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報導】在國立西洋美術館舉辦“仰慕之地佈列塔尼”展。莫奈和高更在法國內心的“異國他鄉”收穫了什麼?

國立西洋美術館

從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家來到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地區創作他們的作品。展覽“布列塔尼,敬仰之地——莫奈、高更、黑田清輝等人眼中的異國他鄉”將在東京上野國立西洋美術館舉辦,就在裡面。
展覽將於2023年3月18日星期六至2023年6月11日星期日舉行。

由於我參加了新聞發布會,所以我將報告會場的情況。

*文章內容截至採訪日期(2023年3月17日)。請查看官方網站以獲取最新信息。

會場入口
展會現場
展會現場
安裝視圖,保羅·高更,布列塔尼農民,1894 年,布面油畫,奧賽博物館(巴黎)
展覽現場,Lucien Simon <<Burning Ground>> 1917年前後,布面油畫,大原美術館
久米慶一郎,晚秋,1892 年,布面油畫,久米美術館

全世界藝術家都羨慕的法國腹地“布列塔尼”是什麼?

多樣而雄偉的自然風光、古老的巨石遺跡、中世紀和早期現代的基督教紀念碑,以及講布列塔尼凱爾特語的人們簡單而虔誠的生活方式。布列塔尼地區位於法國西北部,有一個半島伸入大西洋,直到16世紀才作為布列塔尼王國獨立。

法國境內的“外國”,即使在被法國吞併後也保留了其獨特的風景和文化。隨著19世紀浪漫主義的到來,許多尋求新題材的藝術家將目光投向了布列塔尼。

在本次展覽“布列塔尼,傾慕之地——莫奈、高更、黑田精機等人的眼中”,我們聚焦於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令畫家著迷的時期,包括繪畫、素描、版畫,將展出海報等約160件物品。我們正在探索每位畫家在這片異域土地上尋找和發現的東西。展出的作品來自日本和兩個海外博物館的30多個藏品。

第 1 章“發現布列塔尼:異國之旅”

展覽由四個章節組成。

第一章“發現布列塔尼:異國之旅”探討了自19世紀初浪漫主義畫家“發現”布列塔尼以來,流行了哪些布列塔尼形象。 ”(在鄉村旅行尋找風景如畫的風景),包括英國風景畫家威廉特納的水彩畫。

威廉·特納,南特,1829 年,水彩畫,布列塔尼公爵城堡,南特歷史博物館
Alphonse Mucha 左:“Erika’s Flower on the Quay” 右:“Thistle on the Dune”,1902 年,彩色石版畫,OGATA 收藏
Georges Meunier 在右邊鐵路海報:Pont-Aven,1914 年漲潮時的河流,彩色石版畫,大阪中之島美術館(三得利海報收藏)

當布列塔尼異國情調形象的理想化和程式化,以女性形象為代表,戴著 koif(頭飾)和穿著民族服飾,到處都是面向大眾的海報,Eugène Boudin 和 Claude Monet 從印象派旅行一代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以真誠的態度面對布列塔尼的樸實自然。

Eugène Boudin,道拉斯的海岸和船隻,1870-73 年,布面油畫,波拉藝術博物館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莫奈的 Paul-Domois 洞穴(1886) 和Beryl of the Storm (1886)。

1886年秋天,莫奈在布列塔尼半島南部海岸以野外風光著稱的貝里爾島度過了兩個半月,這是其中的兩個。

克勞德·莫奈,Paul-Domois 的石窟,1886 年,布面油畫,茨城縣現代藝術博物館
克勞德·莫奈,《風暴中的綠寶石》,1886 年,布面油畫,奧賽博物館(巴黎)

它描繪了平靜和驚濤駭浪的對稱景觀。 Paul-Domois的Grotto筆觸柔和,比較有節奏感,而Beryl the Storm,筆觸狂放,彷彿自己的身體感官在暴風雨中被附身,彷彿莫奈的經歷被刻在了畫中,這樣的作為在那裡。

從1890年代開始,莫奈開始呈現一系列畫作,試圖在畫布上捕捉不斷變化的光線和氣氛中的瞬間。

第 2 章“氣候培育的敏感性:高更、Pont-Aven 畫派和土地精神”

第二章“氣候滋養的敏感:高更、阿文橋畫派與大地精神”,展示了保羅·高更等留在西南小村莊阿文橋的畫家的作品。布列塔尼。

第二章展覽佈景,高更的作品一字排開。

高更從1886年到1894年多次在布列塔尼逗留,以逃避巴黎生活的艱辛,似乎對他想要的“野性的東西,原始的東西”的思考加深了。

Paul Gauguin,沐浴在 Bois d’Amour’s Mill,1886 年,布面油畫,廣島美術館

高更的12件作品(10幅油畫和2幅版畫)是本次展覽的亮點之一。從Bois d’Amour的《Watermill Bathers》 (1886),按時間順序排列,保留了Camille Pissarro的印象派風格,他用簡化的形式和色彩來描繪現實世界和內心意象。我可以追踪到他風格的轉變,如《站在海邊的布列塔尼少女》 (1889),顯示了上面綜合的綜合主義風格的成熟。

保羅·高更,《站在海灘上的布列塔尼女孩》,1889 年,布面油畫,國立西洋美術館(松方收藏)

《站在海邊的布列塔尼女孩》描繪了兩個女孩手牽著手,凝視著畫家。高更本人試圖在這片土地上尋找的“野性與原始的東西”,體現在農家孩子們忍受勞動和貧困的形像中,比如他們強壯的大腿和朴素的衣服。它以一種假設的形式象徵性地表現出來.

第三章“紮根大地:繼續凝視布列塔尼的畫家”

在第 3 章“在土地上紮根:繼續觀察布列塔尼的畫家”中,布列塔尼從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成為旅遊勝地和度假區。這是他的家鄉。

選自亨利·里維埃系列“時之仙境”:“滿月”1901年,彩色石版畫,新潟縣立近代美術館,萬代島美術館※展覽至5月7日(週日)
Henri Riviere 出自“布列塔尼風景”系列:“Roney Bay”,1891 年,彩色木刻,國立西洋美術館

受到浮世繪木版畫的啟發,亨利·里維埃 (Henri Riviere) 是世紀末日本主義的推動者,他自學製作了多色木版畫。里維埃是否將另一個“外國”日本的形象投射到布列塔尼的田園風光中?有趣的是,他把布列塔尼翻譯成日文,畫得好像在日本一樣。

1890 年至 1894 年間創作的 40 幅木刻版畫《布列塔尼風景》 ,不僅以細膩的色彩層次引人注目,而且構圖讓人聯想到葛飾北齋,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莫里斯·丹尼斯,年輕的母親,1919 年,布面油畫,國立西洋美術館(松方收藏)
莫里斯·丹尼斯,花卉裝飾船,1921 年,布面油畫,愛知縣立美術館
莫里斯·丹尼斯,沐浴,1920 年,布面油畫,國立西洋美術館(松方收藏)

創立納比斯學派的莫里斯·丹尼斯是一位專注於推廣宗教藝術的畫家,又因為他是虔誠的基督徒,據說與布列塔尼信仰根深蒂固的精神氣候產生了共鳴。展覽中, 《年輕的母親》 (1919)等按照基督教肖像畫傳統描繪布列塔尼一家人的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

此外,從現實與虛構交疊的人間天堂形象,如沐浴(1920)將古希臘的大海投射到布列塔尼海岸,受到古典主義的影響,他在畢業後愛上了古典主義。 1895年後多次去意大利旅行。你可以感受到

Charles Cotte,悲痛,大海的受害者,1908-09,布面油畫,國立西洋美術館(松方收藏)

與丹尼斯明亮而幸福的風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下一個展覽展示了黑樂隊(black group)大量使用黑色,該樂隊以現實主義的方式描繪了布列塔尼的自然和風土人情。彩色作品緊隨其後。

其中,查爾斯·科泰特的3.5米寬巨幅作品《悲嘆,大海的受害者》(1908-09)堪稱代表作。 Kotte 的代表作品,他曾創作過許多以大海的悲劇和忍受自然嚴酷的人們為主題的作品。在海難不斷的布列塔尼聖島碼頭,傳統的基督哀悼畫上疊加了島民對溺水漁民的哀悼。

Charles Cottet 左:“聖約翰節日之火”,約 1900 年,布面油畫,大原美術館

科特的另一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是《聖約翰的火焰》 (約 1900 年),描繪了為死者祈禱的場景。光影的表現讓人聯想到巴洛克式的繪畫,很美,被篝火照亮的人們的表情有一種莊嚴而略帶寒意的氣氛。

第四章“從日本經巴黎到布列塔尼:日本藝術家的眼光”

最後一節第四章“從日本經巴黎到布列塔尼:日本藝術家的視角”,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藝術之都巴黎留學(從明治後期到大正時代),並專注於也前往“外國中的外國”布列塔尼的日本畫家。

久米慶一郎,採摘蘋果,1892 年,布面油畫,久米美術館
Seiki Kuroda,Breha 的女孩,1891 年,布面油畫,Ishibashi Foundation Artizon Museum

黑田清輝是日本近代西洋畫界的領軍人物,也是最早造訪布列塔尼的日本畫家之一。1891年與久米慶一郎一同前往布雷亞島,之後任東京美術學校教授. Kuroda 的Brecha 女孩(1891) 被描繪成頭髮垂下來,這對於布列塔尼女孩來說是不尋常的。倫勃朗風格內飾的明暗對比和生動的色彩對比引人注目。

金山平三,《蘋果之下》(布列塔尼),1915 年,布面油畫,兵庫縣立美術館
Tsunetomo Morita,Il Blair,1915 年,布面油畫,埼玉縣現代藝術博物館
山本佳苗,布列塔尼,1920,彩色木刻,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 *展覽至 5 月 7 日(週日)

為創意版畫的普及做出貢獻的山本佳苗是造訪布列塔尼的人之一。 《布列塔尼》 (1920年)作為日本畫家在布列塔尼研究的形象而廣為人知,是他回國後根據留日期間的草圖完成的木版畫。強調地平線的畫面構圖和與素描相匹配的簡單背景,沉穩的藍黑色調營造出標誌性布列塔尼女性的寧靜氛圍。

岡鹿之助,信號燈塔,1926 年,布面油畫,目黑美術館

會場內還展出了旅遊指南和行李箱等相關資料,通過這些資料和作品,我感覺就像去布列塔尼旅行一樣有趣。

東西方不同的藝術家都在為同一個大主題——布列塔尼創作,但他們在這片異域的土地上所看到的、採取的方式卻截然不同。一位凝視著布列塔尼美麗風光而憧憬天堂的畫家,一位將貧困和海上事故等嚴酷現實昇華到作品中的畫家。這是一次雄心勃勃的展覽,再次揭示了每位藝術家的個性。

活動將持續到 2023 年 6 月 11 日(週日)。

“布列塔尼,傾慕之地:莫奈、高更、黑田清輝等人眼中的國度”概要

展覽期間 2023年3月18日(週六)~6月11日(週日)
會場 國立西洋美術館
營業時間 9:30-17:30(週五週六營業至20:00)
*5 月 1 日(週一)、2 日(週二)、3 日(週三/節假日)和 4 日(週四/節假日)營業至 20:00 *最後入場時間為閉館前 30 分鐘
關閉日 星期一 *5月1日(星期一)除外
觀看費 一般2,100日元、大學生1,500日元、高中生1,100日元

※初中生以下、身心障礙者和一名陪同者免費。無需購票或預訂特定日期和時間。
*如果您是大學生、高中生、初中生或以下,並攜帶任何筆記本,請在入館時出示學生證或可以確認年齡的物品。

其他詳情請查看官方頁面

組織者 國立西洋美術館、TBS、讀賣新聞
光顧 法國駐日本大使館/Institut Francais Japan, TBS Radio
詢問 050-5541-8600(你好撥號)
官方網站 https://bretagne2023.jp/

 

文章提供者: kokosil Ueno


查看更多報告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購買展覽-Geidai Collection Exhibition 2023-”會場報告。從明治時代到令和時代,銘刻在大學歷史上的優秀作品匯聚一堂

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

介紹東京藝術大學從畢業作品和完成作品中精心挑選的優秀作品的“購買展-藝代收藏展2023-”將於3月31日在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舉行, 2023.. (展覽時間至5月7日)

*此處介紹的所有作品均歸東京藝術大學所有。

展會現場
展會現場
安裝視圖,Yumi Arakawa,Spreading,2016 // Kanshitsu

東京藝術大學(以下簡稱藝大)自其前身東京美術學校於 1889 年(明治 22 年)開辦以來,一直在廣泛收集各種藝術作品和資料。大學藝術博物館以廣泛展示龐大的藏品為契機,每年舉辦有主題的“藝代收藏展”。

2023年的“藝代收藏展”是戰後1953年開始的“採購制度”。

似乎有從東京藝術學校購買畢業作品並收集起來用作教材的傳統,目前東京藝術大學收藏的“學生作品”數量超過10,000件。

本次展覽“Kaijoten”收集了其中約100件作品,數量空前,回顧了藝術大學和日本現當代藝術史發源地的歷史。這是一個獨特的展覽,將明治時代主要明星的日本繪畫與令和時代嶄露頭角的藝術家的混合媒體裝置聯繫起來。

第 1 部分 安裝視圖

展覽由兩部分組成。

Part 1“大師的學生作品”主要介紹明治時期至昭和初期東京美術學校的畢業作品。入選的藝術家畢業後在藝術界的各個領域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將展出他們的畢業作品,可以稱為他們的處女作,以及通常與他們同時創作的“自畫像”。畢業作業,我來了

Taikan Yokoyama,鄉村兒童對猴子的看法,1893 年(明治 26 年)//彩色絲綢
Shimomura Kanzan,熊野御前前的花見,1894 年//彩色絲綢

一進場,東京美術學校一年級學生橫山泰觀的《村堂觀年王》 (1893年)和下村鑑山的《熊野御前賞櫻》(1894年)就映入眼簾。 .板谷羽山的“元祿美人” (1984)以令人印象深刻的陣容迎接我們。

