「蟲子」的陸生節肢動物,如蜘蛛和蜈蚣。來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五名研究人員正在瘋狂地探索昆蟲多樣性的世界,這超出了從書籍和插圖百科全書中可以獲得的知識,同時結合了稀有標本和最新的昆蟲研究。

「一區:昆蟲與蟲」展覽現場

即使你是個狂熱分子,會場也會有一個名為“Zone 1: Insects and Bugs”的介紹區,會介紹昆蟲和蟲子的區別及其特徵等基本信息,所以即使你不是熟悉昆蟲的我可能不需要擔心。

下一個部分「第二區:多樣的昆蟲」是展覽的主要部分。根據研究人員的專業類型分為五門, “蜻蜓門”針對的是蜻蜓、蚱蜢、蟬等不完全變態的昆蟲, 蜜蜂門”針對的是具有膜質翅膀的蜜蜂和蒼蠅。 介紹了蝴蝶和蛾, 《甲蟲門》介紹了甲蟲、鍬蟲等甲蟲, 《蜘蛛門》介紹了蜘蛛、蜈蚣、蝎子等非昆蟲節肢動物的世界。每個主題都涉及以下三個關鍵字:「多樣化的關鍵」、「昆蟲新常識」和「昆蟲的食物、衣服和住所」。

「第二區:多種昆蟲」展覽現場。為每扇門製作的昆蟲標本收藏也是一大亮點。

每個區域都有五個巨型模型作為地標等待遊客,這些模型由研究人員非常注重細節的監督。

它與典型的昆蟲展覽有些不同,例如日本長尾黃蜂的模型並沒有表現出酷炫的飛行樣子,而是難以形容地再現了它的身體變形和產卵。這種讓人意想不到的「這就是我關注的東西!」可以說是本次展覽的最大亮點。

巨型蝦夷長尾黃蜂模型

對於對昆蟲不熟悉的筆者來說,這次展覽充滿了驚喜。

比如關於昆蟲組成的社會。黃蜂和蜜蜂的常見生態,即工蜂和蜂王成群生活,分工和產卵,這在整個膜翅目(大約有 150,000 種)中是相當不尋常的,而獨居的蜜蜂則更為常見。很多。雖然我的知識水平還很低,但我對蜜蜂是群居昆蟲的刻板印象感到震驚。

昆蟲學會展覽

蜜蜂有一種被稱為“群居”的生態,它們既群居,又是“獨居”,產卵後母蜂離開後,它們基本上獨自生活,甚至產卵後,母蜂還為蜜蜂提供食物。幼蟲可以看到多種生態,例如“亞社會”蜜蜂,它為蜜蜂提供大量能量,以及“勞動寄生”,它依賴其他蜜蜂築巢和收集食物。因此,蜜蜂作為思考昆蟲社會性演化的研究材料引起了極大的興趣。

關於性別多樣性的展品充滿了極客的東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是雌雄同體,一種兼具男性和女性特徵的獨特個體。

雌雄同體蝴蝶標本。右下角的雌雄蝴蝶呈對角線相對。

雌雄同體有時可能出現在同一物種的許多個體中,特別是在蝴蝶的情況下,已經發現許多雌雄同體從中心線向左和向右明顯分開的例子。更罕見的是,展覽中展示了雌雄同體的標本,其特徵是雄性具有左前翅和右後翅,雌性具有右前翅和左後翅。每一隻蝴蝶的對稱都是美麗的,讓人不禁感受到生命的奧秘。

模仿枯枝和落葉的螳螂標本。右上角的小提琴螳螂造型特別獨特,乍看之下像是活物。
生活在南美洲的熊貓螞蟻標本。它的真實身分既不是熊貓,也不是螞蟻,而是一隻蜜蜂。

在場館裡,你不僅可以觀察到昆蟲複雜、奇特、美麗的視覺效果,有時還可以使用顯微鏡,還可以欣賞到精緻的標本,而不是單調的排列方式。

各種大小的甲蟲和鍬蟲標本

例如,您可以用不同大小的甲蟲和鍬蟲繪製一個漸變圓圈,以創建一件時尚的藝術品,或者您可以在一排蝴蝶中混合不同的物種,以創建一個尋找不同的外觀。為了招待遊客,安排十分周到。

一項猜猜只有一種動物混合的不同物種的測驗。這是相當困難的。

具有「結構顏色」的昆蟲標本,例如黃甲蟲的「虹彩」顏色,其顏色不是透過顏料而是透過陽光與微小結構的干涉而著色,看起來就像古怪的珠寶盒。這種象鼻蟲生活在新幾內亞周圍,它的體表有一種稱為佛聲晶體的結構色,根據角度的不同,會發出綠色、藍色和紫色的光芒,極其美麗。

象鼻蟲的標本

本次展覽的魅力之一在於,您不僅可以“看”,還可以從“聽”、“摸”、“聞”等多種角度體驗昆蟲的世界。

北美是一群蟬的家園,稱為日本蟬(每 17 年出現一次)和日本蟬(每 13 年出現一次)。這兩個群體每221年同時發生一次,這是2017年和2013年的公倍數,而2024年正是它們發生的年份,正如日本新聞中所談論的那樣。

素數研討會展示

場內充滿了各種昆蟲發出的聲音,但作為「聽」體驗展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可以體驗素數研討會合唱的地方。研究團隊前往伊利諾州芝加哥參加本次展覽。我們將介紹現場記錄的噪音,最高可達85至86分貝(與彈珠機店內的響度大致相同),並附有遊記。

體驗素數研討會合唱的地方

作為「嗅聞」體驗展覽的一部分,我們設置了一個散發著尤加利油和糞臭素氣味的場所,尤加利油存在於黃蜂喜愛的尤加利精油中,而糞臭素則存在於黃蜂的糞便中。這種蜜蜂是僅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蜜蜂,具有全球罕見的雄性從花朵中收集氣味成分以接近雌性的習性,其光澤的美麗也是一大亮點。

蜜蜂展覽

在“觸摸”體驗展中,您可以觸摸寄生在植物上的蚜蟲幼蟲為保護自己免受捕食者侵害而通過異常發育而形成的實際巢穴“癭”,內容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可以觸摸蟲癭的地方
各種蟲癭的標本。培養皿中的蟲癭來自跳煤黃蜂,它被稱為世界上唯一的“跳蟲癭”,影片顯示它正在跳躍。

剩下的部分「第三區:蟲子與人類」作為尾聲,深入探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蟲子世界,思考蟲子與人類的未來。

「第三區:蟲與人」展覽現場

根據人們的觀點,昆蟲可以被視為害蟲或有益昆蟲。展覽將黃蜂列為典型害蟲的一個例子,並解釋說,雖然它們有螫人的危險,但它們也有能力防止農田受到昆蟲損害。據說,如果你換個角度看,你會發現人類的生命是由多種生物組成的生態系所支撐的。

城市中生活的蟲子地圖

乍一看,昆蟲生活在自然環境所剩無幾的城市裡,甚至在家裡,這對不擅長昆蟲的人來說可能是一件大事。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儘管人們在家中和室外看到相同的昆蟲,但有一種假設認為,當人們在家中看到這種昆蟲時,他們會在心理上感到更加厭惡。此外,由於城市化,每天看到昆蟲的機會正在減少,這可能是人們討厭昆蟲「無法識別的東西」的原因。

因此,尾聲的標題是:「透過了解每種昆蟲以及你不喜歡它們的原因,你也許能夠稍微減輕你對所有昆蟲的厭惡。」它也被包括在內。

展示因全球環境變化而數量減少的昆蟲,例如瀕危物種石垣島昆蟲。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小昆蟲的世界,但這次展覽自然地提醒我們,昆蟲是我們最近的鄰居,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姬羽元成長羽隱展覽

此外,在本次展覽中,喜劇二人組「Ungirls」的山根義明將於2023年在廣島的山區表演「Motonari」。您還可以看到“元成姬羽長羽花”的標本,這是在錄製“元成姬羽長羽花”節目時發現的一種新昆蟲。

Ungirls 山根義明(左)與田中隆(右)

由於這項發現,Ungirls 成為了本次展覽的官方支持者。山根先生在開幕前舉行的開幕演講中上台,他說,儘管在發現新物種時與他在一起的日和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研究員 Yoshihiro Senda 指出, ,“這很難得”,回想起來,我以為這只是一種恭維,並沒有當真。

他的搭檔田中隆繼續說道,「山根想要盡快完成拍攝,所以他沒有深入山里,而是迅速在入口附近挖了一些土壤,發現了一個新物種的地方。我不會尋找的,」他說。他笑著分析說,之所以發現新物種,是因為山根先生的「馬虎」。

我們周圍似乎有我們可能不知道的新昆蟲種類。在展覽的最後,我們介紹了研究人員在尋找昆蟲時的觀點、技術和工具,因此對於學生來說,作為他們獨立的夏季研究的一部分,嘗試發現新的昆蟲物種可能會很有趣。

特別展「Insects MANIAC」將持續至10月14日(週一、假日)。

「Insects MANIAC」特別展覽概覽

時期 2024年7月13日(週六)~2024年10月14日(週一·假日)
場地 國立科學博物館(東京上野公園)
營業時間 9:00-17:00(入場截止時間為16:30)
*但是,每週六、8月11日(週日)至8月15日(週四),博物館開放至19:00(入館截止至18:30)
閉館日 9月2日(星期一)、9日(星期一)、17日(星期二)、24日(星期二)、30日(星期一)
入場費(含稅) 一般民眾、大學生2,100日圓、小學生、國中生、高中生600日元