Hazan Itaya,Genroku Beauties,1894 年(明治 27 年)//星期四

Hazan Itaya 作為陶藝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直到 20 多歲他才開始認真從事陶藝工作。在學校期間,他從提倡現代雕塑寫實主義的高村光雲那裡學習了雕塑技術。小袖花卉蔓藤花紋以浮雕方式表現,與葉山後期的陶器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說是陶藝家葉山的起源之一。

Hishida Shunso,寡婦和孤兒,1895 年//彩色絲綢

引起我注意的是菱田俊素(Shunso Hishida)的《寡婦與孤兒》(1895) ,這位天才畫家創作了許多傑作,但年僅 36 歲就去世了。一個戰死丈夫的女人的表情充滿悲情,讓我們預感到未來等待我們的命運。

東京美術學校成立時,似乎將以歷史事件及其故事為主題的歷史畫定位為探索新日本畫的課題。這部作品據說是根據軍事紀事太平記而作,但其題材是描寫被捲入戰火中的人的悲劇,而不是戰爭的英雄畫卷,這要追溯到中國-日本戰爭當時的製作背景並非無關緊要。

事實上,這部作品曾被一位教授嚴厲批評為“怪物圖”,但卻被當時擔任學校校長的岡倉天心買下。這一集提供了東京美術學校的教育政策和理念的一瞥,它強調現在工作的繪畫有什麼意義,以及應該賦予它什麼意義。

Kotaro Takamura,獅子吼,1902 年 // 青銅
左,Akamatsu Rinsaku,夜行列車,1901 年,帆布/油畫 右,Mango Kobayashi,農夫的晚歸,1898 年 //帆布,油畫
Kinkanho,日落,1916 年 // 油畫布
上:Tetsugoro Yorozu,自畫像,1912 //帆布,油畫 下:Lee Shudo,自畫像,1911 //帆布,油畫

“畢業後在學校自拍”的習俗是在 1896 年成立的西洋畫系教授黑田清輝的指導下誕生的。我得以證實萬津哲五郎、青木茂、藤田嗣治等大師的學習成果,他們的畢業設計出人意料地落選,畢業後才華橫溢。

當我想到這種在世界上幾乎無與倫比的挖掘過去的傳統,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對理解日本現當代藝術史極為有用的龐大收藏時,黑田東彥不禁感慨其巨大的意義。 Seiki 的成就。

第二部分展覽現場

今年是東京藝術大學採購制度實施70週年。

Part 2“各部門選出的採購作品” ,所有12個部門都有採購系統(日本畫,油畫,雕塑,工藝品,設計,建築,先進藝術表現,藝術教育,文化財產保護研究,全球藝術實踐,一共介紹了52件購買的作品以及他們的選擇意向。突出各部門認定為特別優秀的作品的傾向性。

《油畫專業》裝置圖
《日本畫專業》裝置圖
“雕塑系”裝置圖,Nobuko Yamaguchi,書房,1952 年 // 石膏

從各部門的展品來看,“日本畫專業”挑選的是特別表現那個時代的氛圍和特徵的作品,而“雕塑部門”則是從那個時代挑選購買作品的女性藝術家。按年齡最大的順序選擇五個人的方法。作品的選擇和評論都是各系教授從自己的角度來完成的,所以看到他們的個性很有趣。

“設計系”裝置圖,岩瀨香織,奶奶的金魚,2011-2012 //動畫
“建築系”展覽現場,Sota Ichikawa,嘗試使用光滑的複眼(=超級眼睛)符號方法創建空間概念,1995 //木板、描圖紙、肯特紙、墨水復印、繪圖儀輸出、BJ 輸出, 型號, 文字
“藝術教育實驗室”裝置圖,Mayuko Ooda,靛藍模版染色萬葉燈籠畫卷,2018 // 靛藍、麻、棉、模版染色
“全球藝術實踐專業”裝置圖,Sixte Parc Kakinda“親密時刻/獨白”(部分)2019 // 視頻、繪畫、裝置

東京藝術大學最新的專業——全球藝術實踐專業(GAP)成立於2016年的展覽特別有趣。 GAP 探索超越現有文化框架的跨學科當代藝術實踐,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具有不同語言、文化和性別背景的學生,也有來自藝術以外領域的學生。

從GAP購買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東京藝術大學近年來研究領域和表現方式的多元化。例如, Sixte Parc Kakinda 的《Intimate Moments/Monologue》 (2019)是一件繪畫和影像的裝置作品。

面對藝術家根基所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礦山開采的鈾被帶到美國並用於廣島和長崎原子彈轟炸的歷史事實,他對受難者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廣島原子彈爆炸……它是一部鼓勵考慮礦產資源開采的社會和經濟原因及其使用對人類和自然的影響的作品。

這位藝術家在評論中表達了他的失望,儘管他認為自己是連接日本和剛果的橋樑,但他在廣島的繪畫表演卻沒有被日本人注意到,他說:“我是一座看不見的橋。”稻田。這部作品作為 GAP 教育的結果而存在並被購買這一事實似乎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它是對日本人種族封閉性的認識。

“文化財產保護研究”展覽現場圖 山崎貴之,木造千手觀音的修復推定,京尾護國寺的重要文化財產,1967年//日本扁柏,漆箔,木雕
《作曲部》安裝圖
“Media Film Major”裝置圖,Noriko Koshida,牆壁、房間、盒子——眼淚中的事件,2008//視頻

在第二部展出的作品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工藝部的丸山友美的《一千零一夜》 (1992)。

“工藝部”裝置視圖,Tomomi Maruyama,一千零一夜,1992 // 銅,錘擊

在由雕刻、錘打、鑄造、漆藝、陶藝、染色、材料造型(木材和玻璃)7個領域組成的“工藝系”中,學生通過材料學習先進的傳統技術,並獲得進一步發展的能力. 旨在附加。

《一千零一夜》是一部使用出色的金屬錘擊技術將吹過山林的風描繪成風神,並以表現人體為母題的作品。我被身體的活力所吸引,它似乎在水中游泳,以及背後有故事的存在感。據考證,畫師丸山友美目前是東京藝術大學工藝係金屬鍛造教授,正在製作。

根據評論,該作品似乎因“融合了金屬錘擊技術和焊接,擴展了作為金屬作品的表現可能性”這一事實而受到高度評價。作為藝術家和教育家,他不斷拓展金屬鍛造作品的表達可能性。

岡山市柳町 1-8-19 岡智美的動手裝置作品(2017 年),跨媒體藝術部成員,也令人難忘。

跨媒體藝術部裝置視圖,岡山市柳町 1-8-19,Tomomi Oka,2017//混合媒體裝置

跨媒體藝術系成立於1999年,追求超越特定媒體框架的各種方法的創造性表達。在以響應不斷變化的信息和環境的活動為目標的同時,我們正在探索藝術在社會中的可能性。

被公認為跨媒體藝術系最優秀畢業生的岡友美是一位新銳藝術家,他利用視頻和空間設計創作以個人記憶和陳舊習俗等為主題的裝置作品。 《岡山市柳町1-8-19》是以我已故祖母的房子為主題的房間型裝置,這所房子真實存在於岡山,以及與之相關的回憶。

在一個充滿真實家具和小物件等物品的黑暗房間裡,通過結合視頻投影、反射、燈光和幾塊亞克力板,藝術家對其祖母的記憶圖像在虛擬和真實圖像之間分層展開。存在著既非過去也非現在的時間軸空間。影片時長約7分鐘,卻帶給你觀影的滿足感。詭異閃爍的燈光和詭異漂浮的祖母畫像,有點日式恐怖的感覺,凝視著,你的意識彷彿被吸入了另一個世界。

這是您參觀本次展覽時絕對應該看到的作品。


會場裡有各個時代的精彩作品,各種表現手法,但仔細想想,大多數藝術家在創作時都在20多歲,真是太神奇了。感覺
有的可能後來被稱為大師,有的可能畢業後就離開了創作。然而,很明顯,所有的作品都是當時一無所有的學生傾注了他們在一流藝術大學所學到的一切的結晶和一團激情。

肯定有很多作品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才會下一次面世。希望大家能藉此難得的機會,回顧東京藝術大學的教育歷程,感受歷經歲月,依然不失光彩的作品的力量。

 

“購買的展覽-Geidai Collection Exhibition 2023-”概述

展覽期間 2023年3月31日星期五至2023年5月7日星期日
會場 東京藝術大學本館大學美術館
營業時間 上午 10:00 至下午 5:00(入場截止至下午 4:30)
關閉日 星期一(但是,博物館將於5月1日星期一開放)
觀看費 一般1,200日元、大學生500日元
組織者 東京藝術大學、讀賣新聞
詢問 050-5541-8600(你好撥號)
官方網站 https://museum.geidai.ac.jp/

查看更多報告

[上野之森美術館]台東區殘疾人藝術展“森林中的展覽”會場報告。提供 214 幅獨特的作品,例如水彩畫和剪紙

上野之森美術館

2023年3月8日至12日,上野之森美術館在台東區舉辦了殘疾人作品展“森林展”。

“森林展覽”
會場風光
會場風光
會場風光
場地景觀,Ruka Azuma,Black Cat Ram(丙烯顏料)
會場景觀,濱田理惠,荷塘花蕾(鉛筆,水彩)

在台東區,我們正在為所有人創造享受文化和藝術的機會,支持他們參與文化和藝術活動,並推動“殘疾人藝術”倡議以促進對殘疾人的理解。

台東區和上野之森美術館作為“殘疾人藝術”的一部分,第二次舉辦“森林展”

舉辦展覽的原因之一是台東區在採訪殘疾人設施時說,“我想做一些與我通常在設施中所做的不同的事情”和“我想藉此機會採取關於困難的挑戰。”我想這是寄給我的。

此外,還有很多殘疾人因為心理障礙而難以將自己的作品呈現給世人,也有很多人本來就沒有參與過創作活動。他打算通過讓這些人在美術館展出作品的機會,讓他們知道獨立從事藝術的快樂,以及作品被人認可的快樂。

參展者為在台東區生活、工作上學,或使用台東區殘疾人設施或組織的殘疾人。還展出了在殘疾人設施派遣藝術指導員舉辦的藝術工作室創作的作品,以及在市內中小學特殊需要班級創作的作品。

松葉小學學生的版畫作品,表現了他們最喜歡的生物。額頭上的細節也很明顯,比如貼珠子。

主題是免費的。會場內擺放著以水彩、彩色鉛筆、版畫等繪畫為中心,自由運用色彩和創意創作的獨特作品。

Jun Mitsuhashi << Origami Letters“Tokyo”>>(摺紙/紙板)/ 將摺紙的過程昇華的獨特作品。白色和紅色與黑色背景的對比在會場格外引人注目。
Yufuru Kids 《月狼》(摺紙、黑膠、閃粉、鋁箔紙)千代神用於月亮,隱隱約約有一種日本的氣息。
潤滑“輕功”(墨水)/正如作者所說,“我做這幅作品是因為我想和朋友們一起享受輕功”。 “潤滑”這個筆名也很時尚,感覺和作品很配。

作品所附的說明僅包含標題、作者姓名(可以使用化名)和作者的簡短評論。我不知道你的年齡,你以前的創作經驗,當然也不知道你的殘疾程度或類型。當我聽到殘疾人的藝術時,我認為有些人可能認為他們雖然身體有缺陷但很擅長,或者即使他們是盲人也很了不起。所以,它的結構是為了讓你可以面對藝術本身的魅力。

此外,展覽不僅僅是展示作品的地方。展出作品將由藝術專家觀看,特別優秀的作品將被選為台東區市長獎、上野之森博物館獎、優秀獎或榮譽獎。今年,評委會成員茅山由和、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兼油畫系主任、畫家西村富宮和阿斯瑪健一、書法家吹野正信共選出10幅作品。

[台東區區長獎] Hiroshi Nori <<今天的飯菜是什麼? “(彩色鉛筆)
【上野之森美術館獎】大橋直樹《大象》(丙烯顏料)

我能夠聽到一些評論。

獲得台東區區長獎的佐助弘隆先生寫下了“今天晚飯吃什麼?” 》評論說,“看到鳥時那種強烈的感覺在畫中得到了體現。它只描繪了頭部,但這樣傳達了看到鳥的感覺。這是一幅具有很強的鳥的感覺的畫面。”目的。” “構圖非常壯觀。

獲得上野之森美術館獎的大橋直樹的《大象》說:“它看起來不像大象,但一眼就能看出是大象。黑色和黃色背景的對比非常出色。”“你可以看到獠牙等部位被摸了很多次。

了解這些專業人士關注什麼,會改變你看待自己和他人創作的方式,我覺得會湧現出更多有趣的新想法。

當你創作一件作品時,你希望人們看到它,你希望它被認可。參加本次展覽並獲獎,或許能在懂得創作樂趣的人中,孕育出未來的大牌藝術家!