*學齡前兒童免費。
*持有殘障人證的人士和一名護理人員可免費入場。
*其他詳情請查看官方網站。

由…贊助 國立科學博物館、讀賣新聞、富士電視台
詢問 050-5541-8600(您好撥號)
展會官方網站 https://www.konchuten.jp/
導師 井出龍也【蜜蜂總監督】/國立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研究部陸生無脊椎動物研究小組、研究員野村周平【鞘翅目】/國立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研究部陸生無脊椎動物研究小組組長Utsugu神保【蝴蝶與飛蛾】 / 國立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研究部陸生無脊椎動物研究組研究主任清卓也【蜻蛉類】 / 國立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研究部陸生無脊椎動物研究組研究主管奧村健一【蜘蛛類】/國立科學博物館動物研究部陸生無脊椎動物研究組研究員

*文章內容截至報道日期(2024年7月12日)。最新資訊請關注展會官方網站。


查看其他報告

【國立西洋美術館】《內藤收藏手稿-最優雅的中世紀縮影》訪談報道

國立西洋美術館
場館風景

目前,國立西洋美術館正在舉辦「內藤收藏手稿-最優雅的中世紀縮影」展覽,探討流行於中世紀歐洲的彩繪手稿的魅力。展覽期至2024年8月25日星期日。

場館風景
場館風景
場館風景

15 世紀印刷技術發明之前,手稿在歐洲很流行,文字是通過手工抄寫到由薄薄的加工過的動物皮(動物毛皮紙)製成的紙上,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手稿常常飾有華麗的裝飾和插圖,有時甚至成為極其奢華的物品,但它們是當時人們傳播信息的主要媒介,同時也對支撐基督教信仰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次展覽標題中的「內藤收藏」是指筑波大學和茨城醫科大學名譽教授內藤博收集的零葉手稿(葉子,從書中分離出來的單張紙)的集合。是國內美術館收藏最多的手稿之一,2015年捐贈給該館,2020年又新增手稿26件。

本次展覽將透過約150件作品,包括內藤藏品和國內大學圖書館的藏品,介紹每份手稿的作用以及文字和圖片融為一體的中世紀裝飾藝術的世界。

(*手稿的裝飾因其閃閃發光的特點而被稱為“sai-kazari”,它使用了大量的黃金。)

展覽根據麗羽原稿的用途分為「第一章:聖經」、「第二章:詩歌編纂」、「第三章:日常生活手稿」等章節。第5 章:神職人員使用的其他手稿」、「第6 章:時禱書」、「第7 章:曆法」、「第8 章:教會法和誓書《九篇世俗手稿》共九章。

首字母是手稿裝飾的典型例子。

場地視圖,右側是西蒙娜·卡馬爾多利,《禮拜詩歌彙編》,零葉,佛羅倫薩,義大利,約 1380 年,內藤收藏(長沼基金會),國立西洋美術館。

首字母是句子開頭裝飾華麗的字母。除了賞心悅目之外,它們還可以用作標記文本重要部分的開頭和分句符。有趣的是,裝飾的類型代表了首字母的層次結構,進而代表了文本的層次結構。

例如, 《禮儀詩集零葉》頁面的左中央有一個大字母“B”,“B”內的上部有一個上帝加持的人物,在“B”的內部有一個上帝加持的人物。的《詩篇》的人物,它描繪了作者大衛演奏的樂器。這種在字母內部空間描繪故事場景和人物的圖畫被稱為“故事首字母”。

還有其他類型,例如在彩色背景上有金色字母的“冠軍首字母”,以及在字母周圍用線條圖裝飾的“條紋首字母”,但就層次而言,故事首字母是在頂部。透過用最突出的故事首字母來指示核心文本,可以在視覺上幫助讀者理解。

《禮儀詩歌彙編》是舊約《詩篇》、讚美詩、祈禱文等文本的彙編,供日常宗教儀式使用,每天在預定的時間舉行八次儀式。

《聖經零葉》英國,約 1225-35 年著色、墨水、金/動物牛皮紙,內藤收藏,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

內藤收藏收錄了許多13世紀英國和法國製作的《聖經》手稿,其中展示《創世記》開頭的《聖經零葉》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大量細緻排列的字母中,垂直貫穿頁面的金邊裝飾引人注目,但我驚訝地發現,它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I”,也就是故事的首字母。可以說,這個尺度適合傳達一個史詩故事的開始。從上帝創造萬物到該隱謀殺亞伯的故事,都在一個約2公分的小圓圈裡被精心表達出來。

場地視圖,由Jacobus van Enkhuysen 複製/茲沃勒聖經藝術家插圖“茲沃勒聖經,零葉”荷蘭北部,茲沃勒,公共兄弟會格雷戈里之家(副本)/可能是茲沃勒(插圖)1474(副本)/1475- 76(圖)內藤收藏(長沼財團)國立西洋美術館藏

《茲沃勒聖經零葉》於 15 世紀末在荷蘭北部小鎮茲沃勒(靠近今荷蘭)創作,是一片單葉,上面有故事的首字母和強調的字母 D。我欣賞它的有序之美。

最初,僧侶和尼姑負責抄寫和裝飾手稿,但漸漸地,民間工匠開始接管這個角色。這部作品中所見的複雜字體,很難相信是手寫的,是由著名書法家雅各布斯·範·恩克海森(Jacobus van Enkhuysen) 創作的,據說他花了14 年時間才抄寫整本書。

這種和諧的佈局是透過包含詩篇的三個版本而創建的。每個故事的開頭都描繪了大衛生活中的一個場景,例如大衛抬著約櫃到耶路撒冷。

喬瓦尼·迪·安東尼奧·達·博洛尼亞插圖,禮拜詩歌彙編《零葉》,博洛尼亞,意大利 1425-50 色彩、墨水、金色/動物牛皮紙 內藤收藏 國立西洋美術館

在某些情況下,首字母縮寫用於表明手稿是為誰創作的以及在什麼背景下使用的,例如, 《禮儀詩歌彙編零葉》中的首字母“C”是方濟會修道士在歌唱的符號。這意味著母手稿是為方濟會修士製作的。

此外,像本作品一樣,在書頁邊緣填充植物圖案的邊框裝飾在手稿中很常見,但如果仔細觀察,本作品具有一種奇怪的僧侶般的外觀,混合著色彩豐富和優雅的花朵。的是,它有一個老人的頭漂浮著。

會場中還有其他頁面的頁邊空白處裝飾著惡作劇的圖畫,也許是出於藝術家的樂趣,仔細檢查這些頁面很有趣。

劇本由 Francesco da Codigoro 編寫,Giorgio Dalemagna 插圖,“Leonello d’Este 的祈禱書”,零葉,費拉拉,意大利,1441-48 年,內藤收藏,國家西方藝術博物館。

祈禱書包含了祈禱期間要閱讀的所有文本,最初由主持禮拜儀式的牧師擁有,但逐漸在平信徒中流行起來。

其中,應15世紀統治意大利費拉拉市的埃斯特家族的要求而製作的《萊昂內洛·德埃斯特的祈禱書》 ,就是對世俗信徒來說奢華華麗的作品的一個例子。鑲金的框架裝飾,以細線般的線條繪製,讓人想起奢華珠寶的閃爍,令人驚嘆不已。

裝飾由喬治·達萊馬尼亞 (Giorgio Dalemagna) 完成,他是費拉拉的主要手稿畫家之一。雖然整體風格屬於晚期哥德式風格,但從縮寫裡面的人物繪製方式就可以看出文藝復興風格的影響,或許是因為當時文藝復興已經在費拉拉開始了。

手稿裝飾一直保存在書籍中,並且比壁畫或掛毯更不容易消散或損壞,因此可以說是中世紀藝術的寶貴見證。這部作品也可以說是傳達時代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抓住了過渡時期存在的兩種美學情感的本質。

由藝術家 Lusson 繪製,《時辰之書》,《零葉》,巴黎,法國,約 1405-10 年 顏色、墨水、金色/動物牛皮紙,內藤收藏,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
場地視圖,由替代藝術家繪製,《零葉祈禱書》,荷蘭北部,可能是萊頓,約 1500-1530 年,內藤收藏,國立西洋藝術博物館。

當然,也有許多零葉帶有微型圖(插圖),它們在頁面上被賦予獨立的空間,而不是用首字母裝飾。

《零葉祈禱書》的插圖描繪了基督被白色空間裝飾所包圍,金色背景上散佈著花朵和昆蟲,具有錯視風格(trompe l’oeil,一種在根特和布魯日流行的裝飾)約1500)。儘管這些紙張最初是為了插入現有手稿中以提高其美學價值而創建的,但它們的主人似乎在它們上添加了刺繡邊框,並以微型繪畫的形式將它們用於崇拜。

場地視圖,加布里埃爾·德克羅的貴族身份證,西班牙格拉納達,1540 年,內藤收藏,國家西方藝術博物館。

此外,與基督教無關的“世俗手稿”,例如百科全書內容和身份證,也將在場內展出。此外,作為作品研究的結果,我們也涵蓋了根據抄寫文字、字體、裝飾風格等內容進行鑑定的《零葉葉》的母稿,以及姐妹葉。

精美插圖的手稿,有時用作所有者的地位象徵或滿足美學趣味。甚至有收藏家只將裝飾部分剪下來,被視為超越書籍領域的一流藝術品。其中許多作品雖然尺寸較小,但與我們平時在博物館裡看到的西洋畫一樣具有美感,令人賞心悅目。為什麼不看看這個展覽,想想中世紀人們的美感意識,他們讀書的感受可能與我們今天不同呢?

《內藤典藏手稿-最優雅的中世紀縮影》概覽

時期 2024年6月11日(星期二) – 2024年8月25日(星期日)
場地 國立西洋美術館特展室
營業時間 9:30-17:30(週五、週六9:30-20:00)
*閉館前 30 分鐘為止可入場。
閉館日 7月16日星期一(星期二)
但7月15日(週一·假日)、8月12日(週一·假日)、8月13日(週二)開放。
入場費 成人1,700日圓、大學生1,300日圓、高中生1,000日元

*國中生以下免費。
*身體及精神障礙人士及一名陪同人員免費入場。
*其他詳情請查看展會官方頁面。

由…贊助 國立西洋美術館、朝日新聞
詢問 050-5541-8600(您好撥號)
展會官方頁面 https://www.nmwa.go.jp/jp/exhibitions/2024manuscript.html

*文章內容截至報道時。最新資訊請關注展會官方頁面。


查看其他報告

【東京都美術館】「De Chirico展」報道。全面了解藝術,包括震驚許多超現實主義者的形而上繪畫。

東京都美術館
《形而上學繆斯》,1918 年,里沃利城堡當代藝術博物館(弗朗西斯科·費德里科·切瑞蒂藝術基金會長期借出)© 里沃利城堡當代藝術博物館,里沃利-都靈,切瑞蒂基金會長期借出© Giorgio de Chirico,由 SIAE 2024 提供

20世紀藝術巨匠喬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 ,1888-1978)十年來首次在日本舉辦的大型回顧展“德·基里科展”正在東京都美術館舉辦。展覽期限至2024年8月29日。

展覽現場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展覽現場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展覽現場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喬治·德·基里科因其「形而上學繪畫」而聞名,對許多藝術家產生了巨大影響,包括薩爾瓦多·達利和雷內·馬格里特等超現實主義者。雖然他有著強烈的前衛畫家形象,但他也致力於文藝復興、巴洛克等古典主義表現方法,繪畫風格根據時代而發生很大變化。

回顧展一般依照時間順序介紹藝術家從早年到晚年的作品。然而,在這次展覽中,將展出來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件以油畫為主的作品,這些作品以德基里科所處理的主題和母題為特色,如“自畫像”、“形而上的繪畫、 」和「回歸傳統繪畫」。它對每幅作品進行了總結,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了它們是如何繼續繪製和變化的

第一章作為引言,重點在於自畫像和肖像。德·基里科從職業生涯之初就創作了數百幅自畫像,風格上發生了各種變化,反映了他在每個時期的研究成果。

《弟弟的肖像》,1910 年,國家美術館,柏林 © Photo Scala,佛羅倫薩 / bpk,Bildagentur fuer Kunst、Kultur und Geschichte,柏林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德基里科 1888 年出生於希臘,父母是義大利人,父親去世後,他與母親和弟弟搬到了德國慕尼黑。在那裡,他就讀於一所藝術學校,但退學並於 1909 年搬到義大利米蘭。當時,德基里科深受弗里德里希·尼采的哲學和以《死亡島》聞名的抽象主義畫家阿諾德·伯克林繪畫的影響。 (1910年),這幅畫是在繪畫尚未建立之前的早期階段所畫的。

《自畫像》,約 1922 年,托萊多藝術博物館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自畫像》 (c1922) 是德基里科對西方藝術被「回歸秩序」運動主導的時代的回應,該運動重新發現了古典繪畫的秩序,作為對前衛運動破壞表現形式的反應我從事的工作是什麼。它基於皮耶羅·德拉·弗朗西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和拉斐爾·桑齊奧(Raffaello Sanzio)等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作品的紮實視覺。

身著鬥牛士服裝的自畫像,1941 年,Casa Rodolfo Siviero 博物館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身著 17 世紀服裝的公園自畫像,1959 年,Giorgio e Isa de Chirico 基金會 © Fondazione Giorgio e Isa de Chirico,羅馬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此外,一些自畫像中他穿著 17 世紀的服裝或扮演鬥牛士。這種導演實驗和戲劇偏好是德基里科作品的特點之一,也與他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斷斷續續參與的歌劇和戲劇的舞台設計密切相關。另外,在展覽的後半部分,也介紹了德基里科創作的舞台服裝和設計草圖,想像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觀看它們會很有趣。

第二章將德基里科標誌性的形而上繪畫分為三個主題: 「義大利廣場」、「形而上內部」和「馬努幹」。本次展覽的亮點在於收藏了許多1910年代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品,這些作品通常散佈在世界各地。

德基里科說,1910年的某一天,在佛羅倫斯的聖十字廣場,他感覺好像第一次看到熟悉的場景。由於這種“啟示”,在繪製廣場和室內房間的具體圖像時,通常不存在的扭曲的透視和圖案排列創造了一種我們所看到的世界的深度感,類似於夢中的圖像。創作暗示世界上存在的非凡、神秘和奧秘的繪畫

“沉默雕像(阿里阿德涅)”,1913 年,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立博物館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1911 年,當他移居巴黎時,他的奇幻畫作立即吸引了評論家,並成為巴黎運動最前沿的一部分。受他所鍾愛的尼采哲學的影響,德基里科後來將他的作品命名為「形而上學繪畫」。義大利廣場一角展出的《沉默的雕像(阿里阿德涅)》 (1913)確實是形而上繪畫的傑作。

《義大利廣場與玫瑰塔》,約 1934 年,特倫托與羅韋雷托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長期借自 LF 收藏)© Archivio Fotografico e Mediateca Mart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年

《有玫瑰色塔的意大利廣場》 (c1934) 是一個看不到人的廣場,但從畫布外延伸出的長長的陰影營造出一種令人不安的氣氛。 》類似」創建於 1913 年。的副本。德基里科也積極複製他過去畫過的形而上畫,儘管這些行為有時被批評為“贗品”,但他自己說,“這些複製品是用更美麗的材料製成的。”它是用更複雜的技術繪製的,我不認為有任何缺陷。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基里科作為一名士兵從巴黎搬到費拉拉,他的畫作從俯瞰廣場的開放視野轉向封閉的室內空間。繪製的圖案靈感來自費拉拉的房屋內部和商店的櫥窗,而德奇里科熟悉的物品,如餅乾、海圖和尺子,開始在沒有背景的情況下出現。

[福音派靜物 I] 1916 年,中之島美術館,大阪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這些被稱為“形而上學的室內裝飾”,當你觀看1910年代的作品時,你會發現所描繪的圖案不自然地隱約出現在你眼前的螢幕上。然而,到了 20 世紀 60 年代,安裝了窗戶,構圖也發生了變化,營造出寬敞的感覺。從窗戶還可以看到義大利廣場的建築,這項特徵在德基里科於1968年開始的「新形而上繪畫」中可見一斑,融合了過去作品的主題。

大衛之手的形而上學室內裝飾,1968 年,Giorgio e Isa de Chirico 基金會 © Fondazione Giorgio e Isa de Chirico,羅馬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在「馬努坎」一角,在西方古典繪畫中享有特權地位的人物形像被沒有個性的馬努坎(人體模型)所取代,並被視為與其他物體同等水平的物體。作品。由於馬努幹的出現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有人說,馬努幹代表了人類引發戰爭的非理性,或者人類對抗暴力的無力。

「先知」1914-15,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詹姆斯·薩爾·索比遺贈)©數位影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佛羅倫薩卡拉©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形而上學繆斯》,1918 年,里沃利城堡當代藝術博物館(弗朗西斯科·費德里科·切瑞蒂藝術基金會長期借出)© 里沃利城堡當代藝術博物館,里沃利-都靈,切瑞蒂基金會長期借出© Giorgio de Chirico,由 SIAE 2024 提供

儘管馬努坎扮演了繆斯、先知、哲學家和新娘等多種角色,但她在她早期的傑作《先知》 (1914-15)和《形而上學繆斯》 (1918)中被描繪成無機物。

《南方之歌》,約 1930 年,皮提宮,烏菲茲美術館 © Gabinetto Fotografico delle Gallerie degli Uffizi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從形而上繪畫回歸古典繪畫後,德基里科於1925年回到巴黎,與超現實主義畫家交往,將注意力重新轉向形而上繪畫,創作了《角斗士》、《角斗士》等新題材。山谷家具」也被採用。第 3 章重點討論 20 年代末期的此類發展。

「戰鬥(角鬥士)」1928-29,Novecento 博物館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右邊是《山谷裡的家具》,1927 年,特倫托和羅韋雷托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長期借自 LF 收藏)© Archivio Fotografico e Mediateca Mart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接下來的第四章的標題是[回歸傳統繪畫——從“回歸秩序”到“新巴洛克”],包含了一些作品,展示了本文中經常提到的致力於古典繪畫所取得的成果。 。從1920年左右開始,他研究提香、拉斐爾等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然後從1940年代開始研究魯本斯、委拉斯開茲等巴洛克時期的作品,儘管受到超現實主義者的批評,但他繼續研究他們的表達,我將它融入了製作中。

盔甲與西瓜,1924 年,裕信銀行藝術收藏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本章有兩幅沐浴畫。其中一幅作品是《躺在浴室裡的女人》(阿爾克墨涅的休息) (1932年),是當時被譽為文藝復興古典主義領導人物的印象派畫家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晚年創作的一幅沐浴畫。

斜倚在浴缸中的女人(阿爾克梅內的其餘部分),1932 年,羅馬國家現代和當代藝術博物館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沐浴在風景和紅布中的婦女,1945 年,Giorgio e Isa de Chirico 基金會 © Fondazione Giorgio e Isa de Chirico,羅馬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十多年後創作的另一幅作品《沐浴在風景和紅布中的婦女》 (1945年)的靈感來自於巴洛克繪畫以及對它們的詮釋的歐仁·德拉克洛瓦和古斯塔夫·庫爾貝的作品。雖然題材相同,但對比一下,可以發現筆觸和風格都有明顯的變化,後者整體更加光澤,深色濃重的色彩更加突出。