商品扣和sacoches

最後,大多數博物館的商品都陳列在展館外,但我驚訝地發現展館內還有商品銷售。販賣的商品是台東區福利作坊製作的點心、布製品、皮革製品。

和台東區的負責人交談時,目前的情況是,即使做出了好產品,由於銷售渠道有限,也只有知情人知道,他說他正在努力提高知名度。


一方面是免費入場的緣故,我採訪的第一天展覽非常擁擠,還看到幾組學生前來實地考察。在很多展覽中,都瀰漫著避免私下交談的緊張氣氛,但在本次展覽中,參觀者可以自由地就作品交流意見,很多人還可以合影留念,營造出一種非常熱烈的氛圍。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是參展商,看到他們生動地解釋自己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上屆展覽有141件作品,本次增加到214件,展覽規模也在逐步擴大。如果你看看展出的作品,沒有很好的統一感,你應該能找到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第三屆活動定於2024年舉辦,敬請留意。

“森林中的展覽”概覽

展覽期間 2023年3月8日(週三)~3月12日(週日)
會場 上野之森美術館
入場費 自由的
網站 https://www.city.taito.lg.jp/bunka_kanko/culturekankyo/events/shougaiarts/morinonaka.html

*文章內容截至採訪日(2023年3月8日)。


查看更多報告

體驗禪宗文化的精髓。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別展“東福寺”(至5月7日)預展報告

東京國立博物館

東福寺是代表京都的禪寺之一。

被稱為新綠和紅葉的景點,它是一座著名的寺廟,儘管它被戰爭摧毀,但仍保存著許多珍貴的東西,如古代文獻、書法、經典和肖像畫。

本次展覽首次介紹東福寺的寶物,匯集了畫家妙長的《五百羅漢圖》等禪宗文化的優秀作品。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報導活動前一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東福寺三門

東福寺是京都代表性的禪宗寺廟之一,也被稱為新綠和紅葉的景點。東福寺之名源於每個字都取自奈良的東大寺和興福寺。

在中國學習禪宗的恩尼成為創始人。東福寺雖曾數度遭火燒毀,但仍保留著中世紀的氣息,並以眾多建築流傳至今,其龐大的寺院群俗稱“東福寺的 Garandzura”。

特展“東福寺”追溯東福寺創建以來的歷史,通過與大陸的交流,介紹禪宗文化的全貌。這是一個廣泛傳達展覽意義和魅力的展覽。

東福寺的眾多寶物,是禪宗的精髓所在。

展廳入口
恩尼之師吳尊國寶像(自誇,中國南宋,1238年)東福寺收藏,京都展覽期間:3月7日(週二)至4月2日(週日))
第二章展覽風景。前景是倉山順久坐像(鎌倉時代,14世紀,京都,永明院藏,全年展出)
從第四章展覽來看。與中國佛界交流帶來的眾多書畫作品
《Tora Ichidaiji》(Toroseki Master Renpitsu,鎌倉南北朝時期,14世紀,京都,靈源院倉庫,全年展出)

本屆展會展廳分為第一會場和第二會場,

  • 第一章 東福寺的創立與圓仁
  • 第二章精一派的形成與發展
  • 第3話佛畫傳奇畫家妙長
  • 第四章禪宗文化與國際交流
  • 第 5 章 巨大的寺廟和佛像

它由5章組成。

東福寺在南北朝時期被列為京都五大寺院之第四,主寺東福寺及其分寺具有許多講述禪宗文化故事的特色,例如作為從中國引進的文物,建築、雕塑、繪畫、書法等文化遺產得以傳承。本山東福寺、分寺等國寶7件、重要文化財產98件共計105件。
特別是第一、二章中與恩尼及其後繼者正一派相關的禪宗藝術精品,如被稱為“南宋肖像畫之極品”的《木君石寒像》 (國寶) , 排隊. 增加.

給我留下個人印象的是恩尼的孫弟子,東福寺第十五代住持弘石士蓮(1278-1346 。是代表“虎”字的字跡還是坐著的老虎的圖片?就好像你在問觀看這個的人,“你認為你是什麼?”

佛畫傳奇畫家妙長的畫功

Myocho的五百羅漢裝置圖
本次展覽的代表作《五百羅漢》(吉山命長,南北朝時期,至德三年(1386),京都東福寺)。這是第一期(展覽期間:3月7日(星期二)至3月27日(星期一))。旁邊附有獨特的卡通
“恩尼像”(吉山妙長,室町時代,15世紀,京都東福寺,展覽期間:3月7日(星期二) – 4月2日(星期日))
重要文化財產《達摩·海老蟾鐵綁架》(吉山命長 室町時代 15世紀 京都府東福寺藏 展覽期間:3月7日(週二)~4月9日(週日))

本次展覽的重頭戲是被譽為“繪畫大師”的佛像畫家妙長的鉅作《五百羅漢》。這幅修復後首次展出的作品,是年輕妙長的代表作,水墨與濃彩相得益彰,兩幅幅現存於東京根津美術館。本次展覽將是首次展示全貌的寶貴機會(展期因寬度而異)。
旁邊是用獨特的方式解釋內容的漫畫,這也是表現東白特有的俏皮感的地方。

展出的還有《達摩與江戶鐵六圖》,被稱為明朝成熟期的傑作。對稱的構圖之美、錯綜複雜的光影描繪,以及江戶畫前所未見的明亮輕鬆的筆觸……雖說是國畫名作的臨摹本,但卻是可以領略到明張超群的繪畫力和獨創性的名作。

籠罩在巨大大教堂的壓倒性力量中

在通往第 5 章的通道中,真人大小複製了代表東福寺的旅遊勝地通天橋。
第 5 章特大佛像適合巨大的寺廟
展出四大天王立像(全年展出)。右側前景的多聞天立像是鎌倉時代初期的,具有濃郁的運慶風格。
《佛手》(鎌倉-南北朝廷時代,14世紀,京都東福寺倉庫,全年展出)

第5章是可以實際體驗“東福寺伽藍面具”的地方。與一座巨大的寺廟相適應的特大佛像的規模和威嚴會讓您驚嘆不已。

復原後首次公開的多聞天立、重要文化財產嘉祥立像和阿難立像,以及全長2米的巨大佛手手。還要注意。它是一個有價值的遺跡,可以證明已經消失的前主像的巨大規模。

展覽將持續至5月7日(週日)。在會場體驗禪宗文化的鮮豔色彩和巨大寺廟的壓倒性力量。

活動概況

展覽期間 2023年3月7日(星期二)~5月7日(星期日) ※展覽期間有可能變更展品
會場 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上野公園)
營業時間 9:30-17:00(入場截止至閉館前30分鐘)
關閉日 週一
*3月27日(週一)和5月1日(週一)開放
觀看費 一般 2,100 日元
大學生 1,300 日元
高中生 ¥900 *本次展覽不需要提前預訂。如果它很擁擠,你可能需要等待才能進入。
*人多時可能需要等待入場。
※中學生以下、殘障人士和看護人1名免費。進館請出示學生證、殘疾證等。
*憑這張展覽門票,您還可以在參觀當天參觀一般文化展覽。
(注)詳情請查看展會官網門票信息頁面。
展會官網 https://tofukuji2023.jp/

*文章內容截至採訪時。可能與最新信息有所出入,詳情請查看展會官網。也有可能本文提到的作品已經展出過。


查看更多報告

回顧2023年4月起進行翻新工程的下町美術館的魅力。
介紹最後的特別展“明治、大正、昭和時代的孩子們”

下町風俗資料館

台東區下町博物館位於東京都上野的不忍池畔。

自1980年開館以來,為了向子孫後代傳遞東京都市中心的美好舊文化,博物館接待了很多遊客,但從2023年4月1日起,該設施將進行大規模翻新。你知道嗎,博物館將閉館由於建築工程,直到 2024 年底(日期未定)

改造後,現在的一些展品將看不到了,我感到既希望又難過。

因此,這次,我採訪了博物館的內部,介紹了大約42年以來一直受到人們喜愛的下町博物館的外觀。

最後的特展“明治·大正·昭和的孩子們~用資料拼出的都市區的孩子們的世界~”也在文章的後半部分提到了,所以一定要在剩下的時間裡參觀一下一個月的生意。請給我。

台東區立下町資料館
館內狀況
特別展“明治、大正、昭和時代的孩子們~用資料說明的都市區的孩子們的世界~”的現場圖

下町民俗博物館 誕生於居民的心聲

1923年(1923年)關東大地震和1945年(昭和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大火燒毀,1964年(昭和39年)為舉辦東京奧運會而重建。老城區的街道和文化區域迅速消失,老百姓的生活徹底改變。

昭和40年左右(1965年),熱愛下町文化的人們開始表達對這種情況的擔憂,並萌生了建立博物館將下町的記憶傳承給下一代的想法。 1980 年 10 月 1 日,下町博物館終於開館了。

1樓的展示室以近乎真人大小的方式再現了關東大地震前(距今約100年前)大正時代的街景。在2樓的展覽室,我們介紹與以台東區為中心的都心區歷史相關的資料和玩具。

展覽的魅力在於它是一種體驗型內容,您不僅可以欣賞它,還可以登上實際重建的榻榻米房間並觸摸展品(*)。博物館研究員本田先生介紹,這種所謂的親手展示的方式,現在各個博物館都在使用,但下町博物館其實是先行者。

(*由於電暈危機,禁止與展品接觸,部分展品除外)

由於該博物館是應民間要求開館的,可以說館藏的許多物品都是從台東區內外收集的捐贈物品。家具和生活用品就在您家中,您可以享受更真實的市中心氛圍。

迄今已有超過300萬人次到訪,最近更成為追尋復古氣息的年輕人和前來觀光的外國人的熱門景點。

穿越回100年前的大正時代

自動電話亭

一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鮮紅色的六角形自動電話(後更名為公用電話)箱
1900年,日本第一部自動電話出現在東京的上野站和新橋站。在博物館中,展出了一部經過修復的盒式自動電話,該電話從 1910 年開始使用。

自動電話亭鮮紅的顏色在鬧市裡一定很漂亮。

自動電話。木製建築很可愛。

裡面的手機機身居然是用過的。聽筒是分體式的,不是撥號式,而是先呼叫運營商,再接通對方電話的那種。

現在按鍵式的公用電話已經很少見了,更不用說撥號式的了,但我覺得有一種歷史感,因為它們是更早的古董。話筒的位置很低,高個子似乎很難彎下腰說話。這是一個讓你想像當時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的展覽。

商家店面

這是再現面向主要街道的大型商戶的場景,花尾(*)製造批發商的店面。您可以看到從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傳統商人房屋建築,例如“dashigeta-zukuri”和“agedo”。

(*根據下町博物館展覽解說的記法,是花丁字褲而不是丁字褲。)

一進門,左邊是製作花王的作坊,右邊是接待台和商務會議空間。

在車間的後面,五顏六色的丁字褲垂下來。當時,人們通常認為鞋類就是木屐和草履,丁字褲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根據季節和和服,他們喜歡通過改變當時流行的材料、形狀和圖案來改變時尚。

稀有展品方面,工坊上方懸掛著“用神號” 。它就像一個現代的應急包。

安全籠

“在舊江戶地區,經常發生洪水,所以為了避免被淋濕,我們架起了一個籃子,把所有重要的東西都扔在裡面。(本田先生)

所有的展示品都配發了說明紙,但對於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來說,可能還有很多不熟悉的物品,例如警示籃。首先,在博物館裡走來走去,同時猜測“那個工具將用於什麼?”可能會很有趣。

辦公室和商務會議空間

這是一個櫃檯和商務洽談空間。據說商人總是有一個收銀台(記帳和付賬的地方),只有店主和店員等特定的人才能通過收銀台的格子作為障礙進入。 。當然,您可以自由進入複製品展覽。有算盤,有當時保險櫃的“錢箱”,還有用來存放印章的“記號箱”。

隨意感覺像一個banto。

“關於這些模擬展覽,有資料告訴我們,開館時,當時的館長和工作人員通宵留宿,看什麼樣的東西有用,用在什麼地方,然後根據情況決定佈局。實際體驗上。是右撇子(那時候左撇子被糾正很正常),所以在細節上有很多講究,比如整理東西,讓右手可以抓東西。 ”(本田先生)

本田先生的故事告訴我們,博物館的作用是傳達當時的真實生活,而不是展品的呈現。

商館前還有在淺草發明的、汽車普及前的代表性交通工具的人力車和送貨業務不可或缺的箱車,熱鬧非凡。營造出繁華的氛圍.

黃包車。您可以在燈籠裝飾上看到“Akaiwa”這個名字。

住在充滿市中心待客之情的公寓樓裡

商人屋對面,是古裝劇中熟悉的樓復原,四周是窄巷子。

再現唐樓胡同的景色。

採訪的時間是“初馬”(二月初一)。每年在日本各地的稻荷神社舉行初馬祭,祈求五穀豐登。由於同一棟樓內還有一座小型稻荷神社,因此公寓內裝飾著自江戶時代以來在初馬祭期間在城市中懸掛的地口燈籠

Jiguchi andon 仍然由工匠製作。

Jiguchi 是一種基於江戶時代流行的諺語和俗語的雙關語遊戲。 Jiguchi 燈籠是在 Jiguchi 燈籠上附上漫畫而製成的,他們為初馬節聚集的人們提供娛樂。

就這樣,博物館以迎合季節變化的精美作品迎接遊客,如新年裝飾品和七夕裝飾品。在特殊場合裝飾也很有趣,可以作為承載基因和祈福神佛的一種方式。是一款可以讓您體驗當時人的精神生活和鬧市四時風光的智能設備。

順帶一提,在因電暈災難而禁止觸摸展品之前,他們似乎偷偷準備了只有註意的人才能享受的小東西,比如抽屜裡的換衣服。

一家由老母親和她的孩子經營的糖果店。你可以看到後面的客廳。

在關東大地震前很常見的一層長屋中,再現了糖果店土庫屋

賣陀螺和彈珠等玩具的粗點心店是孩子們的社交聚會場所。廚房和榻榻米房間也是在住宅的一部分開放的環境中建造的。

糖果店對面的廚房。

就當時鬧市區的基礎設施而言,雖然有電,但電器並不普及,水氣也不普遍。這種情況也是從廚房裡有一個水瓶來儲存居民共用的水井裡的水這一事實傳播的。

在水缸下可以看到一個木製的水槽,像這樣在靠近地板的地方建造一個水槽並蹲下來做飯的作坊被稱為“坐流”。令我驚訝的是,這在地震前的大正時代也很普遍。這種安排現在是不可想像的。

排屋的天花板附近有一扇滑動窗,用於菸霧和光線。
銅甕。左邊是生活區,右邊是車間。

Dotsuboya 是一家製造和修理鍋和水壺等銅製品以及水壺的商店。繁華地段居住著各種各樣的工匠,但在這個人們一邊修理一邊小心使用的時代,道壺屋的工匠們對人們的生活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在作坊的牆上,製作了供奉火神的神壇,名為“火神壇”

“Dotsuboya 是一個使用火的職業,但當時不可能通過一個電話呼叫消防車,所以我認為對火的恐懼比現在更強烈。我想傳達的是是一個有很多虔誠的人的時代。”(本田先生)

Kojindana

回頭一看,在剛才說的糖果店裡發現了一個神壇。相傳過去,家家戶戶、商戶都有神壇,拜神佛一定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在排屋後面的稻荷神社也是一個展示虔誠深度的展覽。

供奉在廉價公寓後面的小型稻荷神社。

稻荷神在江戶時代作為土地和宅邸的守護神供奉,據說每棟平房都建有它。因此,今天在市區仍然存在許多 Inari 神社。

一棟薄薄的牆隔開的房子。對於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來說,唐樓是一個隱私概念比公寓和公寓弱得無以復加的生活空間。居民之間不可避免地會變得友好,我認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體諒不給他人帶來麻煩。
鬧市人的善良,可能就是從這樣的生活方式中養成的。

排屋旁邊還復制了一口井。 Idobata 是唐樓家庭主婦的社交聚會場所。據說市區的水井不是從泉水里取水,而是從叫做“木日”的水管裡取水。

一樓展廳的商戶和排屋是1980年開館時建的,已有40多年的歷史。博物館剛開館時肯定是嶄新的地板和柱子,多年來幾乎每天都被進出的人弄壞了。

每個人都渴望嗎?您還可以坐在錢湯的表台上拍一張紀念照。

昭和30年代人們的生活

二樓作為常設展覽,再現了1950年代人們的生活。市中心公寓的廚房和客廳。從東芝的真空管黑白電視機,到日本第一台自動電飯煲,一應俱全的當時的高端家電,不禁讓人聯想到富家子弟。

短腿桌、抽屜櫃等戰前流傳下來的家具,與最新的家電並存。對方便和舒適的渴望。這種生活方式在1960年代後逐漸消失,我們進入大眾消費時代。在懷舊的背後,你也能體會到那些想要保留市中心文化的人的危機感,這也是博物館成立的動力。

公共浴場曾經是市中心景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它旁邊,實際在1950年(1950年)至1986年(1986年)在台東區運營的公共浴室“Kingyoyu”實際使用的表架幾乎原樣放置。 。據說這是博物館最受歡迎的拍照點,因為它是博物館最大的捐贈,而且你真的可以坐在上面。

“尤其是從大正到昭和時代的男人們,可能早就嚮往了,他們似乎很享受萬代的體驗,也很想坐下來。他們中的很多人似乎並不知道什麼是萬代,但是當他們看到展覽時,他們說,“這就是萬代的樣子”和“我喜歡它”。我看到了……似乎展覽,而不僅僅是這個萬代,是一種催化劑訪客。”(本田先生)

不是解說員,也不是策展人,而是一個普通人流暢地講解展品。博物館的魅力之一就是可以遇到這樣的場景。

正在舉辦特別展“明治、大正、昭和兒童”(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

特別展“明治、大正、昭和時代的孩子們”的安裝圖

在2樓的展覽室,除了昭和公寓的再現展覽和公共浴室的看台外,我們通常還展示以台東區為中心的市區相關項目和年度活動相關資料。但是,這一天,正在舉行更新前的最後一次特別展覽“明治,大正和昭和時代的孩子-用材料拼出的市區兒童世界-”。 (參觀費包含在入場費中)

本次展覽以明治至昭和時代生活在鬧市區的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主要從博物館所持有的資料中介紹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遊戲和儀式。 .

街頭連環畫自行車。據說他在舞台下的抽屜裡準備了糖果,賣給來看連環畫的孩子們。
因新冠危機而被迫暫停的人氣老玩具體驗角,現已小範圍恢復。

特別是與兒童遊戲相關的資料非常豐富,展品大致分為貝果馬、面子等“戶外遊戲”和彈珠、假裝遊戲等“家庭遊戲”。

明治時期的錦繪,描繪了東西方兒童進行相撲比賽的場景。
左上角巨大的大理石玩具是玻璃石(昭和時代)。看起來它確實是用來做跳房子的,但我擔心它的耐用性。
這些玩具也讓我們一窺歷史背景,例如戰時因物資短缺而被製成陶器的貝戈馬。
Menko 大約在 1945-30 年間。這些設計以當時著名的運動員和電影明星為藍本。

本田先生推薦的是從明治時代到大正時代銷售的微型手工具。關鍵是它是由與真實物品相同的材料製成的,例如木頭、竹子、馬口鐵和陶瓷。就連成年人也為它的精緻而激動。

微型工具。孩子們通過這些玩具學會了做家務。
1950 年代的玩具手錶和配飾會讓想要模仿大人的女孩子心動。即使現在看起來也很可愛。
昭和初期雜誌的附錄。展出的許多物品都保存完好,我想到了它們對主人的重要性以及捐贈時的背景。

在與兒童成長儀式有關的材料展示中,如 Shichi-go-san 和 Okuizome,本田先生說他希望人們特別注意“Semoncho”

孩子成長的儀式展示
書脊打印顯示

Semonjo是一本“Semamori”樣書,用彩線縫製在0-2歲兒童穿的連體孕婦裝背面。

典型的和服在背部中央有一條接縫,一直認為接縫被視為“眼睛”,具有保護身體免受來自背部的災難的作用。不過,由於連體孕婦裝的背面沒有接縫,據說是用彩線繡上了被稱為“semamori”的“眼睛”,以避邪。據說展出的是昭和時代的紋章,紋章上的每一個圖案都有其含義。

本田先生說:“如果與孩子成長相關的祭典展覽能傳達出以各種方式保護孩子的父母的心聲,我會很高興。”

回顧下町博物館歷史的一排資料

此外,作為與特別展覽同時舉辦的計劃,為了回顧博物館 42 年的歷史,迄今為止舉辦的計劃展覽和特別展覽的海報和傳單,還有現在買不到的博物館商品。。

改建後的下町資料館將何去何從?

我們向本多先生詢問了翻修後的下町博物館。

“我們還在製定細節,但不是修復或翻新現在的展覽,我們計劃徹底改變新時代的印象。它是計劃中的(目前展覽到2樓),所以我想知道我是否可以向你展示完全不同的景色。請不要擔心。”(本田先生)


下町美術館所在的上野站周邊,有許多可以欣賞到具有高學術價值的近現代藝術作品的設施。其中,博物館的存在老老實實地延續了 42 年,其展品可以讓您感受到曾經居住在市區的人們的跡象,不僅對當地居民而且對生活的人們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在當今時代。我覺得我正在取代我的位置。

下町博物館不僅將下町文化傳給後代,還充當連接在現實生活中體驗過這種文化的世代和不了解它的世代之間的橋樑,將於 2023 年 4 月 1 日開始準備新的生活.從那天起無論您是否去過博物館,都請在翻修前參觀一次,以留作紀念。

下町博物館概要

地點 台東區上野公園2-1
從JR上野站不忍口步行5分鐘
營業時間 上午 9:30 至下午 4:30(入場截止至下午 4:00)
關閉日 每週一(如遇節假日則順延至次日)、12月29日至1月3日、特別安排期間等。
入場費 一般300日元(200日元)、中小學生100日元(50日元)

*括號中的價格適用於 20 人或以上的團體。
*每週六,在台東區居住或上學的中小學生及其監護人可自由入場。

電話號碼 03-3823-7451
官方網站 https://www.taitocity.net/zaidan/shitamachi/

*文章內容截至採訪日期(2023年2月3日)。請查看官方網站以獲取最新信息。


查看更多報告

【書法博物館】正在舉辦特展,比較品嚐書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抄》(至2023年4月23日)

台東區書法館

約1700年前活躍於中國的傳奇書法家,後被尊為“書聖”。王羲之扇岸(303-361,異端)和他最著名的作品, 咆哮順序蓮台城“王羲之與蘭亭章”為主題的展覽正在台東區書法館舉辦

日期:2023年1月31日(週二)至4月23日(週日)
*在此期間,展覽將根據以下時間表進行更改。
第一期:1月31日(週二)~3月12日(週日) 第二期:3月14日(週二)~4月23日(週日)
* 點擊此處查看參展作品列表

*本次展覽是與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聯合項目。
*發布的圖片是在獲得特別許可的情況下拍攝的。

 

書法館入口
展會現場
《真流本然亭介紹-原藏山本周山》王羲之/原址:東晉永和九年(353)/台東區書法館/上半年展出

最著名的書法家,卻無跡可尋?關於王羲之

在中國歷史上,書法最興盛的時期是公元4世紀的東晉,當時形成了優雅的貴族社會。王羲之出現的時候,正值貴族們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力求達到極致的優雅,開始對書法增加藝術性和批判性,而書法一直都是實用性強的。

王羲之將草書、草書、方書等當時過渡的書體進行了改良,在藝術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書法表現中。他獲得的具有普遍美感的先進新體書法甚至在奈良時代引入王羲之書法的日本也成為書法規範的源泉,時至今日仍是能書的代名詞。

《染亭醜》 (353年)就是這樣一部王羲之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在歷史上大放異彩的傑作。此為永和九年(353年)三月,王羲之在會稽蘭亭(浙江省紹興市)風景名勝區王羲之宴請41位名人時所寫的詩集序草稿。 )。

《嵐亭圖鑑-萬里歸本》王羲之等/明代,1592年/後藤美術館(宇野雪尊藏)/展覽前半部分放大圖。它描繪了蘭亭的宴會。

王羲之一邊陶醉一邊即興創作了一幅亂亭草稿,優美的草書,充滿了對宴樂與人生無常的感慨。有趣的是,無論他嘗試過多少次,都沒有比草稿更好的副本。即使是現在,它也被視為學習武術的人的必修課。

王羲之的書法,包括“亂亭上”,在生前備受推崇,是貴族們的收藏對象,但事實上,似乎沒有一件真跡存世。

除了因戰亂和自然災害逐漸失傳,王羲之死後300年,鍾愛其書法的唐代太宗太糟了主要原因是天皇(598-649)在他去世時將它們徹底收集並與Ranteijo一起埋葬。但是,太宗皇帝委託優秀的書法家製作了《蘭亭集》等作品的臨本、拓本等“臨本”賜予臣民,王羲之的高深書法流傳於後世已成定論。

為紀念東京國立博物館與書法博物館合作項目20週年,計劃舉辦“王羲之與蘭亭章”特別展,展示這些作品影響的書畫作品在兩個博物館展出。

“亂亭子”接連出現。王羲之的精髓是什麼?

展覽的最大特點是可以比較上半場和下半場的10種以上的“亂亭長”。

“Ranteijo”已被複製和復制。正因如此,人物的力道、速度、快慢都有細微差別,歷代流傳下來的“亂亭子”,反映了當時參與再現的人的功力和對王羲之的形象.

在展覽的前半部分,我們能夠欣賞到《Sadatake Honran-tei Chorus》韓劇船書勘十千本―》《新流本然亭介紹―山本角山山本京都舊集——》《英正本嵐亭城王文治舊集——》《森瓦奈夫千奈府舊佐然亭長》等順便說一句,作品標題中的“XX書”等短語是用來區別於其他“Ranteijo”的,例如發現作為拓片基礎的石頭的土地以及獨特的特徵工作。

《精武本然閣-漢珠船》王羲之/原址:東晉永和九年(353)/台東區書法館/早期展覽
《精武本然閣-漢珠船》王羲之/原址:東晉永和九年(353)/台東區書法館/早期展覽

《Jingu Honran Teijo – Hanjusenbon》具有柔和的性格和整體涼爽的感覺。唐太宗命侍從抄《嵐亭抄》時,寫得最好的一位被列為“初唐三大家”之一。歐陽歐友君(557-641)。這幅作品據說是宋代的拓本,在眾多的“西布盆”宗譜中尤為古老。

下一個引起我注意的是“新龍本亂定週 – 原為山本角山所有 -” 。 《神龍書》因正文首末半戳唐代年號“神龍”而得名。 “神龍盆”的特點是文字生動活潑,與其他文字相比,因其易於閱讀和學習而經常被收錄在教科書中。

《真流本然亭介紹-原藏山本周山》王羲之/原址:東晉永和九年(353)/台東區書法館/上半年展出

不過,據博物館首席研究員中村先生介紹,神龍版的字體風格體現了唐代精緻的審美,如果是這樣的話,應該更簡單一些。當然,當我和其他人對比看同樣的作品時,我覺得潑水和騷擾有點誇張了。

即使是同一個系統,人物外貌也大相徑庭,值得一看。似乎有各種各樣的背景,比如復制它的人是否不自覺地帶出了自己的色彩,或者他是否有意改變它以迎合當時的人們。這也是因為沒有“亂亭長”的真實踪跡,無法匹配答案而誕生的人格。

除了《嵐亭閣》之外,同場展出的還有王羲之的其他幾幅作品(雖然是複製品),所以即使是不懂書法的人也會疑惑,“嵐亭閣哪部還留有王羲之的痕跡? “你可以邊考慮邊享受它。

此外,雖然不言而喻,但通過單獨觀看 Ranteijo 可以學到一些東西。比如漢字“之”在《亂亭上》中出現頻率很高,我驚奇地發現每一個字的寫法和文風都別具一格。

我對書法了解不多,所以我隱約想像一個擅長書法的人,他自己完善的最好的字形,總是輸出那個字形,不模糊。然而,在《亂亭上》中,“之”的寫法因上下文而異。在展廳裡一邊閱讀《亂亭上》的日譯本一邊欣賞作品,就會發現這幅作品的魅力不僅在於風景,還在於傳達藝術家情感的豐富表現力。我覺得我能理解一部分開創了書法藝術基礎的王羲之的偉大之處。