最後一章「新形而上繪畫」講述了德·基里科十年來的發展,直至他於 1978 年去世,當時他再次開始從事形而上繪畫。

《奧德修斯歸來》,1968 年,Giorgio e Isa de Chirico 基金會 © Fondazione Giorgio e Isa de Chirico,羅馬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德基里科自由地結合了他過去創作的元素,例如廣場、室內裝飾、馬努坎、古典繪畫中的神話故事,甚至他在插畫作品中繪製的太陽和月亮,它開闢了新天地,超越了簡單的重複。這些風格被稱為“新形而上繪畫”,1910年代形而上繪畫的憂鬱、沉重的氣氛消失了,全部都是輕盈明亮的,彷彿毒已被除去,都有一種好玩的感覺。

「浪子」 1973 年,Giorgio e Isa de Chirico 基金會 © Fondazione Giorgio e Isa de Chirico,羅馬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競技場中的角鬥士”,1975 年,Giorgio e Isa de Chirico 基金會 © Fondazione Giorgio e Isa de Chirico,羅馬 © Giorgio de Chirico,SIAE 2024

不受周圍人批評的影響,德基里科的作品始終是關於前衛與經典能夠共存而不是相互矛盾的,並多次引用和致敬自己的作品。這被稱為他繪畫生涯的頂峰。

「德基里科展」概覽

場地 東京都美術館
時期 2024年4月27日(星期六) – 2024年8月29日(星期四)
營業時間 週五 9:30-17:30 至 20:00(最後入場時間為閉館前 30 分鐘)
休息日 7月9日星期一(星期二)~7月16日(星期二)
*但是,辦公室將於7月8日(星期一)及8月12日(星期一、假日)開放。
參觀費(含稅) 一般2,200日圓、大學·專門學校生1,300日元、65歲以上1,500日元

*週六、週日、假日以及8月20日(週二)以後需預約。
*高中生以下免費。
*持有身體殘障證明書、愛心筆記本、復健筆記本、精神殘障健康福利筆記本、原爆倖存者健康筆記本及其陪同人員(最多1人)可免費入場。
*其他詳情請查看官方門票頁面

由…贊助 東京都歷史文化財團、東京都美術館、朝日新聞
詢問 050-5541-8600(您好撥號)
展會官方網站 https://dechirico.exhibit.jp/

*文章內容截至報道時。請查看官方網站以了解最新資訊。


查看其他報告

【東京國立博物館】《法然與淨土》報道。這裡聚集了許多淨土宗寺廟的著名珍寶,包括國寶「早神」和獨特的羅漢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法然與極樂淨土」會場景觀

為紀念淨土宗創立850週年,位於東京上野的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了題為「法然與極樂淨土」的特別展覽,匯集了許多與淨土宗創始人有關的珍品,法然,來自全國各地的寺廟。展覽期限至2024年6月9日。

*展覽期間,部分作品的展示方式有所不同。詳情請查看展會官方網站。

進入“法然極樂淨土”

最初在印度和中國發展起來的、祈願往生阿彌陀如來在西方建立的無苦世界淨土的信仰,在日本被稱為“淨土宗”或“淨土信仰” ,以天台宗為基礎,主要在比叡山延歷寺採用。

法然(1133年~1212年)出生於平安時代末期,戰爭、天災、瘟疫接連發生,在佛教末期,在比叡山修習淨土宗,並於1175年(貞德五年),他自立教義,名為“南無阿彌陀佛”,創立淨土宗,宣揚稱頌阿彌陀佛,人人皆可平等得阿彌陀如來救度,往生極樂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的意思是「我皈依阿彌陀如來」。 「念佛」的簡單教導很受歡迎,它指出,如果大聲讚美這六個字母的短語(念佛),無論你是否進行了嚴格的訓練或善行,你都可以到達天堂。受到了貴族、學者的廣泛擁護,甚至得到了苦難中的普通百姓的支持,並逐漸發展成為鎌倉佛教的主要教派之一。一直流傳至今。

為紀念2024年淨土宗創立850週年,本次展覽將展示淨土宗從法然創立到江戶時代德川將軍家族皈依的偉大發展的藝術和歷史。財產在內的珍貴寶藏的大型展覽

展覽分為四個章節。第一章「法然和他的時代」介紹了法然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外表、成就和思想。

國寶《法然上人圖傳》(第14卷)鎌倉時代,14世紀,京都,知恩院收藏展覽期間:4/16-5/12 *展覽期間場景可能會改變

在這裡,您可以看到重要文化財產《本願念佛集選(廬山寺版)》,它是系統化法念思想的淨土宗根本經典,其中包括法念親筆的手跡,以及總共國寶《法然上人圖傳》可以說是眾多法然傳記的集大成者,不僅記載了法然從生到死的一生,還記載了宮廷的功績。

重要文化遺產《法然上人坐像》鎌倉時代,14世紀,奈良,當真寺奧院收藏展覽期間:4/16-5/12

奈良大摩寺奧院本尊法然上人坐像,是中世紀時期法然上人像的珍貴典範,據說其外觀出自年齡相對年輕。他的肉很多,表情似乎帶著微笑,給我的感覺很溫柔。這種輕鬆的平易近人的氛圍與淨土宗的大眾化性質相似,進入本次展覽後立即展示,確實具有像徵意義。

重要文化財產「七品」(部分)鎌倉時代,1204年(玄久1)京都二尊院收藏展覽期間:4/16-5/12

隨著邪教勢力的壯大,出現了一些扭曲教義、擾亂公共道德的人,延歷寺的追隨者有時會提起訴訟,要求結束千秋念佛。如果你仔細看《七條清會》,裡面記載了法然讓弟子們簽署的七條禁令,以鼓勵自律,你會發現,淨土真宗的創始人親鸞,也包括了蘭當年的簽名。 。

「Sogakku」是親鸞的簽名/重要文化遺產「七篇推薦」(部分)鎌倉時代,1204(悟空1)京都,二尊院收藏展覽期間:4/16-5/12
第二章展覽,菩薩面具。

第二章《阿彌陀佛的世界》的亮點是《圖傳》,透過許多阿彌陀如來的雕塑,表達了許多人的願望,這種信仰甚至傳播到了平民百姓中。十五菩薩降臨”,也是佛教淨土宗總寺院京都知恩院所藏。

國寶《阿彌陀佛二十五菩薩降臨(早到)》鎌倉時代,14世紀,京都知恩院展覽:4/16-5/12

這幅作品被稱為“早來五”,許多人可能都熟悉它,因為它作為鎌倉時代佛教繪畫的代表作被收錄在教科書和其他出版物中。描繪阿彌陀如來駕雲降臨,與諸菩薩同行,接送已到生命盡頭的念佛修行者往生淨土的畫,被稱為“來吾圖”,“沙耶來吾”之名源自對角構圖。來自飛雲的壯麗表情,強調了像水從瀑布直線落下的感覺。這樣的設計大概反映了人們希望盡快到達的願望。

國寶「阿彌陀二十五菩薩到來(早到)」(局部)鎌倉時代,14世紀,京都知恩院展覽期間:4月16日至5月12日

從 2019 年開始的三年時間裡,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包括更換hada-uragami(直接貼在主紙背面的加固紙),因此螢幕變得更亮,顏色也變成藍色。景觀得到了改善,從而產生了這幅畫所特有的立體風景,例如深深雕刻的山面,變得更加清晰。

另外,不可錯過的還有淨土聖地奈良台摩寺的國寶「津織台摩壇城」 。這項工作本來是安排在第3章的,但也許由於篇幅限制,它被安排在第2章區域。

國寶《鶴織大摩壇城》中國,唐或奈良時期,八世紀,大摩寺藏,奈良展覽期間:4/16-5/6

作品描繪了長寬各4公尺的淨土,令人印象深刻,描繪了淨土宗三大聖典之一的《甘無二法經》的內容。使用染成豐富色彩的絲綢和金線,每英寸(3.3厘米)60根經線的精確編織,可以想像產生了接近繪畫的表現,例如精細的線條圖和顏色漸變。據信它是在唐朝的中國或8世紀奈良時代的日本製造的,但據說沒有其他8世紀的文物使用如此先進的技術製造的例子。這將是該劇首次在奈良縣以外的地區上映。

《大馬壇城》鎌倉時代,14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 展覽期間:4/16-5/12

遺憾的是,原作色彩大部分已失,但這部作品在鎌倉時代獲得了法然弟子食空的極大信任,並製作了許多複製品。同一章節中也展出了墨線清晰的台瑪壇城複製品。相傳「鶴織大摩壇城」是貴族少女中翔姬在阿彌陀佛如來的幫助下,用蓮花線在一夜之間編織而成的。

第3章展覽、中心為重要文化財產《聖光聖人坐像》鎌倉時代、13世紀、福岡/善道寺(久留米市)收藏展覽期間:4/16 – 5/12

第三章「法然的弟子與佛法之路」追溯了法然弟子的活動,他們在法然去世後不知疲倦地努力將他的教義傳播到日本各地,包括鎮西(九州)、鎌倉和京都。

《末代念佛賜手印(極樂原書)》鎌倉時代1228年(安政2年)福岡善道寺藏(久留米市)展覽期間:4/16-5/12

弟子們之間似乎有不同的做法,例如傳宗念佛的概念建構、各種修行在其中的定位、以及確保邪教的合法性等。所展示的《末代念佛賜手印(原極樂版)》據說是由鎮聖派的創始人翔子手書的,這部作品是為了向後人傳達法念的真實意圖而寫的。這讓我想到,即使是最簡單的傳宗念佛教義的保護和傳承是多麼困難。

第4章展覽,又兵衛康則等人的《帝釋天像》、《地獄天像》、《金剛力士像》、《光京力士像》江戶時代,1621年(元七年)京都,知恩院收藏全日展

淨土宗復興的創始人正藝為日立國的關東淨土宗奠定了基礎,其弟子正宗在江戶創建了增上寺。自鬆平家族以來,篤信淨土宗的德川家康在江戶建立了增上寺,在京都建立了知恩院,鞏固了教團的地位。第四章“江戶時代的淨土宗”,追溯了江戶時代淨土宗的急劇崛起,該教派利用淨土宗寺院帶來的大量寶物,獲得了幕府和各封建領主的讚助。