《十七回·缺十七行》王羲之/原址:東晉4世紀/台東區書法館/上半年展出

除《蘭亭序》外,上半場和下半場還展出王羲之手書29封《十七回》

”乍看是一部平淡無奇的作品,文字內容給人一種身體不好的感覺,但寫得漂亮的字,雖然說是身體不好,卻給人王羲之的印象。好看,但是字間距和大小也是一個亮點。就像戲劇中有主角和配角一樣,也有書法好看的字,也有看起來很華麗的字,比如那些左右各有 harai。請注意已完成的整個書法的和諧。”(中村先生)

用王羲之字體創作作品?王羲之的人氣也在日本…

展覽還將展出王羲之出現前、出現時和出現後的書法作品。在後來的作品中,可見王羲之的影響有多大。

《推薦時規書》中原/原址:後漢魏,2-3世紀/台東區書法館/全期展覽

活躍於後漢末至三魏的楷書名家,相傳為王羲之所仰慕。展示( 151-230 )推薦千吉町冰雹(新商西條新年-Higobon-)”“書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從隸書到楷書發展的第一步,”中村先生說。有隸書殘跡,可見略短略寬的原始文字。

《黃園經》王羲之/原址:東晉永和十二年(356年)/台東區書法館/全期展覽

王羲之的<<黃庭經光帝京和<<孝女曹娥碑小城草薙 (原址:東晉修平二年(358)/全期展出)。比起翔的書法,明顯更精巧,感覺他長高了,字風自然,筆法緊跟人用毛筆寫字的動作。我希望你實際比較它們。

《道行般若經六、七卷》西晉 永嘉二年(308)/台東區書法館/上半年展出
《道行般若經六、七卷》西晉 永嘉二年(308)/台東區書法館/上半年展出

大約同時期的王羲之著作有《道行般若經卷》 。唐代以前的手跡非常珍貴。可見王羲之所處時代書法的真面目。

圖片說明:《金雞寺銘文》唐太宗/唐朝,常乾二十年(646)/台東區書法館/上半場展覽

唐太宗行書,王羲之神話中的核心人物金廟銘文新石美也在。像帝王一樣凝重凝重的風格,寫起來很舒服。

“外行人往往認為,如果用連行的方式書寫草書或草書,以產生速度感,那麼唐太宗的書法是故意被砍掉的。如果增加太多的餘地,字會顯得草率,但例如,“月”這個字,第一筆和第二筆之間相對的線條被收緊了。我希望你能享受這種平衡感。”(中村先生)

《聖訓》王羲之/唐咸亨三年(672)/台東區書法館/上半展

作為唐朝以後王羲之聲名遠播的標誌,國王的神聖秩序修王少女《興福寺刻碑》 (王羲之/唐,開元九年(721))很有意思。相傳是石碑拓本,一字一字取自王羲之書法,造句如王羲之所書。 《修王聖教條》的線條粗細有拼貼畫般的氣氛,而《興福寺》整體協調得相當巧妙。

《純乳閣町京節文》王編/北宋 純嘉3年(992)/台東區書法館/上半年展出

宋代流行書法全集潤閣閣町純覺城暴雪協雪書——”當然還有王羲之的書法。據傳,全書10卷,6-8卷介紹王羲之,9-10卷介紹王羲之的兒子。當我走到這一步時,我嘲笑影響力的大小。

展覽的最後,我們介紹了王羲之在日本是如何受到歡迎的。平安時代,空海和小野道夫從唐使帶回的王羲之抄本中學習而嶄露頭角,並在他們成功之後創立了日式書法,即國府文家和和陽。江戶時代,由於唐體書法的流行,崇敬王羲之的風潮愈演愈烈,江戶末期出現了大量的王羲之書法小冊子(以書法形式排列的拓本) )開始傳到日本。似乎它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日本書法史上一直有著壓倒性的存在。

「嵐亭序」中林剛竹 / 1892 年 / 台東區書法館 / 期間展出

在日本作品中,明治時期的大家中林剛竹(1827-1913)的《亂亭序》引起了我的注意。是用自己的風格完成了《亂亭上》的句子的作品,人物台詞變化的豐富程度並不常見。


直到現在,我看王羲之的書法,也不知道應該注意什麼,說:“固然是美,就是一般。”然而,參觀展覽後,我重新考慮,我覺得“正常”的事實可能證明即使在 1700 年之後,人們仍然是王羲之的追隨者。。

書法博物館創始人中村扶雪繪製的“亂亭上”報紙插圖。 《書法大王修奇亂亭紀王寫(十二生肖篇)》大正1年(1912年)/台東區書法館/期間展出

限時展覽將展出三部與“清雪新書”相關的作品,這是一部王羲之在世時的八卦集,寫於唐朝,當時書寫了中國最美的楷書。在都是手寫的國寶

從 1 月 31 日到 3 月 12 日,Sesetsu Shinsho Vol.
2月28日至3月26日,《清雪新書Vol.
從 3 月 28 日到 4 月 23 日,Sesetsu Shinsho Vol.
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

舉辦聯合展覽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就在步行距離之內,所以請參觀這兩個博物館。

 

■ “王羲之與蘭亭”特展概覽

展覽期間 2023年1月31日(週二)~4月23日(週日)
*在此期間,展覽將根據以下時間表進行更改。
第一期:1月31日(週二)~3月12日(週日) 第二期:3月14日(週二)~4月23日(週日)
會場 台東區書法館
營業時間 上午 9:30 至下午 4:30(入場截止至下午 4:00)
關閉日 每週一(如遇節假日則順延至次日)、特殊組織期等。
入場費 一般 500 日元中小學生 250 日元

※持有殘疾證、康復證、精神障礙證、特定疾病醫療接受證者及其監護人可免費入場。
*每週六,在台東區居住或上學的中小學生及其監護人免費。
其他詳情請查看官方網站。

台東區書法館官方網站 https://www.taitocity.net/zaidan/shodou/
參展作品一覽 https://www.taitocity.net/zaidan/shodou/wp-content/uploads/sites/7/2023/02/kikakuten_20230131.pdf

查看更多報告

【會場報導】“埃貢·席勒展”開幕。生動描繪人的內心活動的英年早逝的天才,時隔約30年的首次回顧展

東京都美術館

 

2023年1月26日,代表維也納世紀末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埃貢席勒(1890-1918)的大型展覽將於2023年1月26日在東京都上野舉行,展覽在東京都美術館開幕。

展覽現場、場館入口
展會現場
埃貢席勒,悲傷的女人,1912,油畫,利奧波德博物館收藏
埃貢席勒,秋風中的樹(冬樹),1912,油畫,利奧波德博物館收藏
埃貢席勒,戰士,1913 年,水彩,私人收藏
展會現場
展會現場

英年早逝的天才埃貢·席勒回顧展,約30年來首次在東京舉辦

19世紀末20世紀初,埃貢·席勒是輝煌活躍於維也納的畫家,維也納正經歷一段難得的藝術成熟期。

1906年,從小就表現出一絲繪畫感覺的席勒,以全校最小的16歲,以特錄取的身份進入了維也納美術學院。次年被世紀末維也納藝術的另一位代表畫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發掘,深受其影響。

1909年主動退出書院保守體制,與友人組成“新畫派”。他的作品不斷創新,1918年在第49屆維也納分離派展覽會上獲得成功,但同年因西班牙流感去世,年僅28歲。

他不受當時常識約束的可恥創作活動受到批評,並被捕。席勒生動地描繪了世界的靈性、生死和性的作品,直到今天仍然讓人們著迷。

展覽現場,20 歲的埃貢·席勒 (Egon Schiele) 在他的工作室裡擺姿勢

“利奧波德博物館埃貢·席勒展:誕生於維也納的年輕天才”擁有世界級的席勒作品收藏,通過共計50幅畫作回顧席勒的生平和作品的回顧展。

還介紹了克里姆特、莫塞爾、科柯施卡等當代畫家的65幅作品。

該系列按時間順序展示,分為 14 個主題。

持續探索人類內心世界的席勒代表作《與穗月果的自畫像》即將登陸日本!

我想介紹一些展出的作品。

本次展覽的核心作品是席勒 22 歲時創作的《與保月的自畫像》 (1912 年)。席勒最著名的自畫像就是同義詞。

埃貢·席勒,《拿著穗月莓的自畫像》,1912 年,油畫,利奧波德博物館藏品

櫻花藤蔓的構圖和人物傾斜的姿勢營造出緊張的氣氛。白色的背景、衣服、頭髮、黑色的眼睛和櫻花的紅色形成了一種端莊的美感,而蒼白的臉被大膽地用紅色和綠色等顏色佈置,給人一種奇異的活潑感。反映。

這種注視觀者的目光是挑釁還是拒絕?文靜的嘴巴給人既勢利又吞口水的印象,將自戀和不穩定的情緒波動表達得淋漓盡致,天真敏感。

1910年前後,席勒擺脫了他的老師克里姆特的影響,建立了一種獨特的表現主義風格,其特點是不穩定的形式、富有表現力的線條和鮮豔的色彩。此幅作品是其畫風成熟時期的傑作。

如果仔細觀察,您會發現這幅作品中的剪裁和姿勢在現代“自拍”文化中很常見。

據利奧波德博物館館長介紹,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利奧波德博物館欣賞席勒的作品。對於那些通過自畫像來表達自我的人來說,席勒的自畫像在視覺上將他對“自我”的思考付諸實踐,例如人類身份、性慾和靈性,同時暴露了身體和心靈,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作品靈感的來源。它可能是某種東西。從這個意義上說,席勒可以說是一位極其現代的畫家。

Self-Portrait with Cherry Blossoms 與 Portrait of Valli (1912) 配對,這幅畫沒有出現在本次展覽中,而是以席勒當時的情人和繆斯女神為原型。它是被造的,所以如果你不不知道,請檢查一下。

埃貢席勒,看見自己的人 II(死亡與人),1911 年,布面油畫,利奧波德博物館

席勒從小就對死亡耳熟能詳,比如兄弟姐妹的反复死產和早夭,還有14歲時深愛的父親去世,我對生死有一種看法。 “死亡”是席勒繪畫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很多作品都融入了死亡的令人不安的跡象。

The Person Contemplating Oneself II (Death and Man) (1911)是席勒直接表達“死亡”的作品。席勒的自畫像經常被描繪成兩個人,而在這幅作品中,畫家本人也像沉思一樣閉著眼睛,周圍環繞著一個看起來像死神或幽靈的存在。感覺像是對即將到來的死神不耐煩,又像是已經認命了,而下方伸出的第三人稱的手,更加強了這種陰森森的印象。

根據展覽解說,這件作品試圖用分裂的意象來進行自我反省。從《與穗月莓的自畫像》中可以看出,席勒的大部分自畫像都沒有背景。與克里姆特的裝飾畫風格相反,這表明席勒的興趣在於徹底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反省,一心一意地向內。

埃貢席勒,母子,1912,油畫,利奧波德博物館收藏
埃貢·席勒,《母親和兩個孩子 II》,1915 年,油畫,利奧波德博物館收藏

席勒也多次使用母親和孩子的主題。一般來說,母親和孩子的形象與愛與和平有關,但席勒的《母親與孩子》 (1912)和《母親與兩個孩子 II》 (1915)都描繪了死亡,而不是愛與和平。強調恐懼、悲傷和絕望等不安.不僅是嫻熟的表現,還有那濃烈的筆觸和陰鬱的色彩,讓我感到一種驚心動魄的可怕,讓我後退了一步。可以說,打破傳統母子形象的是席勒式的發展。

埃貢·席勒 (Egon Schiele),穿紅絲襪的斜倚女人,1913 年,鉛筆、水粉畫,利奧波德博物館藏品

另一個必看的是裸體女人的繪畫,在這裡您可以欣賞到席勒非凡的繪畫能力和線條表達。

埃貢·席勒 (Egon Schiele),《蹲伏的裸女》,1914 年,黑色粉筆、水粉畫,利奧波德博物館藏品

對於力圖描繪“從所有身體發出的光”、描繪激進的、沒有美學昇華的“性”的席勒來說,女性裸體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母題。傳統上,裸體都是以站立或躺著的姿勢繪製的,但席勒的許多裸體都以各種各樣的姿勢為特徵,例如抱膝、蹲伏和極端扭曲。

他們的身體有時處於極度痛苦的狀態,但奇怪的是它看起來多麼美麗和生動。毫無疑問,席勒線條的確定性是基於他對物質性的不懈探索,比如將自己的身體彎曲到極限。

通過消除地板和背景並在角色周圍留下空白來否定空間性的屏幕構圖也很有趣。

埃貢席勒,斜倚的繫著絲帶的女孩,1918 年,黑色粉筆,利奧波德博物館收藏

尤其是晚年的圖畫引起了我的注意。富有表現力的輪廓線和黑色粉筆的輕微漸變用於探索模型,堅定不移的線條和輪廓真正美麗。儘管他以最低限度的筆觸勾勒出複雜的姿勢,如《系緞帶的斜倚少女》 (1918),但其完美程度之高,足以稱得上是一件藝術品。 .

席勒是全校年齡最小的學生,能夠以特別錄取的方式進入學院。

埃貢·席勒,裝飾背景前的程式化花朵,1908 年,油畫、金銀顏料,利奧波德博物館藏品

裝飾背景前的程式化花朵(1908 年)和更早的學院 還介紹了席勒建立自己的繪畫風格之前的幾個早期作品,例如時期。您可以密切關注這位藝術家的崛起之旅,以及他如何在確立自己的風格後,以一種強迫性的好奇心繼續改變自己的風格。

為世紀末的維也納藝術塗上色彩的克里姆特和莫澤等畫家

古斯塔夫·克林姆 (Gustav Klimt),紅色背景前披著斗篷和帽子的女士,1897/98,油畫,克里姆特基金會

如上所述,本次展覽以席勒的作品為主,還有席勒的老師克里姆特,以及與克里姆特共同創立維也納分離派並專攻風景畫和版畫藝術的科洛曼·莫塞爾( Koloman Moser ,1868-1918),理查德·格斯特爾(1883-1908),被定位為奧地利表現主義第一畫家,近年被重新評價的,與席勒一樣的維也納表現主義大師奧斯卡·科科施卡(1886-1980)。維也納畫家作品集與席勒有關。可見席勒在維也納藝術黃金時代的洪流中脫穎而出的背景。

Albin Egger-Linz,祈禱的女孩,聖墓,片段 II,1900/01,油,利奧波德博物館收藏
Karl Moll,海利根施塔特的聖邁克爾教堂,1902 年,彩色木刻,利奧波德博物館收藏
理查德·格斯特爾,鄉下的兩個人,1908 年,油畫,利奧波德博物館收藏
Koloman Moser,金盞花,1909 年,油畫,利奧波德博物館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美泉宮花園景觀,1916 年,油畫,存放於利奧波德博物館(私人收藏)

即使在 100 年後,席勒作品的現代性仍然完好無損。

再次,本次展覽是一次非常寶貴的機會,匯集了英年早逝的天才畫家埃貢席勒的50幅作品。請來感受一下席勒顫抖、挑釁和細膩的情感,以及世紀之交充滿維也納的創造力。

“Leopold Museum Egon Schiele Exhibition Young Genius Born in Vienna”概要

展覽期間 2023 年 1 月 26 日星期四 – 2023 年 4 月 9 日星期日 *日期可能會發生變化。
會場 東京都美術館(東京都上野公園)
營業時間 9:30-17:30,週五至20:00(閉館前30分鐘最後入場)
休息日 週一
觀看費 [日期和時間預訂系統]
一般2,200日元、大學·專門學校學生1,300日元、65歲以上1,500日元、平日雙人優惠3,600日元*詳情請確認官網購票頁面⇒ https://www.egonschiele2023.jp/ticket.html
組織者 東京都歷史文化財團、東京都美術館、朝日新聞、富士電視台
光顧 奧地利大使館,東京奧地利文化論壇
詢問 Hello Dial 050-5541-8600 (全天/9:00-20:00)
展會官網 https://www.egonschiele2023.jp

*文章內容截至採訪日(2023年1月25日)。最新信息請查看展會官網。

 

文章提供者: kokosil Ueno


查看更多報告

【採訪報導】首次登陸日本的幕府將軍! “兵馬俑與古代中國展”在上野之森美術館開幕

上野之森美術館
展會現場

2022年11月22日,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的展覽“兵馬俑與古代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產——”在上野之森博物館開幕。 (展覽時間至2023年2月5日)

本次展覽以36個兵馬俑為中心,以約200件珍貴文物介紹了中國古代文明的傳承。我報導了開幕前一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所以我將報告展覽的情況。

展覽入口
展會現場
展會現場
展會現場
《彩麒麟獸》展覽現場,漢,陶瓷,永壽縣博物館

面對跨越2000年的波瀾壯闊的歷史

Yo是中國古代用木和土製成的人形,與有權勢的人的屍體一起埋葬。

1974年,一位農民在距始皇陵約1.5公里處打井時,出土了一大批面容各異、衣著各異、幾近真人大小的兵馬俑。調查顯示,秦始皇死後,兵馬俑被安放在地下,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挖掘工作仍在進行中,但估計數量約為 8,000 座。

公元前221年,七國相的春秋戰國時代落下帷幕,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統一王朝的皇帝秦始皇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裡就滅亡了。

本次展覽重點關注秦朝和關中(今陝西省)出土的文物,關中是漢代的中部地區,據說是公元前 202 年秦朝滅亡後由劉邦創建的古代中國的黃金時代. 此外,還將介紹約200件物品,包括首次在日本展出的一級文物(中國特有的分類,指最高等級的珍貴文物)。

谷原章介

擔任展覽領航員並為語音導覽解說的演員谷原章介趕到開幕式現場。

看著在會場一字排開的兵馬俑,他說:“這是一件傑作。我對它作為一個物體存在的規模感到驚訝。” “在經過長時間製作的東西中,陶器和金屬製品往往會保存下來。我真的感受到了,”他在參觀場地後描述了他的印象。

此外,本次展覽還有一個與春秋戰國人氣漫畫《國度》合作的專區,而他本人也是該作品的忠實粉絲,請來本次展覽體驗一下。”

珍貴的幕府將軍模型將在日本首次展出!

會場內陳列著從公元前770年周朝遷都到公元前220年漢朝滅亡約1000年的歷史資料,分三章介紹,“王朝的誕生-第一個時代”帝”和“第三章大漢的盛世——從劉邦到武帝”

兵馬俑

重頭戲是36個兵馬俑,尤其是《第二回:大一統的誕生-秦始皇時代》中的眾多秦始皇時代的兵馬俑,平均身高為500米,令人印象深刻。 180cm左右。

日本過去曾多次舉辦過以兵馬俑為主題的展覽,其中一件未曾在日本展出的珍貴“幕府將軍”即將來到日本。

一級文物《戰裝將軍》統一秦,陶瓷,秦始皇陵博物館

這就是“戰服將軍” 。雖然名為“幕府將軍”,但實際上指的是騎著坦克指揮一小隊步兵和騎兵的軍官或高級軍官。圖像高度為 196 厘米和高。

在一字排開的眾多兵馬俑中,由於頭上有一個造型獨特的王冠,叫做勝冠,所以一眼就能認出來。野雞是野雞科的野生鳥類,據說它的尾羽被用作勇士的冠冕,因為它受到攻擊時會猛烈反擊。

據了解,兵馬俑原本色彩鮮豔,仔細觀察右側的臉頰和耳朵,可以看到白色背景上疊加的膚色痕跡,還能感覺到過去的。右手是不自然的圓形,但這似乎代表著握劍的狀態。

一級文物《站著的武士》,統一秦,陶瓷,秦始皇陵博物館
秦始皇陵博物院一級文物《跪拜武士》,統一秦,陶瓷,秦始皇陵博物館

有趣的是,不僅是臉和衣服,姿勢也多種多樣,有站著射擊的,有拿著弩等著的。

一級文物 跪像 統一秦 陶瓷 秦始皇陵博物館

Kizayo身高 64 厘米,略小於真人大小,是對飼養馬匹和動物的官員的忠實模仿。兵馬有時是合葬的,但像這樣的跪像,是葬在馬厩和珍禽異獸坑里,好像是放在了一個叫這裡的地方。

為周朝,養馬賜秦地。你可以感受到秦人對馬和動物的感情之深,來世要好好照顧它們。

同一層樓,還有一尊戰馬的身影。

一級文物“輦馬”,統一秦,陶瓷,秦始皇陵博物館

兵馬俑是代人殉(按墓主死後殺人埋葬)而生的,當時已經廢止,據說是仿照的。

部分兵馬俑手持武器擺姿勢,但環顧四周,卻找不到任何嚴肅的上陣表情。知道秦始皇生前已經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我想這些話可能是秦始皇親自下達的遺囑,希望他死後能安息於世。

兵馬俑的有趣之處在於,如此逼真、真人大小的人物,只有在秦始皇時代才能看到。

在現場,還可以欣賞到秦代最古老的兵馬俑之一,漢時期的兵馬俑和彩步兵。,前漢具有簡化和標準化的設計.也就是說,秦始皇時代的兵馬俑,幾乎和真人一樣大,而且還有一對一的模型,還是比較特別的。

一級文物《騎馬》戰國秦、陶瓷、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彩繪步兵圖》,漢代,陶瓷,咸陽博物館

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本次展覽的監製鶴磨和之解釋了秦始皇兵馬俑的創作原因。

■(如前所述)當真馬和動物被精心埋葬時,馬和動物受到尊重,例如放置跪像來照顧它們,後來將真人大小的陶瓷馬和陶瓷人物結合起來。這不是禮物嗎?秦人的精神?

■自從在戰國時期的秦墓中發現了描繪希臘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裝飾牌後,古希臘雕塑和藝術可能對其產生了影響。

聽起來你在做一個假設。

孔子曾經批判過人的形象,但秦始皇以焚書挖儒著稱,他或許敢於製造一些違背孔子教義的東西。

在配備寢殿和禮儀設施的始皇陵附近,不僅發現了軍人,還發現了文官、樂師、雜技演員,雖然沒有展出。
不管怎麼說,這些具有徹頭徹尾寫實主義色彩的兵馬俑,彷彿原封不動地再現了當時秦國的面貌,不僅有當時秦國巨大的國力,也有不平凡的諡號皇帝。我能感受到他對世界的期待和作為統治者的自豪。

還有展品加深你對“王國”世界的了解

剛才說到這個展覽是和流行的漫畫《王國》合作的,這部漫畫的背景是春秋戰國時期,描繪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道路,但這裡是合作。

擺放著上等文物“2號銅馬”複製品的“王國”合作專區

圍繞著放置“2號銅馬”(複製品)的房間的展板展示,讓我們可以將作品中出現的歷史人物、地點、武器、飾品與本次展覽的展品進行對比,加深您的了解中國古代的。

面板顯示

這“二號輦馬”出土於秦始皇陵,大小只有真品的一半。保留了先皇生前閱兵的威嚴。精工細作,被譽為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巔峰之作。

左側面板上描繪了一匹銅馬。

其實這匹銅馬很像《王國》第一集中雅文乘坐的馬車(雖然有兩匹馬和四匹馬的區別)。從如此詳細的描述中,我想起了現實在作品的世界中誕生的魅力。

一級文物《青銅器》秦始皇陵博物館青銅器

此外,我們還發現了作品中人氣最高的人物之一“銅鐘” ,它與擋秦始皇(後來的始皇)的秦始皇呂不韋有關。 . “Keki”是一種武器,長矛附在稱為匕首的武器上。此物出土於兵馬俑礦山,上面刻有“三歲盧伏威”字樣,說明此兵器是盧伏威負責製造的。

這樣一來,與《王國》世界相關聯的展品將在本次展覽中隨處可見,所以如果您是粉絲,請檢查一下會場的每個角落。

感受中國古人的氣息

《玉人》戰國秦玉寶雞市陳倉區博物館
一級文物“雷金銅馬”漢晉茂陵博物館

此外,還有青銅器、玉器等精挑細選的傑作。其中,前漢武帝所造、首次在日本展出的珍品“琉金銅馬”頗具影響力。這是一尊鍍金的駿馬,其模型據說是一匹日行千里的名馬,曾受武帝欽佩,從未見過Hanchima. 它被認為

《離野琴劍》統一琴樹,離野琴劍博物館
《鳳鳥銅匾》春啟秦,青銅,寶雞市陳倉區博物館
一級文物《鳳鳥環銅香爐》寶雞市鳳翔區博物館青銅戰國秦

除了古代行政文書“立業勤鑑”和金印外,還有價值最高的文物,還有錢幣、壇、壇、香爐、木板(洗手用具)、花瓶(倒酒用的器具)等。清酒和水),介紹了餐具、鼎(煮肉、煮魚的工具)等各種讓人聯想到中國古代生活的物品,完美地介紹了中國古代。 .

到處還有一個質樸的動物圖案文物,它被治癒了。 《彩陶羊》漢陶玉林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

感受中國古代浪漫的“兵馬俑與古代中國——秦漢文明傳承——”展展至2023年2月5日。

 

《兵馬俑與中國古代——秦漢文明傳承——》概覽

展覽期間 2022年11月22日(星期二)至2023年2月5日(星期日)
營業時間 9:30-18:00 閉館前30分鐘入場
關閉日 2022年12月31日(週六)~2023年1月1日(週日)
會場 上野之森美術館
組織者 東京新聞、富士電視台、上野之森博物館、陝西省文物局、陝西曆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秦始皇陵博物館
詢問 050-5541-8600 (Hello Dial/9:00~20:00)
展會官網 https://heibayou2022-23.jp

*文章內容截至採訪日期(2022/11/21)。最新信息請查看展會官網。

 


查看更多報告

【會場報導】超250件“毒”展品!特別展“毒”在國立科學博物館開幕(至 2023 年 2 月 19 日)

國家科學館

位於東京都上野的國立科學博物館將於2022年11月1日(星期二)至2023年2月19日(星期日)舉辦特別展“毒”

在本次展覽中,動物學、植物學、地球科學、人類學、科學與工程等領域的專家深入探討了地球上存在的各種“毒”。

我參加了開幕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所以我將報告展覽的內容和會場的情況以及我的印象。

會場入口
會場風光
會場風光
會場風光
會場風光

毒、毒、毒……解說各種毒的特展

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毒物”,如動物、植物、菌類、礦物質,甚至人工毒物,大致理解為“危害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的物質”。

特展“毒”收集了這樣的有毒生物和有毒物質,不僅介紹了毒的多樣性,還介紹了生物與毒一起進化的歷史,以及自古以來毒的歷史,有時是武器,有時是毒藥。對“什麼是毒藥?”的多方面評論,例如毒藥與將其用作藥物的人類之間的關係。

此次以毒為主題的特展,將是國立科學博物館的首次嘗試。

出現的毒藥總數超過250種!
來自動物學、植物學、地學、人類學、理工學等不同研究部門的九位專家,提供國立科學博物館獨有的全面解說,以及珍貴的標本資料。

場地入口處提供毒藥測驗。不要忘記得到它!

在會場中,您可以一邊解決猜謎王伊澤拓司老師帶領的QuizKnock的“毒猜謎”,一邊加深對毒的了解並留下關於毒藥世界的有趣評論。

來自“鷹爪隊”的評論將使巡演更加有趣。

此外,您還可以欣賞到由聲優中村雄一擔任博物館首個語音導覽的語音導覽,以及由著名毒藥小說《八夜的一人》的插畫家志野東子繪製的插圖。使這個展覽令人興奮。

在新聞發布會前舉行的開幕式上,我們收到了監督本次展覽的國立科學博物館植物研究部部長細谷剛先生和官方支持者伊澤拓司先生的來信本次展覽的。

前排最右為細谷先生,右二為伊澤先生。我身邊的人都是這個展覽的策展人。

細谷先生說, “策劃這個展覽就是希望讓人們了解毒的多樣性和多面性。毒是一種物質,但它也是一個了解大自然運作和運作的機會。”我認為我們可以將其視為為此目的而創建的想法或概念。面對毒藥的態度就是科學本身。”

故事太多無法展示,因為這是一個跨越科學館各個研究部門的項目,很難精挑細選資料,給展覽一個故事。

伊澤先生手拿木耳釀

伊澤先生說,他對毒藥的印像是“從小就感到恐懼,但同時又具有吸引力和吸引力”。看完這個展覽後,他說:“展覽很紮實!有噱頭,大人小孩都可以享受。值得一看,所以我希望你花兩個小時(欣賞它)。我轉了一圈“展覽。可能需要3或4個小時才能完成,”他說,炫耀內容的豐富性。

“毒藥有一個可怕的形象,所以父母可能不想讓孩子看到它們,但重要的是要正確認識和正確恐懼。我們無法從裡面的毒中逃脫,所以如果你能感受到我會很高興(的重要性)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融洽相處。”

大型輪轂和大黃蜂模型迎接來訪者!