重要文化財產:大藏經(宋版)中國,北宋至南宋時期,12世紀出版於東京增上寺全年展覽*展覽期間屏幕可能會更換

這裡可以看到的三部大藏經(宋版、元版、高麗版)是德川家康用領土從大和、週衛、近江三國的寺廟獲得的“三大藏”,並捐贈給增上寺的。寺廟。

大藏經是翻譯成中文的5000多卷佛經的總集。印刷版的《大藏經》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財產,但據說世界上還沒有一座寺廟藏有三本而無缺本的例子。這是文化史上極為重要的著作,為現代佛教研究奠定了基礎。

傳說中的德川家康《每日念佛》江戶時代,17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全年展出

雖然不華麗,但引起我注意的是據說是家康手寫的《每日念佛》 。據信,家康晚年每天苦心抄寫《南無阿彌陀佛》經,祈求自己滅亡。從遠處看,你可能會誤以為它是某種圖案,看到名字寫得如此緊湊,6列41行,有點令人毛骨悚然,似乎是一種痴迷的表達。然而,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只有兩個地方寫著「南無阿彌家康」而不是「南無阿彌陀佛」。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寫,但我想知道這是否只是一個笑話,或者背後是否有更深的含義。

鹿野一信、五百羅漢、江戶時代、19世紀、增上寺、東京 全年展覽 *展覽期間螢幕可能會更換

鹿野一信(1816-63)是江戶時代末期的畫家,據說在進入鹿野派之前,他主要自學了四條派和土佐派的風格,經過一段時間創作了這幅作品作為他繪畫生涯的巔峰之作,我挑戰的增上寺藏《五百羅漢》可以說是這次展覽的亮點。

阿羅漢是一種尊稱,指佛陀弟子中證悟的聖人,被認為具有救度眾生的作用。五百羅漢是佛陀滅度後參加集會(第一次集會)編撰佛經的五百羅漢,在日本,明代中期以後,各地積極創作五百羅漢的木雕和石像。

鹿野和信《五百羅漢》(第23、24幅)江戶時代,19世紀,東京增上寺展覽期間:第23、24幅為4月16日至5月12日
鹿野一信《五百羅漢》(第64幅)江戶時代,19世紀,東京增上寺展覽期間:第64幅為4月16日至5月12日

這張羅漢圖無論大小、數量、威力都是史無前例的,是描繪了500尊羅漢,每尊5幅,共100幅的傑作。羅漢的修行與生活、六道、人間的災難、羅漢的救援等獨特的場景,以豐富的色彩、戲劇性的色彩表現出來,採用西方的明暗和透視法,不受日本繪畫框架的束縛。我被大量的資訊和所帶來的熱情所震撼,書中沒有任何部分是毫不費力的。

會場內共展示100幅中的24幅(上半場和下半場各12幅)。

《佛臥像》江戶時代,十七世紀,法念寺藏,香川縣,全年展出

在會場最後看到的是香川法念寺擁有的「臥佛像」 。作品是佛涅槃場景的三維再現,由一尊比真人大小的臥佛像及其周圍共 82 尊佛像組成,其中包括哀羅漢、天龍八尊、天龍八部等。它是由高松藩初代藩主鬆平賴重從京都請來的佛教雕刻家建造的,像這樣的大型涅槃群像還沒有出現過。

《佛臥像》江戶時代,十七世紀,法念寺藏,香川縣,全年展出

通常放置在法念寺的三佛堂(涅槃堂),本次展覽展出了26件。它作為一個拍照點開放。

東京展結束後,展覽計畫前往京都國立博物館和九州國立博物館巡迴展出。

 

「法然極樂淨土」概要

時期 2024年4月16日(二)~6月9日(星期日)
場地 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
營業時間 9:30-17:00(最後入場時間為休館前30分鐘)
閉館日 5月7日星期一(星期二)
*但是,4月29日(週一·假日)、5月6日(週一·假日)照常開放
入場費 一般2,100日圓、大學生1,300日圓、高中生900日元

*本次展覽無需提前預約。
※國中生以下、殘障人士、照顧者1人免費。入館時請出示學生證、殘障證等。
其他詳情請查看展會官方門票頁面

由…贊助 東京國立博物館、NHK、NHK宣傳、讀賣新聞
詢問 050-5541-8600(您好撥號)
展會官方網站 https://tsumugu.yomiuri.co.jp/honen2024-25/

*文章內容截至報道時。最新資訊請查看展會官方網站。


查看其他報告

【訪談報道】首屆當代藝術展「這裡成為未來藝術家睡覺的房間了嗎?」在國立西洋美術館開幕

國立西洋美術館
展會風景

東京上野國立西洋美術館首屆當代藝術展:「這裡已經成為未來藝術家睡覺的房間了嗎?——國立西洋美術館65年後問自己|當代藝術家的問題。」打開。展覽期限至2024年5月12日。

■參展藝術家
Yuki Iiyama、Yoichi Umezu、Mai Endo、Tsuyoshi Ozawa、Nodoka Odawara、Natsuko Sakamoto、Hiroshi Sugito、Ryudai Takano、Kyo Takemura、Koki Tanaka、Toeko Tatsuno、Elena Tutattatova、Rei Naito、Taday Nakahaah、Toeko Tatsuk、Elena Tutatkova、Rei Naito、Taday Nakau ) + 安藤博美 + 津橋仁子 + 星川朝子 + 脅本登崎)、布施倫太郎、松浦久夫、宮岐夫人、湯淺江博士、由美地漢字二

小澤剛的個展
布施倫太郎《骰子博物館計畫》(2024)
Perp 房間展示
遠藤麻衣《Omega and Alpha Ritual─國立西洋美術館版》(2024)

這是國立西洋美術館大規模展示當代藝術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該館主要收藏和展覽20世紀上半葉以前的「西方藝術」。在先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據稱此舉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擴大對藏品的理解視野,將藏品與當代作品並列展示,也不是為了讓對當代藝術有濃厚興趣的人感興趣。正在

回顧過去,松方收藏館是松方小次郎為了向日本畫家展示正宗的西方藝術並為他們的創作活動做出貢獻而建立的博物館的基礎。作為創造和培養未來藝術家的靈感之地。

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認真質疑博物館是否真的創造了這樣一個空間。

本次展覽面對這一事實並跨越流派,提出了博物館及其藏品如何與當代表達相關的問題,以及它在我們這個時代作品的外觀和意義生成中可以發揮什麼作用。21 組藝術家,透過他們的作品來看看他們的反應。展覽也展出了館藏的約70件西方藝術傑作,包括克勞德·莫奈、保羅·塞尚、莫里斯·丹尼斯等人的作品,都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展覽。

這就是為什麼這個計畫的許多參展者都活躍在批評等領域,而且場館裡的文本比典型的當代藝術展覽要多,在某些情況下,文本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中林忠義作品展

藝術家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意識各不相同。

例如,在第一章「這個地方變成了什麼樣的記憶磁場?」中,中林忠義、內藤麗和松浦久夫討論了他們自己的作品以及塞尚、丹尼斯或中林忠義本人的作品。博物館收藏的前輩們的作品,如奧迪隆·雷東(Odilon Redon) 和魯道夫·布雷丁(Rodolphe Bredin),他們追溯了表達的歷史血統,並在旁邊展出。將博物館定義為一個磁場,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藝術家的記憶共存,相互交織,我們思考博物館的藏品會形成什麼樣的磁場。我們正在通過作品驗證海豚的存在。 。

松浦久雄作品展 / 左起:保羅‧塞尚《蓬圖瓦茲的橋與堰》(1881)、松浦久雄《賽普勒斯》(2022)、松浦久雄《綠色領地》(2024)

在第二章「你對日本『西洋美術館』的存在有何看法?」小田原野花在她的新裝置《雕塑/克服現代性-由國立西洋美術館編輯》中探討了博物館的象徵意義。奧古斯特·羅丹的雕塑《思想者》從基座上移開,側放在鮮紅的地毯上,非常引人注目。

小田原野花展/ 左起:奧古斯特·羅丹《思想者》(1881-82)、西光萬吉《木尺》(1960 年代)、奧古斯特·羅丹《青銅時代》(1877 年[原始模型])
背面完全可見,許多參觀者坐下來欣賞“思想者”,認為他們可能再也見不到這種狀態的“思想者”了。當思考者跌倒時,坐墊的精緻舒適感讓他看起來像是睡著了,相當有幽默感。

小田原野花展覽/奧古斯特·羅丹《思想者》(1881-82)

與西方的博物館不同,小田原建在容易發生地震的地面上,也面臨著日本現代化進程中博物館所要面對的歷史“扭曲”,他說他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件事。

這個新裝置的作品包括在1923 年關東大地震中倒塌的《思想者》,以及在1922 年部落解放運動期間起草《平九社宣言》、後來在監獄中成為民族主義者的齋子萬吉等作品。其組成部分包括日本人畫作“Kishaku”,一個模仿五層寶塔的物體,每次地震都會倒塌並重建,以及博物館獨立開發的隔震平台。小田原的裝置作品探討了日本的地震和意識形態轉變的意識形態問題,「墮落」和「轉變」重疊,營造出提出複雜問題的外觀。

 

在第四章「這個地方可以成為多種生命/性的場所嗎?」中,高野隆在美術館展廳中重新創造了人類「生命」的空間,這個空間旨在成為一個無味、無臭、中性的地方。它很大

高野龍大的展覽

對於個人來說遙不可及的傑作如果排列在普通的現代客廳裡會是什麼樣子?考慮到這一點,高野決定將博物館收藏的古斯塔夫·庫爾貝、文森特·梵高和盧卡斯·克拉納赫(他的父親)的畫作、埃米爾·安托萬·布德爾的雕塑以及他自己的攝影作品與宜家家具結合起來。由.組成的空間。