本次展覽共分為五章,第一章至第四章和最後一章。

“生活中的毒藥”面板

“第 1 章:歡迎來到毒藥世界”中,您可以通過視頻和麵板來幫助您了解什麼是毒藥的概念,您還可以了解我們可能在室內或室外遇到的毒藥。“體內的毒藥”面板越來越受歡迎。

看著面板,“發霉的麵包”和“一氧化碳”感覺嗡嗡作響,但看到平時隨便吃的“葡萄”“花生”之類的食物也被列為例子,我很驚訝。 (這是什麼毒,展覽最後揭曉)

我對毒有一種隱約的不尋常的印象,比如懸疑案件中使用的毒,毒蛇,毒蜘蛛。正如你在解釋中看到的那樣,是介紹部分立即明確根本沒有這樣的東西.

《第二章毒博物館》安裝圖

接下來我們將進入“第二章毒物博物館”區域,這裡可以說是本次展覽的重頭戲,在這裡介紹我們身邊的各種毒物和有毒生物。

為說明捕捉獵物的“攻之毒”和抵禦外敵的“防御之毒”而製作的壯觀放大模型登場!

一共四隻幼蟲,大約是實物的三十倍,一隻是大約四十倍的巨蜂,一隻是大約七十倍的蕁麻,還有一隻大約是實物一百倍的幼蟲

哈布和大黃蜂的放大模型

光禿禿的獠牙和毒刺即將攻擊的哈布和大黃蜂的模型細節讓人眼前一亮。動力真是太棒了……!

“日本三大毒植物”:魚腥草、烏頭、白花菜展
黑伯勞的展覽

“日本三大毒植物”,世界上遠超其毒性的有毒植物,珍稀毒鳥“伯勞鳥”,容易被誤認為食用菌的毒蘑菇,曾被認為是長生不老藥的毒藥種類繁多,比如劇毒的水銀,接連出現,刺激著你的求知欲。

毒蟲展品
在海岸發現的有毒生物展品,例如長斑蟹和光滑的包子蟹

有趣的是,在展覽中有一個關於蜜蜂毒液的部分中關於“施密特指數”的專欄,這是一種被稱為“有毒雞尾酒”的各種化學物質的混合物。

施密特指數列

施密特指數是美國研究人員賈斯汀·施密特博士(1947-)在回答“哪種蜜蜂蜇傷最痛?”的問題時數字化為 . (他因這項研究獲得搞笑諾貝爾獎。)

施密特指數所附的比喻措辭巧妙得令人吃驚,例如“一陣陣陣陣潮熱般的劇痛。我以為是溫和的哈瓦蒂奶酪,結果卻發現是極其辛辣的墨西哥胡椒奶酪。”邀請

人是毒進化而來的嗎?人類歷史上有過毒藥

《第三章毒的進化》安裝圖

展覽會在你通過第2章後繼續進行,這肯定會給你很多毒知識。

到目前為止,氣氛就像探索生物和礦物的世界,但從“第3章:毒的進化”開始,氣氛就變成了一個乾淨的實驗室。

在這裡,我們介紹了毒物觸發進化的例子,例如模仿有毒生物、從有毒生物中偷毒、獲得抗毒特性以及使用毒物的種子傳播策略。 .

氧氣顯示

例如,對許多生物體來說必不可少的氧氣實際上是有毒的。我們人類是進化來適應毒物的生物。

此外,黃頭箭毒蛙和紅腹蠑螈進化出“警示色”,告訴別人它們是有毒動物,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黃耳箭毒蛙的展示
紅腹蠑螈展覽

黃嘴箭毒蛙的黃黑色警告色常見於其他生物,如大黃蜂,但紅腹蠑螈是紅黑色。我想知道這種差異是否有某種原因,但關鍵是“亮色和暗色之間的對比”很重要。

“桉樹VS考拉”展覽

作為獲得抗毒屬性的例子,有“桉樹對考拉”的展覽。

桉樹葉質地堅硬,富含纖維,營養成分低,含有多種有毒化學物質。在桉樹林中成功繁殖的考拉是抗桉樹專家,它們已經發展出多種能抵抗桉樹葉毒素的性狀。明明有著可愛的外表,內心卻是強大的……!

《第四章毒與人》安裝圖

《第四章毒與人》回顧了毒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比如用來打獵打仗,研究“毒”創造醫藥。這一區也介紹了“毒”的研究,比如作為通過進步和使用來闡明毒藥。

南非邊境洞穴發現的約24000年前的“有缺口的木棍”複製品被展出作為人類使用毒藥的最古老證據,我覺得人類與毒藥之間的悠久歷史

“Oshiroi文化”展覽

1890 年在日本發明了江戶時代的“Oshiroi 文化”,其中使用含有鉛和汞等有毒成分的白色粉末,以及植物為了保護自己免受捕食者侵害而合成的毒藥。看到兩者之間的關係也很有趣日本文化和毒藥,如蚊香使用。

“毒物料理”展覽

還介紹了以平時不能食用的生物為原料,進行去毒解毒的“毒生物料理”技術。

我知道河豚和鰻魚,但我不知道前段時間在日本引起轟動的木薯粉原料木薯也是一種需要解毒的作物。你可以看到,對人類食物永不滿足的追求是克服毒性的驅動力。

《終章:對付毒》安裝圖

從目前的展品中,你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我們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毒藥。即使是現在,新的毒藥也在不斷誕生和發現……只要人類活著,我們就別無選擇,只能和毒藥一起生活……

展覽以一場象徵性的毒物展示結束,讓我們回首整個場館,重新思考何為生存之毒,以及身處毒境的我們該如何面對。

會場2 展覽現場

在去展覽專賣店途中的第二個地點,你可以閱讀(或觀看)對監督這次展覽的九位研究人員的採訪以及“毒”對“鷹爪”的意義。我做到了。

特別是“有沒有什麼東西是你應該注意的,以免中毒?”這個問題的答案。

展品專賣店的樣子

本次展覽的許多原創商品,如 T 卹、百科全書風格的襯墊和流行設計的小袋,都在特設展覽商店出售。大塊的飛木耳和月生蘑菇也很可愛,但“特別展‘毒’烙餅饅頭”是一個令人驚訝的項目。裡面的豆沙也是用紫薯做的,更加毒了。

特別展“毒”烙印饅頭(6枚/含稅972日元)

特展“毒”探討了人與毒之間關係的過去和未來,同時觸及毒的神秘和驚喜。部分展品包括蜈蚣、毒蟲等,不擅長的請慎入,但請盡量踏入毒物的深淵。

“毒”特展概覽

展覽期間 2022年11月1日(週二)至2023年2月19日(週日)
*展覽日期可能會有所變動。
會場 國立科學博物館(東京上野公園)
營業時間 9:00-17:00(16:30停止入場)
關閉日 12月28日星期一(星期三)~1月1日(星期日·節假日)、1月10日(星期二)
*1 月 2 日(週一/節假日)、9 日(週一/節假日)和 2 月 13 日(週一)開放。
入場費(含稅) 【一般・大學生】2,000日元【小・中・高中生】600日元

*必須在指定的日期和時間在線入場。
※學齡前兒童、有殘障人士證明者、一名看護者免費。請注意,需要預訂特定日期和時間。

詢問 050-5541-8600(你好撥號)
展會官網 https://www.dokuten.jp/
組織者 國立科學博物館 / 讀賣新聞 / 富士電視台
監督 ・細谷剛(國立科學博物館植物研究所所長)
・中江正典(國立科學博物館動物學部脊椎動物研究組研究室主任)
・Natsuhiko Yoshikawa(國立科學博物館動物學部脊椎動物研究組研究員)
・井出達也(國立科學博物館動物學部陸生無脊椎動物研究組研究員)
・田中伸之(國立科學博物館植物研究部陸生植物研究組組長)
・ Kentaro Hosaka(國立科學博物館植物研究部真菌和藻類研究組首席研究員)
・堤幸保(國立科學博物館地質研究部礦物科學研究組首席研究員)
・坂上一弘(國立科學博物館人類學部人類史研究組組長)
・林俊(國立科學博物館理工學研究部研究員)

*文章內容截至報導日期(2022 年 10 月 31 日)。最新信息請查看展會官網。

 

文章提供者: kokosil Ueno


查看更多報告

【會場報導】特別展“國寶東京國立博物館”終於開幕! 89件國寶對外開放,還有“國寶刀劍室”,可以使用三日月宗近等19把刀劍

東京國立博物館

*本文撰寫於 2022 年 10 月 22 日。請注意,一些展出的作品已經結束了展覽期。 (2022 年 12 月 1 日)

2022年10月18日至12月11日,東京國立博物館(以下簡稱東博)將舉辦“國寶:關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一切”特展

在紀念建館150週年的這次展覽中,將展出東京世博會擁有的全部89件國寶,以及許多重要的文化財產!即使你不是美術迷,也不能錯過其中的內容。

由於我參加了活動前的新聞發布會,所以我會詳細報告會場的情況,太豪華了。

*本次展覽需提前預約(指定日期和時間)。
*展品將在展覽期間更換。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所有作品均歸東京國立博物館所有。

《國寶劍室》裝置圖
展會現場
Naganobu Kano《花下之樂》展覽現場,江戶時代,17世紀 展覽時間:10/18-11/13
裝置圖,前景照片:香川縣彌生時代,公元前2至1世紀的“平鈕土宅”,展覽時間:10/18 – 12/11

未來50年都難以實現! ?精彩的展覽開幕

特別展覽“國寶: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全部”旨在介紹日本擁有150年曆史最悠久的博物館Tohaku的全貌。這是一個展示傑作的展覽,包括明治時代以來150年的歷史

東白收藏的國寶數量居日本首位,共有 89 件作品,約佔目前被指定為國寶的美術工藝品的 10%。光是看數字,就應該能明白這次展覽有多麼特別。

當然,這樣的展覽是史無前例的,史無前例!
在今年5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連東京世博會的研究人員都表示,從未見過89件國寶全部展出的場景。

幾年前的詳細展覽計劃似乎很難調整,他說, “下一次展覽可能會在200週年,50年後舉辦。”這可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所以如果您有興趣,我希望您調整一下您的日程安排。

Tohaku Hasegawa、Sesshu、Koetsu Honami……在東京世博會上可以找到美的精髓

本次展覽由“第1部分: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國寶”“第2部分:東京國立博物館的150年”兩部分組成。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第1部分國寶”是一望無際的僅展示國寶的區域。 89件國寶細數為繪畫21件、書法14件、東方繪畫4件、東方書法10件、法隆寺寶物11件、考古6件、漆器作品4件、刀劍19件

*請注意,所有國寶都不能一次參觀,因為它們都對公眾開放,包括展覽變更。 (似乎可以一次參觀大約60件國寶。)
此外,所有展會日程均在展會官網公佈

長谷川東白,松林屏風,安土桃山時代,16世紀 展覽時間:10/18-30

當您進入會場時,迎接您的不是安土桃山時代的畫家長谷川東白,而是迎面而來的迎接。

讓人忍不住想“這就是東伯”的國寶之一,每次看到它的優雅外觀都會讓人嘆為觀止。您甚至可以感受到松林周圍涼爽空氣的濕度。松樹有一種玄妙玄妙的氣息,但細看之下,又會被那異常濃烈的筆觸所淹沒。

據說是日本水墨畫的巔峰之作,但有趣的是,有人懷疑它實際上是素描。

裝置圖,渡邊華山《高見泉石像》江戶時代1837年展覽時間:10/18-11/13
雪舟東洋,秋冬風景,室町時代,15-16世紀,展覽時間:10/18-11/13
《九雀妙王像》平安時代,12世紀,展覽時間:10/18-11/13

平安時代佛教繪畫代表人物九尺妙王,構圖對稱優美,紅、金、綠、藍等絢麗色彩奪人眼球。

皮膚微紅,輪廓呈粉紅色,給人一種豐滿柔軟的印象。喵喵默認是一副怒容,但九雀喵喵是個例外,這孔雀喵喵還有一副菩薩般溫柔慈愛的表情。當我面對面時,我的心變得越來越平靜。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可以看到在衣服、配飾和孔雀羽毛上使用金箔和金漆的美妙切金圖案!很難注意到,因為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褪色,但下半身的工藝是必看的。當時有多亮?

據說孔雀妙王可以避災,但由於他所持的吉祥果是石榴,也被認為是子孫後代興旺發達的象徵,因此人們認為這幅畫是受高級貴族委託繪製的祈求平安分娩。有

《平次物語圖卷六原行事》鎌倉時代,13世紀,鬆平直明先生捐贈,展覽期:10/18-30
《平次物語繪卷六原行子卷》(局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鎌倉時代的戰鬥畫卷代表作《平次物語繪卷六原行子圖》

以平次之亂為藍本,描繪了被囚禁的二條天皇扮成宮女越獄,逃到平清盛六原家前後的情景。雖然是可以欣賞到武士的鎧甲和刀劍的逼真描寫的作品,但全長約9m50cm,因篇幅所限,展覽會上展示全部的情況似乎並不常見。

不過,不愧是國寶展!它被展示出來,以便可以毫無遺漏地欣賞所有場景。但是,它將向公眾開放至 10 月 30 日。請注意,展覽僅為期 2 週。

作者 Ono no Michifu,Enchin-Giving Hoin Dai-Osho-I-Nami-Sho-Daishi-Shi-Go-Isho(細節),平安時代,延期 5 年 (927) 展覽期間:10/18 – 11/13
《古今若集(元永版)》上城,平安時代,12世紀,展覽期間:10/18-12/11,展覽期間換頁

書法中,據說是聖武天皇的手書,其雄偉的大字,墨量充沛,極具吸引力。,8世紀,展覽時間:10月18日至11月13日),以及三石之一的紫式部,在《源氏物語》中寫道,書法看起來如此耀眼。

古今若書(Kokin Wakashu)是現存最古老的古今若書的原始裝訂遺物,給人以美感的奢華書寫紙也是一大亮點。

文字以假名為主,與紙相配的輕盈筆觸,朗讀時彷彿在傳達和歌的韻律。

李迪紅白荷葉,南宋,中國,1197年,展覽時間:10/18 – 11/13
《龍頸水瓶》明日香時期,7世紀,展覽時間:10/18-12/11
Honami Koetsu,船橋蒔繪硯盒,江戶時代,十七世紀,展覽時間:10/18-11/13
《披甲兵馬俑》古墳時代,6世紀,展覽時間:10/18-12/11
《江太船山古墳出土文物》3分。左邊的鎏金銅鞋,朝鮮三國時代,5-6世紀,展覽時間:10/18-12/11

為方便起見,在眾多的書畫作品中,我只介紹了一部分,但說實話,只有亮點!

其中一些作品,比如Eta Funayama Tumulus出土品,讓我有機會了解到有這樣的國寶,但基本上舊的都是從公元前到19世紀的江戶時代。作品很快就會出現.令人恐懼的是,作品的題註中還襯著“現存最古老”、“最高峰”等不同尋常的形容詞。

國寶的光環會燒腦,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保證身體狀況良好,有足夠的時間停留和休息。

會場風光

順便說一句,如圖所示,展覽空間很寬敞,椅子也很多,看來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逛一逛。

隨著展覽的進行,嘉納英德的絲柏屏風屏風(展覽期間:11/1-11/27)、岩佐又兵衛的洛中洛外圖屏風(船木版) (展覽期間:11/15-12)/11)、緒方光琳的“八橋蒔繪珍珠母硯盒” (展覽期間:11 月 15 日至 12 月 11 日)將亮相。

您還可以享受三日月宗近的“三日月”! 《國寶劍室》

《國寶劍室》
《Nashiji 珍珠母金飾劍》平安時代,12世紀,展覽時間:全年

開場前在SNS等上成為熱門話題,但在第一部的後半段出現了“國寶劍室”,這裡只收集了19把國寶劍

Masamune Sōshū 《鑲金劍 Jo Izumi no kami possessed Masamune majohona (kao)》 鎌倉時代,14 世紀,展覽期間:全年

據說他對陳列櫃和照明非常講究,以便他可以更漂亮地欣賞刀片圖案和金屬。當然,整個空間都是黑暗的,所以作品中的燈光看起來很棒。

一柄劍,在凝重的氣氛中驟然浮現。我不禁為那閃閃發光的尖端的光澤美感嘆了口氣。

Nagamitsu Osafune, 刀簽 Nagamitsu (Daihannya Nagamitsu), 鎌倉時代, 13世紀, 展覽期間: 全年
舊備前金平 《備前國金平簽立的太刀》 平安時代,12世紀,展覽期間:全年

人氣遊戲《刀劍亂舞-ONLINE-》中的角色原型三日月宗近、禦兼平、大半夜長光、光龍影光、白敦士郎、貞宗喜光也被發現了!
對粉絲來說,這不是一個無法抗拒的空間嗎?

Sanjo Munechika, 刀簽三條 (Mikazuki Munechika), 平安時代, 10-12世紀, 展覽時間:全年

引人注目的是三日月宗近佩戴著一把優雅的劍,陳列在“國寶劍室”的中央。是活躍於平安時代末期京都三條的宗近的代表作,被譽為日本刀劍初期的名匠。

三條宗近《立簽三條(特產三條宗近)》(局部)

我可以在刀片圖案上看到一系列稱為 uchi-no-ke 的小划痕。形似一彎新月,又因其美麗稀有,故而得名“月牙”。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三日月宗近。雖然我知道這個名字的由來,但我一直以為它有一個單一的大圖案,可以識別為新月,所以我驚訝地發現它實際上有小點。

老實說,我的第一印像是,“它看起來像一彎新月……你能看到嗎……?”

清安綱《太極簽安綱(特產童切安綱)》平安時代,10-12世紀,展覽期間:全年

在活動開始前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與三日月宗近一樣,早期以日本刀聞名的童切安綱的刀刃尺寸實際上完全相同。因為聽了這個故事,我決定實際比較它與“有這麼巧合!”

外觀給人的印象完全不同,三日月宗近是一把向尖端逐漸變細的細長劍。另一方面,Dojigiri Yasutsuna 擁有一把堅實而有力的劍,帶有幾分狂野的感覺。另外,三日月宗近的刀柄和刀刃之間的角度很強,或者說是強烈的對齊,而童切安綱在刀柄和刀刃之間畫了一條平滑的曲線。看起來好像有

這種差異可能是由於居住在保岐國(現在的鳥取縣)的作家康綱與居住在京都的宗親的地域文化有關。我想知道是否有。同樣的國寶,同樣的時代,同樣的次元,劍的美感卻截然不同。這種奢侈的享受方式,大概是本次展覽獨有的吧。

在展出的作品中,尤其是劍,有一種只有當光從劍刃上滑過時才能看到的東西。您可以在充滿承諾的最佳展示空間中享受魅力,所以我真誠地向不喜歡劍的人推薦它!

寶劍方面,19件全年全部對外開放。

毛絨長頸鹿也在大約 100 年內首次返回家園!回顧東京世博會 150 年

“第 2 部分:東京國立博物館 150 週年”

Tohaku起源於1872年因在前湯島聖堂的大聖殿舉辦的湯島聖堂博覽會而誕生的文部省博物館。為推動日本近代化建設,在國內外傳播日本文化,保護文化財產,本館原擬建設為集植物園、動物園、圖書館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1882年,將據點移至上野,開始正式活動。 1886年(明治19年)歸內務省管轄,1889年(明治22年)更名為“帝國博物館”,1900年(明治33年)更名為“東京帝國博物館”家居博物館”。此時,它被定位為國家的文化象徵,以及保護皇室珍寶的美人殿,並逐漸強化了其作為歷史和藝術博物館的地位。

現在的主樓於1938年啟用,戰爭結束後,管轄又由內務省改為文部省。 1952年更名為現在的“東京國立博物館” ,並以東方博物館、博物館、法隆寺寶藏館等新設施延續至今。

在國寶展之後的“第2部分:東京國立博物館的150年”中,分三個階段展示了講述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曆史的藏品和相關資料。您可以重溫明治時代的腳步。

真人大小的名古屋城金轎複製品

“第1章:博物館的誕生(1872-1885)”介紹了在引發東白誕生的湯島青堂博覽會上展出的作品,重點介紹了早期的東白收藏。為了重現世博會的氣氛,還有據說當時最流行的名古屋城金海豚真人大小的複製品

據說有的陳列櫃實際上已經使用了100多年,經過修繕後使用良好,一定要去看看。復古的氣息讓人無法抗拒。

湯島精堂博覽會上的人氣作品《古今陶瓷收藏》/一葉齋國輝《古今古董收藏》1872年,展覽期間:全年

就連身處令和時代的作者,也被褐釉蟹胎蓋足碗鷹俑所震撼,這讓世人了解了明治時期日本工藝的高超水平。

重要文化財產 宮川弘山 I 褐釉蟹連底碗 1881年 展覽期間:全年
重要文化財產 鈴木長吉《鷹俑》1892年 展覽期間:全年

1881年在上野公園舉辦了陶瓷器出口先驅宮川華山的桌上褐釉螃蟹壺,大約四個月的時間裡,第二次展覽吸引了超過80萬人次參加。 .這是一幅動態構圖的作品,一隻螃蟹彷彿隨時要動起來,正用它的爪子鉤住船隻的邊緣。

另一方面,“鷹俑”是代表明治時代的蠟模鑄造大師鈴木長吉的代表作。 1893年(明治26年)在美國舉辦的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展出後,被東白收藏。從遠處看,它活潑得讓人誤以為是毛絨玩具。

《砲彈(四光山炮)》 收藏於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明治時代,19世紀 展覽期間:全年

還有一個與東京世博會的誕生有關的砲彈(四門龍蝦炮)展覽。

在 1868 年(明治 1 年)發生的上野戰爭期間,這是明治新政府軍向前幕府軍隊發射的實際砲彈,其中包括守衛在寬永寺的幕府軍隊。現在的寬永寺毗鄰東白的北側,但實際上上野公園的土地在江戶時代是寬永寺的院內。

被認為庇護了 Shogitai 的 Kan'ei-ji Temple 曾經沒收了所有的院子。之後幾經波折,大部分土地改建為上野公園,並舉辦博物館和博覽會,推動近代化。我認為今天的上野公園,以及東京世博會的存在,是因為它是上野戰爭中的一片燒毀的土地,正是建設城鎮的合適地點。雖然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情,但可以說上野之戰是東伯誕生的原因之一。

《鳳凰》江戶時代,19世紀,展覽時間:全年

“第2章:皇室與博物館(1886-1946)”展示了東京世博會在皇室內務省管轄下的情況。我們還介紹了展示與皇室聯繫的作品。

相對於皇室,這輛名為“寶蓮”的巨型馬車,有著特別高貴的氣勢。相傳孝明天皇和明治天皇其實也騎過鳳凰,天皇出訪時用過。

黑田精機,瓶中花,1912年,展覽期:全年

1890年(明治23年),皇室為了保護和鼓勵傑出的藝術家而設立了宮內技師制度。據說

《瓶中花》是第一位被任命為宮內技師的西洋畫家黑田清輝的作品。畫面右下方是署名“黑田精機抄本”,這在黑田作品中實屬難得。它暗示了作為皇室供品的特殊歷史。

《長頸鹿標本》1908年(明治14年),國立科學博物館藏,展期:全年

此外,還有一個長頸鹿標本,可以讓您感受到東京世博會的遺跡,當時它的目標是成為一個綜合博物館!

關東大地震後,動植物標本、礦物標本等自然史資料被轉移到東京博物館(現國立科學博物館),成為一種回家的方式。

他是1907年第一批從德國活著來到日本的兩隻長頸鹿之一,他的名字叫“凡吉”。他在當時東京世博會的上野動物園長大,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重要文化財產,緒方光琳,風神雷神屏風,江戶時代,18世紀,展覽時間:10/18-11/13

“第3章:邁向新博物館(1947-2022)”描述了東伯自二戰結束以來作為面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所開展的活動,以應對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變化。介紹了前景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戰後收藏。

除了國家寶物區外,這裡還展示了許多著名作品,例如重要文化財產緒方光琳的“風神雷神圖屏風”,以及許多人可能會認為是粘土的“Shakoki Dogu”小雕像。完成了。

重要文化財產,《影人》繩紋時代,公元前1000-400年,展覽時間:全年
重要文化財產 源賴朝坐像 鎌倉時代 13-14世紀 展覽期間:全年
重要文化財產,“Nuihaku Red and white tiered flower tanzaku Yatsuhashi pattern”安土桃山時代,16世紀,展覽期間:全年

作為令和的最新藏品,今年2月成為東京國立博物館館藏的《金剛力士像》現身。

《站著的金剛力士》平安時代,12世紀,展覽時間:全年

這兩尊佛像曾供奉在滋賀縣蓮台寺仁王門,1934年被室戶颱風摧毀。雖年久失修,但歷時兩年修好,恢復原貌,首次亮相本次展覽。

是為數不多的平安時代後期的金剛力士立像之一,尺寸約2米80厘米,是東伯所擁有的佛像中最大的。您可以 360 度欣賞他們肌肉發達的身體和憤怒的表情。

此外,這部作品還介紹了東京世博會的基本活動,如文物的收集、保管、保存、修復等。

菱川師信《美人回眸》江戶時代,17世紀,展覽時間:10/18-11/13(複製畫展出時間:11/15-12/11)

在出口處,菱川師信的“Mikaeri Bijin Zu”為遊客送行。還是代表了參觀者不由自主地回首會場的感慨?

順帶一提,只有金剛力士像和後述的御凱禮美人圖可以拍照。


在其 150 年的歷史中,東京世博會曾舉辦過“圖坦卡蒙展”(1965 年)、“蒙娜麗莎展”(1974 年)等多個傳世展覽。東京國立博物館肯定是其中之一。

東京國立博物館 150 週年特別展“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國寶”概述

*本次展覽需提前預約(指定日期和時間)。詳情請查詢展會官網。
*部分展出作品會在展覽期間有所變動。

展覽期間 2022年10月18日(週二)~12月11日(週日)
會場 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
營業時間 上午 9:30 至下午 5:00
*週五和周六開放至晚上 8:00(一般文化展覽於下午 5:00 關閉)
關閉日 週一
觀看費(含稅) 一般2,000日元、大學生1,200日元、高中生900日元

*本次展覽需提前預約(指定日期和時間)。
※中學生以下免費。但是,需要提前預訂。進入大樓時請出示學生證。
* 殘障人士和一名看護人免費。不需要提前預訂。進入大樓時請出示您的殘疾證。入場時間截止至閉館前 30 分鐘。
*東京國立博物館正門售票處不售票。

組織者 東京國立博物館、每日新聞、NHK、NHK 宣傳、日本藝術委員會、文化廳
詢問 050-5541-8600(你好撥號)
展會官網 https://tohaku150th.jp/

*文章內容截至採訪時。請查看官方網站以獲取最新信息。

文章提供者: kokosil Ueno


查看更多報告