高野認為IKEA的產品是現代主義設計的巔峰之作,它消除了象徵權威的裝飾,讓人們過著簡單而充實的生活。任何人都會對庫爾貝和布爾德爾被放置在著名的博物館中感到不舒服,而這些博物館永遠不會出現在我們充滿如此實惠的時尚的日常空間中。不是嗎?大力士肌肉發達的雕塑,過度地表現了某種“男人是堅強的”,放在博物館前花園裡,會因其雄偉的外觀而令人讚嘆,但放在這個聰明的房間裡,卻顯得格格不入,而且是一個現代的——日間雕塑,它看起來像是與感性相反的東西。

高野龍大的展覽

隨著心理上的接近,我們看待作品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但同時我也意識到,不受展覽空間的影響,只欣賞作品本身是多麼困難。

 

儘管博物館是希望以不朽的狀態保存藝術品並永遠保存到未來的機構,但作為實物的藝術品不可避免地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改變。在第五章「這是一個作品生存的地方嗎?」中,竹村京討論了前松方收藏中的克勞德·莫奈的《睡蓮》,該作品於2016 年在盧浮宮被發現,當時已嚴重受損,目前已成為博物館的藏品。 ,重點關注柳樹的倒影。

一幅199.3厘米x 424.4厘米的巨幅油畫只經過了最低程度的保護處理,其缺失的部分被富有想像力地用半透明布上的絲線補充,使其呈現出雙層結構。我們宣布了1916年的商業廣告《睡蓮》。

Kyo Takemura,1916 年睡蓮,來自修復後的廣告(2023-2024 年),絲綢透明紗,藝術家收藏

竹村反對這樣一種觀點,即由於過度的修復,一個時期創作的作品被不同時代的人們的思想“文字”所覆蓋。在這件作品中,過去失去的記憶被巧妙地用可逆的絲線重新翻譯,“就像把西洋畫變成日本畫一樣”,從而使作品煥發光芒,同時保留缺陷。保護正在付諸實踐,確認這一點並為未來保留它。

Kyo Takemura「修復後的廣告中的 1916 年睡蓮」部分(2023-2024)絲綢紗窗紗,藝術家收藏

最後一章,第七章“尋找未知的地方”,收錄了 2014 年去世的杉戶博、梅津洋一、坂本夏子辰野登惠子的作品,以及克勞德·莫奈、保羅·西涅克、傑克遜·波洛克等人,透過在同一空間中面對過去高度實驗性的繪畫,我們試圖思考什麼是所謂的日本“當代藝術”,並衡量其實驗性的範圍。

第七章 展覽
第7章展覽/左起:辰野登惠子《Work 85-P-5》(1985)、傑克森‧波洛克《Number 8, 1951 Black Stream》(1951)
第 7 章展覽/左起:保羅西涅克《聖特羅佩港》(1901-02)、坂本夏子《入口》(2023)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國立西洋美術館首席研究員新藤敦在本次展覽的籌備過程中表示:“坦白說,國立西洋美術館並不是一個能夠給今天的人們帶來啟發的地方。” ”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這可能不會發生。”參加這次展覽的一些藝術家的想法是從國立西洋美術館及其收藏中得到的,但這是因為他們有機會這樣做。

因此,在最後一章中,我們不再問國立西洋美術館的收藏如何為當今藝術家帶來啟發,而是問「今天畫家的畫作如何與過去的作品競爭?」我思考過這一點,我希望作家之間在不同時期對問題的相互認識上的異同能夠顯現出來,」他在解釋這篇文章的意圖時說道。


新藤先生還表示,“我確信會有很多人對我自己的策展方式提出批評”,而這次展覽給人的印像是,展覽正在積極尋求批評,而不是融合各種可能性。聲音被提高。接收。參展藝術家對國立西洋美術館及其藏品傳達了哪些訊息?這將對日本當代藝術界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希望你能以敏銳的眼光來看看整件事情。

「這個房間已經成為未來藝術家睡覺的地方了嗎?——國立西洋美術館,65年前:當代藝術家的問題”

時期 2024年3月12日(星期二) – 5月12日(星期日)
場地 國立西洋美術館 特別展覽室
營業時間 9:30~17:30(週五、週六、4月28日[週日]、4月29日[週一·假日]、5月5日[週日·假日]、5月6日[週一·假日])9:30~20:00)
*閉館前 30 分鐘為止可入場。
閉館日 5月7日星期一(星期二)
*但是,4月29日(週一、假日)、4月30日(週二)、5月6日(週一、假日)照常開放。
入場費 成人2,000日圓、大學生1,300日圓、高中生1,000日元

※國中生以下免費 ※身心障礙者及一名陪同人員免費 其他詳情請確認官方網站。

由…贊助 國立西洋美術館
詢問 050-5541-8600(您好撥號)
展會官方頁面 https://www.nmwa.go.jp/jp/exhibitions/2023revisiting.html

*文章內容截至報道時。最新資訊請關注展會官方頁面。

文章提供: Kokosil Ueno


查看其他報告

【上野之森美術館】2020年台東區殘障作品展「森林裡的展覽」會場報告。 254件作品,拓展藝術樂趣圈

上野之森美術館
「森林展覽」會場場景

2024年3月6日至3月10日,上野之森美術館舉辦了2020年台東區殘障作品展「森林裡的展覽」。

*作品中所用材料的標註是根據藝術家(發送者)的要求而定。

「森林展覽」會場場景

在殘疾人士中,有許多人因心理障礙而難以發表自己的作品,或從未參與過創作活動。 「森林展覽」是台東區與台東區的合作項目,旨在讓這些人有機會在美術館展示自己的作品,讓他們體會到獨立從事藝術的樂趣和有人陪伴的樂趣認識他們的作品。這是由上野之森美術館共同主辦策劃的展覽。今年是該活動第三年舉辦,免費入場。

參展者為在台東區生活、學習或工作的殘疾人,或使用市內殘疾人設施或組織的殘疾人,共收集了254件作品,比去年的214件有所增加。

台東區立金龍小學《午夜小丑》畫紙

進入會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金流小學孩子們創作的色彩繽紛的作品《午夜小丑》。我透過從類似於大理石圖案的彩色建築紙上剪出所需的形狀來創造一個小丑。有一個看起來很友善的小丑,似乎是想逗你笑,但也有一個拿著刀、看起來很可怕的小丑。雖然基本模型是一樣的,但每個小丑形像都非常獨特,每個都充滿了吸睛的力量,讓我興奮不已,對未來的展品充滿期待。

場館風景
台東淺草中學F.M《我的狗「Haru」》美紋膠帶
M《Etopirika》克雷帕斯

雖然規定作品必須是可以在牆上展示的二維作品,但題材和材料是自由的,因此您可以享受水彩畫、丙烯畫、彩色鉛筆畫等豐富的表現形式.、撕紙畫、摺紙、粘土、書法等等,這也是本次展覽的魅力所在。

場館風景
山神加聖《美容沙龍》丙烯、油性筆
伊藤::大型作品《生命的存在》壓克力顏料、石粉黏土、板面板(綜合材料)

本次展覽也將頒發獎項給被評為特別優秀的作品。今年的評審是武藏野美術大學校長蒲山佑和、畫家遊馬健一和書法家風野正信。

今年有許多優秀作品,除了去年的台東區長獎、上野之森博物館獎、優秀獎、榮譽獎之外,我們還新設立了評審團特別獎。此外,遺憾未獲獎的作品將作為得獎作品介紹。

台東區長獎、森村麻衣子《森》丙烯顏料、色鉛筆、環氧樹脂等

森村舞子的《Sakari》榮獲台東區長獎。

藝術家評論:漢字“森林”的意思是“樹木的聚集”,透過這件作品“Sakari”,平時疏遠的人們的感情聚集在一起,並以快樂的感覺重新煥發活力。如果您能找到可以繼續您人生旅程的東西,我會很高興。

這部被評審形容為「看不厭煩」、「像打開寶箱」的作品,正如標題所暗示的那樣,多種元素融合在一起,打造出精美的作品。這是一部充滿細節和優雅感的傑作。

台東區長獎、森村麻衣子《森》丙烯顏料、色鉛筆、環氧樹脂等

鳥和蛋象徵性地出現的神秘世界,無法從任何時代或國家確定,透過創建環氧樹脂層以三維效果擴展。使用的材料多種多樣,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右上角的綠樹狀部分是用塑膠袋封口製作的,用來封住麵包袋,獨具匠心。

 

上野之森美術館獎島田勝宏「未來」水彩筆、魔術筆
放學後服務優秀獎巴庫的雞蛋「春天來了」油漆、蠟筆、紗線
榮譽獎,Tomodachi「雲雀」墨湯
評審團特別獎 Candy Junko《三個十字架》Pentel Crayon

當我參觀會場時,我發現這次也有許多在上一次活動中創作過令人難忘的作品的人的名字。查了一下才知道,獲得台東市長獎的森村麻衣子,在第一屆上野之森美術館獎也獲得了。

當我們與這次展覽的負責人交談時,他說:「這個展覽已經是第三次舉辦了,已經有一些『熟悉』的藝術家出現了。」有些人給我們發了不同風格的作品。臨近了,我很高興這次展覽激發了他們的創作動力。」她微笑著說。

榮譽獎:廣木弘高《One☆Shot》丙烯顏料、繪圖紙/去年,廣木弘高憑藉彩色鉛筆作品獲得了台東區市長獎,今年他的剪紙作品獲得了榮譽獎。如此多才多藝。

作為台東區「殘疾人藝術計畫」的一部分,派遣藝術指導員到市內的殘疾人設施舉辦藝術研討會。最近,越來越多的機構聽說了這個展會的聲譽,並要求我們在他們的機構舉辦研討會,所以我們感覺這個展會的知名度正在穩步提高。

「看到所有參加研討會的設施集體來到展會並分享他們的喜悅,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激勵。」該負責人說。

英式

此外,從今年開始,也製作了以獲獎作品為設計的桌歷。 (今年的日曆包括往年和前兩年的獲獎作品)

據稱,獲獎作品將出現在明年的日曆中,增加作品被展示的機會,將為藝術家帶來更大的動力。在那些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發表新作品的藝術家中,有些人可能有一天會在藝術界有所突破,所以我會在未來關注他們。

部分得獎作品將於2024年3月21日(星期四)至4月19日(星期五)在台東區役所一樓美術館展出,如有興趣,歡迎前來參觀。看。

2020年台東區殘障作品展「森林展」概要

時期 2024年3月6日(星期三) – 2024年3月10日(星期日)
場地 上野之森美術館
入場費 自由的
網路 https://www.city.tatoto.lg.jp/bunka_kanko/culturekankyo/events/shougaiarts/r5morinonakanotenran.html

*文章內容截至報道日期(2024年3月6日)。

 


查看其他報告

【東京都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伍斯特美術館藏》訪問報道。體驗跨越大洋的印象派多元表現形式

東京都美術館

 

2024 年是巴黎首次印象派展覽舉辦 150 週年。東京都美術館目前正在舉辦名為“印象派:從莫奈到美國——伍斯特美術館收藏”的展覽,追溯顛覆西方藝術傳統的印象派對歐美的衝擊和影響。 ,以美國伍斯特藝術博物館的收藏為中心。展覽期限至2024年4月7日。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伍斯特美術館收藏」入口/展覽現場,東京都美術館,2024 年
「從莫內到美國的印象派:伍斯特美術館收藏」展覽現場,東京都美術館,2024年

伍斯特藝術博物館位於美國波士頓附近,於1898年開放,收藏約4萬件,從古埃及、古希臘和羅馬的古典藝術到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其中,他積極收藏印象派作為當時的當代藝術。自 1898 年開放以來,它一直是該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次展覽重點在於印象派顛覆西方藝術傳統的創新及其在全球的傳播。館內的印象派收藏大多是首次來日本訪問,不僅有莫內、雷諾阿等法國知名印象派畫家,也有很少被介紹到日本的柴爾德·哈薩姆等美國印象派畫家。介紹40多位藝術家的約70幅油畫,其中包括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

展覽共分為5個章節。在第一章「挑戰傳統」中,巴比松畫派和現實主義畫家在法國家鄉熟悉的風景和自然中發現了美和新的題材,介紹了傳統繪畫,其中宗教和歷史繪畫處於鼎盛時期。這是印象派的先驅,發生在十九世紀上半葉,顛覆了藝術的等級制度。

托馬斯·科爾,佛羅倫薩附近的阿諾河景觀,1837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讓-巴蒂斯特-卡米爾·柯羅,《幸福之谷》,1873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左起:古斯塔夫‧庫爾貝,《女人與貓》,1864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朱利安‧杜普雷,《乾草》,1886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同時,美國人們對這個國家壯麗的自然美景的興趣與日俱增,美國風格的風景開始流行。在本章中,您可以比較大西洋兩岸風景畫的興起。

溫斯洛‧霍默,《冬季海岸》,1892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溫斯洛·霍默 (Winslow Homer)是 19 世紀末的美國著名畫家,早在法國印象派出現之前,他就將戶外繪畫作為其作品的基本元素。 《冬季海岸》 (1892 年)是他職業生涯後半段的作品,當時他專注於描繪大海和麵對大海的人們,他直觀而大膽的筆觸描繪了洶湧的海浪拍擊緬因州海岸的情景。展現荷馬印象派的一面。

卡米爾畢沙羅,《迪耶普碼頭杜肯和貝里尼》,多雲,1902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第二章“巴黎與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卡米爾·畢沙羅和皮埃爾·奧古斯特,他們脫離了學院的傳統,走到戶外,用鮮豔的色彩和大膽的筆觸描繪了他們眼中的世界。- 展出雷諾阿等第一屆印象派展覽成員的作品。此外,還可以看到唯一參加印象派後續展覽的美國女畫家瑪麗·卡薩特的作品,以及被稱為“美國莫奈”的柴爾德·哈薩姆在巴黎求學期間的作品。

皮耶奧古斯特雷諾阿,安布魯瓦斯沃拉德飾演鬥牛士,1917 年,日本電視網公司收藏
瑪麗卡薩特,雷因列斐伏爾抱著一個裸體嬰兒(母親和孩子),1902-03,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柴爾德‧哈薩姆,《法國花園裡的採花》,1888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同一章節中介紹的莫內的《睡蓮》 (1908)是本次展覽的亮點之一。雖然這是一幅印象派山水畫,睡蓮失去了輪廓,彷彿融入了池塘,樹木倒映在水中,色彩奇幻,但也有他後期作品中明顯的抽象表現的跡象。 。

克勞德‧莫奈,《睡蓮》,1908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莫內在巴黎郊區西維爾尼度過了他的後半生,在那裡他繼續畫了250多朵漂浮在他創造的“水上花園”中的睡蓮。該作品是1909年在巴黎杜蘭德-魯埃爾畫廊展出的《睡蓮》系列之一,隔年被伍斯特藝術博物館直接從畫廊購買。如今,睡蓮被各個博物館收藏,但伍斯特藝術博物館實際上是世界上第一個購買莫奈睡蓮的博物館。

信件展/「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伍斯特美術館收藏」展覽現場,東京都美術館,2024年

現場還將介紹博物館與藝術品經銷商之間關於購買該作品的往來信函副本,其中包括第一任館長對董事會的勸說、延期等利用信件和電報的生動信件。付款期限。我查到了。

安德斯·倫納德·索恩,蛋白石,1891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第三章「國際擴張」討論了美國的約翰·辛格·薩金特、瑞典的安德斯·倫納德·索恩和比利時的阿爾弗雷德·史蒂文斯如何將在巴黎獲得的印象派精髓帶回自己的祖國,並將其應用到自己的藝術實踐中。 ,展出黑田精輝、久米慶一郎等日本畫家的作品。

左:約翰辛格薩金特、凱瑟琳蔡斯普拉特,1890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左起:久米圭一郎,《摘蘋果》,1892年,久米美術館收藏;久米圭一郎,《秋景》,1895年,久米美術館收藏
齋藤豐作,風景畫,約 1912 年,郡山市美術館收藏

其中許多並不是完全模仿法國印象派的風格,而是在與各地區的文化和社會融合中得到獨特的昇華,受到沒有接觸過印象派或從未去過法國的畫家的歡迎。它以多種方式傳播和發展。

本次展覽的亮點是第四章“美國印象派”,介紹了印象派在國際上尤其是在美國的傳播過程中是如何被接受的。

1880年代中期,歐洲印象派在美國藝術品經銷商和收藏家中流行起來,許多美國畫家前往法國滿足需求。評論家希望年輕畫家能夠發現“遠離歐洲主題的美國本土之美”,因此感覺美國的主題,例如新英格蘭鄉村和現代化的城市景觀,繼續受到青睞。我做到了。

約翰‧亨利‧特瓦克曼,《瀑布》,約 1890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約瑟夫‧H‧格林伍德 (Joseph H. Greenwood),《蘋果園》,1903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柴爾德·哈薩姆(Childe Hassam)也在第二章中出現,他是第一個將自己在當地學到的印象派風格融入自己的作品中的人,並透過暑期學校和藝術家殖民地將其傳播到整個美國。

哈薩姆出生於波士頓,1883年第一次去巴黎時接觸了印象派作品,1886年至1889年在那裡留學。返回日本後,他定居紐約,並在那裡取得了成功,成為美國領先的印象派畫家之一。本章按時間順序展示了三幅不同主題的作品,並與第二章《法國花園採花》(1888年)一起,可以追溯他繪畫風格和興趣的變化。

柴爾德·哈薩姆,哥倫布大道,下雨天,1885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哥倫布大道,雨天》 (1885 年)以柔和的色彩和柔和的筆觸描繪了波士頓的雨天大道,遠處城市的朦朧氣氛和光亮的光彩的描繪,可以感受到印象派的影響。人行道上的光。你可以

柴爾德·哈薩姆,Silph’s Rock,阿普爾多爾島,1907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巴黎留學後創作的《阿普爾多爾島西爾夫的岩石》(1907)讓人想起莫內的懸崖風景畫,觸感截然不同,透過改變拉長筆觸的方向巧妙地描繪岩石表面和波浪。基於即使在同一個地方風景也在不斷變化的想法,這幅作品是從不同角度和情境生動地描繪阿普爾多爾島風景的作品之一,採用了類似於莫奈系列作品的手法。

Childe Hassam,《早餐室》,冬天的早晨,紐約,1911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早餐室,冬天的早晨,紐約》 (1911 年)中,窗簾的放置是為了避開隨著摩天大樓的建造和汽車的氾濫而轉變為現代化大都市的紐約的喧囂,描繪了紐約的精緻生活。中上階層,關注城市生活。自 1909 年以來,哈薩姆一直致力於《窗戶》系列,該系列描繪了一個女人獨自在一個房間裡,就像這個一樣。幕後描繪的摩天大樓被認為是曼哈頓的熨斗大廈,被譽為紐約現代建築的象徵,是美國性的巧妙表達。

左邊是 Edmund Charles Tarbell,《百葉窗》,1898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

埃德蒙·查爾斯·塔貝爾(Edmund Charles Tarbell)是波士頓藝術界的重要人物,擁有眾多追隨者,以至於創造了“Turbellite”一詞,作為一名藝術老師,他以在巴黎學到的印象派為基礎來教導學生,傳播了獨特的表現風格到該地區。

《百葉窗》 (1898)因其淺色和豐富的色彩而具有印象派的感覺,但它對傳統形式和細節描繪的關注是波士頓畫派畫家的特徵。透過百葉窗的光線照亮場景所產生的光影對比令人印象深刻,類似於以倫勃朗為代表的巴洛克繪畫的明暗對比技術。

保羅·西涅克,《胡安高爾夫》,1896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最後一部分,第五章,“尋找未見過的風景”,重點介紹了保羅·西涅克(Paul Signac),他採用了基於光學和色彩理論的點畫法,以及喬治(Georges),他在熱衷於野獸派之後成為立體主義的創始人。展覽展出了布拉克等畫家的作品,他們在印象派的影響後繼續探索新的繪畫形式。

喬治布拉克,《橄欖樹》,1907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左起:Max Sleevogt,《戈特拉姆斯坦花園裡的自畫像》,1910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洛維斯·科林斯,《鏡前》,1912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喬治·英尼斯德懷特·威廉·特賴恩是19世紀末美國流行的「色調主義」繪畫風格的代表畫家。印象派沉迷於大膽的色彩和視覺,而色調主義則強調使用灰色和藍色等柔和的色調來描繪寧靜、情感氛圍和無形的事物。

喬治‧英尼斯 (George Innes),《森林池塘》,1892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身為瑞典神秘主義者伊曼紐‧史威登堡的追隨者,英尼斯後來的作品呈現出越來越形而上學的傾向。 《森林池塘》 (1892)中所看到的霧濛濛的氣氛據說描繪了一種精神景觀,同時代表著現實和神聖的世界,可見的和不可見的。

另一方面,特賴恩在《秋天的入口》(1908-09)中透過溫和的顏料運用和精緻的光線,將馬薩諸塞州南達特茅斯的鄉村景觀變成了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神秘烏托邦。做吧。

德懷特威廉特賴恩,《秋日入口》,1908-09,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

對於仍飽受內戰影響的美國人民來說,調性主義這些無形的情感場景提供了精神上的安慰。

德威特·帕歇爾,隱士溪峽谷,1910-16 年,伍斯特藝術博物館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伍斯特美術館收藏」將持續至2024年4月7日星期日,以全球視角介紹印象派,它誕生於巴黎,改變了人們對美的常識,將畫家從嚴格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規則..這是一個欣賞印象派魅力的寶貴機會,印象派至今尚未廣泛傳入日本,以美國和法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為中心。其中許多作品都是首次在日本展出,請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還有很多拍照點。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伍斯特藝術博物館藏品」概述

時期 2024 年 1 月 27 日星期六 – 2024 年 4 月 7 日星期日
場地 東京都美術館
營業時間 週五 9:30-17:30,直至 20:00(最後入場時間為閉館前 30 分鐘)
休息日 2月13日星期一(星期二)
*但是,2月12日(星期一、假日)、3月11日(星期一)、3月25日(星期一)辦公。
參觀費(含稅) 一般2,200日圓、大學·專門學校生1,300日元、65歲以上1,500日元

*週六、週日、假日以及4月2日(週二)以後,特定日期和時間需要預約(當天有空位的情況下可以入場)
*高中生以下免費。
其他詳情請查看展會官方網站。

由…贊助 東京都歷史文化財團、東京都美術館、日本電視台、日本電視台賓士、BS日本電視台、讀賣新聞
詢問 050-5541-8600(您好撥號)
展會官方網站 https://worcester2024.jp

*文章內容截至報道時。請查看官方網站以了解最新資訊。


查看其他報告

本阿彌光悅發現的深刻的美感。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別展「本阿彌光悅的宏觀世界」(~3/10)預覽報告

東京國立博物館
國寶 船橋蒔繪硯盒 本網光悅 江戶時代 17 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本阿彌光悅生活在戰爭時代,在藝術上表現出色,創作新穎。

如標題所示,即將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舉辦的特別展覽《本阿彌光悅的宏觀世界》透過多件作品展現了他的信仰和內心世界。

本文報導了活動前一天舉行的新聞預覽。

本阿彌光悅是誰?

活躍於江戶時代初期的本阿彌光悅出身於日本名劍鑑定師世家,是一位對日本後來文化產生巨大影響的藝術家。
他不僅因其家業造劍技藝高超而受到德川幕府和封建領主的高度評價,而且還被稱為書法家(書法大師)。出版,為後人留下了優秀的作品。

「一生受過奉承,完全尷尬的人」和「陌生人」 (《本阿美行城記》)
光悅以其深厚的信仰和閃耀的精神而受到讚譽,他創作的許多精美作品被指定為國寶和重要文化財產,並繼續受到高度讚譽。

走近古怪的本阿彌光悅的審美

展廳風景
國寶《劍無署名正宗》宗州正宗鎌倉時代14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被稱為信箱的光悅製作的具有威力的牌匾排列在一起。
重要文化財產 本阿彌光悅 江戶時代 17 世紀 京都本法寺藏 《羅紋經盒》
8K影片《本阿彌光悅的宇宙》透過四件作品接近光悅的美麗世界 ©NHK

本次展覽是

第一章 本阿彌家的家事與蓮花信仰-光悅藝術的泉源
第 2 章 歌本與蒔江光悅 – 爆炸性字與形式
第三章 光悅的筆觸與字體-二維空間的精湛技藝
第4章 光越茶碗-土劍

本章讓我們透過一些精美的作品來探討本網光悅的美感。

除了光悅自己的書法和陶器之外,博物館還展示了在同一信仰下聚集在一起的工匠們創作的漆藝作品,以及針對當時的社會狀況而創作的作品。此外,我們也關注本阿彌家族的信仰以及當時法華町居民的社會,創造了一個可以全面了解光悅狀況的展覽結構。

特別是第四章也是最後一章「光悅茶碗 – 大地之劍」中,展示了許多令人驚嘆的優雅茶碗,其中包括本阿美光悅的「時雨久樂茶碗」(重要文化財產)。給人一種成為本次展會亮點的感覺。

在這裡,您可以看到從各章節展出的作品中按流派選擇的作品。

國寶 船橋蒔繪硯盒 本網光悅 江戶時代 17 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文學與書法世界編織的圖像鏈

國寶級的船橋蒔江硯盒位於本次展覽的入口處,其光彩和造型令參觀者驚嘆不已。
該硯盒以本阿彌光悅(1558-1637)的傑作而聞名,其顯著特徵是凸起的人字形蓋子。整個器身呈圓角長方形,蓋子做得比器身大。

整個盒子表面密密麻麻地撒滿了金粉,小船排列成波浪的圖案,它們之間的空間充滿了細密的波紋,銀色的詩字高高地鑲嵌在盒子裡。

重要藝術品《金氏手書·金鑲玉·花信物》金氏志祖,鎌倉南北町時代,14世紀《(劍座)草蒔繪劍鞘刻紋異塗層》江戶時代,17世紀

以本阿美家族的美學力精心挑選的名刀

光越的指劍作為唯一流傳下來的劍,時隔約40年首次向公眾展示。

作者金氏是鎌倉時代末期至南北町時代前半期活躍於美濃國志津(現在的岐阜縣)的刀匠。指背鑲有金質的“花神”,據說是光越的筆,附帶的劍架上飾有精緻的草,將整個劍鞘包裹在金漆中,華麗無比。

如果你破解了信物上的金嵌文字和爬草上的金漆的文字意義,你是否能看出光悅隱藏的感情?

重要文化財產《鶴圖花仙與畫三十六卷》(部分)本阿彌光悅手書/俵屋宗達素描 江戶時代 17 世紀 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光悅最充實時期的代表作品

以金銀漆描繪群鶴飛翔的文紙捲,上面散落著平安時代以來36位詩人的36首詩。字母的形狀和佈局巧妙地變化,以配合鶴的起落和鳥群的密度,你會驚嘆於它的活力感。
該書法與田原谷宗達的草圖合作甚至競爭,據說是光越展現其最充實風格的時期的代表作品。

這次展覽將是一次非常寶貴的機會,因為所有捲冊都將同時展出。

陶器

重要文化財產《時雨黑樂茶碗》 本網光悅創作 江戶時代 17 世紀 愛知/名古屋市立博物館藏

至今仍具有壓倒性存在的名碗

Raku茶碗是手工塑造的,並用抹刀雕刻而成,據說是光悅製作的茶碗,其設計在各個地方都給人留下了光悅自己的手部動作的印象。
但這部作品的特點就是壓抑這一點,整體給人一種寧靜的印象。據了解,名古屋出身的數喜役者森川如春男在16歲時就獲得了它。

活動概覽

時期 2024年1月16日(星期二) – 2024年3月10日(星期日)
*部分作品可能會在展覽期間展出。
場地 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上野公園)
營業時間 9 : 30-17 : 00 *最後入場時間為閉館前 30 分鐘。
閉館日 2月13日星期一(星期二)
*但是,2月12日(週一/假日)照常營業
入場費 一般:2,100日圓大學生:1,300日圓高中生:900日圓*繁忙時段,您可能需要等待入場。
*國中生以下免費。進入博物館時請出示學生證。
*殘疾人士和一名看護者免費入場。進入設施時請出示您的殘障證明。
*憑此展覽門票,還可以觀看僅限參觀當日的一般文化展覽。
詳情請查看展會官網門票資訊頁
展會官方網站 https://koetsu2024.jp/

*文章內容截至採訪時。詳細資訊可能與最新資訊有所差異,請以展會官方網站為準。此外,本文中介紹的作品可能已經展出過。


查看其他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